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己安先生在優酷視頻第34期中有精彩的講解!
《傷寒論》原文
第195條,「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遲,說明這是一個不足的脈,數脈是一個有餘的脈,我們看到脈遲的時候,就要知道本條的大方向,代表了虛、代表了寒。
「食難用飽」,為什麼會食難用飽?他的脈象已經出賣了他,因為有虛寒之證,所以說脾胃同時也是虛弱的。
《靈樞.經脈第十》指出,「脾經,注心中」,如果是脾胃工作狀態很好的話,脾能清升的東西很多,所以說心臟的動力就充分,脈象上就不可能出現遲的現象。
進一步我們也明白了,身體是關聯到一塊的,所以有些時候一說到脈遲,我們說心臟功能偏弱,有些人說脾胃功能偏弱,有些人說腎氣不足,都對,只是因為看待一個現象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實都有道理。
「飽則微煩頭眩」,為什麼飽則微煩頭眩?是因為脾胃本來就虛弱了,如果這時候再吃很多食物的話,就使得食物停滯在中焦,中焦有停飲,就導致了頭眩。
為什麼會導致心煩?因為身體是有敦敏性的,抽調大量的津液去解決中焦虛滿、有停飲的狀態,就使得濡養心臟的能量變得更差了,就出現了微煩的情況。
小便難的原因是因為有停飲停滯在中焦,就出現了谷疸,這是黃疸的一種。
我們這個時候應該用厚姜半甘參湯之類的方劑,而不應該用下法。因為這是一個虛症,而不是實熱症。如果用下的辦法,就會導致腹滿如故,滿的力量反而更重了。之所以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脈遲。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更多精彩的養生內容、健康諮詢,不一樣的中醫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993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