1、「水果分公母」沒有科學依據,水果的味道與表面形態特徵差異無關。
社會上流傳的「水果分公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水果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公母之分,民間流傳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依據一兩種簡單的表面形態特徵差異,與植物的性別沒有關係,也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差異與果實的味道相關。
2、水果的味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張所長指出,因為授粉、土壤、溫度、天氣、營養等條件的影響,水果的形狀以及味道確實存在差別;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形狀不同的水果,也會影響口感,但與所謂「公母說」無關。
3、果實中的「臍」是怎樣形成的?
位 於果實頂部 (即與果柄相對位置)的「臍」,只是脫落的花器官在果實上留下的永久疤痕。這些疤痕主要是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維管束的殘跡,因為下方的果皮組織發育速度通常 比果實的其他部分慢,所以形成一個略微凹陷的「臍」。並且因為不同果實這一部分的果皮發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別,所以同一品種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 由點狀到環狀的臍部。
4、挑選好吃的水果有門道。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來挑選好吃的水果呢?其實這並不難,首先看水果的外形。「長得飽滿的水果口感會比較好。」人們所謂的母臍橙其實就是發育得比較充分的臍橙,臍部長開說明它發育得好,相對於人們所謂的公臍橙,其實是發育還不完善的臍橙。
除了看長相大小,水果的色澤和香味也很重要。除了觀看外形,如果有條件,市民也可以先品嘗後再購買。在買來水果後,在貯藏上也要注意溫度,以蘋果為例,一般要將其儲存到低溫環境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110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