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當歸補血關鍵不是當歸,很多人都補錯了!

情感生活| 2016-08-02| 檢舉

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當歸補血關鍵不是當歸,很多人都補錯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中醫的不傳之秘在藥量,其實這句話並沒有說的透徹和完全。

上周末有個好朋友剛剛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我去她家看望新寶寶和她。

可能是她產中失血失液比較嚴重,產後不光脫髮嚴重,總是眼花沒勁,奶水也很差,而且自我感覺發熱,可是測體溫卻一點不高。在她家中,正趕上她媽媽給她熬制當歸粥,卻聽到伯母嘀咕一句:一星期了,也沒有啥起色。這當歸真不好用啊!

我聽到後,當即糾正:當歸補血,可不是這麼用的!

伯母差異的看著我,挺認真的虛心請教。我和她解釋,當歸補血的方法,最好就是按照當歸補血湯去做。

伯母有點犯愁,還要整個湯劑,複雜弄不了呀!

我笑道,其實您家裡都有啊!您別用粥了,換成老母雞,除了用當歸,再加點黃芪就行。

伯母有點詫異,就這麼簡單?就是熬個當歸黃芪母雞湯?

我鄭重的點點頭,對,就這麼簡單!只是其中有個關鍵問題,中醫不傳之秘在藥量,當歸用6克,黃芪卻用30克。

朋友喝了2天,明顯全身有勁了,眼花和自我感覺發熱的毛病也消失了,奶水漸漸充足了。脫髮現象雖然還有,但有改善,這和內分泌有關,需要慢慢改善。

朋友感覺很神奇,問我能不能加大藥量?

用的藥當然可以再加量,只是湯中藥味會大了一些。加大藥量只要掌握住一個訣竅,就是黃芪和當歸用5:1的比例不能變。

朋友最奇怪的地方是,明明聽說中藥黃芪是補氣藥,當歸才是補血藥,為什麼感覺你這個是補氣的方子,卻可以補血效果這麼好?

這就涉及到醫理了。平時雖然總說血虛,但是中醫很少這樣說,一般都是說氣血虧虛或者氣血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氣虛,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虛,人就會心悸失眠、形體消瘦、皮膚乾燥、面色萎黃。

中醫有句話:「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氣為血之帥」指的是,氣就像軍隊的統帥,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指哪裡,血就走哪裡。

「血為氣之母」是指氣由血化生而成,氣要靠血為載體,才能行走血脈之間。氣和血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互根而互用。

所以,血如果沒有氣的統帥、指揮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缺少血為基礎,就變成了身體里無根的虛妄邪火。

黃芪和當歸2味藥組成的當歸補血湯,出自《內外傷辯惑論》,以5∶1藥量組成,益氣補血,以氣統血,達到氣血雙補。主要有6方面的治療作用:

1. 氣血俱虛;

2.經期或產後血虛;

3.血氣虛耗,產後無乳;

4.血虛發熱,熱渴煩飲;

5.氣血虧虛導致的瘡瘍潰後,久不癒合;

6.氣虛血虧的面色萎黃,神疲體倦等。

朋友聽了我的解釋,似懂非懂,但是對這方子療效的認可堅定不移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007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