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晚睡。
對於許多人來說,22:30是最佳的上床時間(好吧,我說的上床不是那個意思……)——這樣大概就能保證你能在23:00之前入睡並且在第二天的06:15起床的時候你能有充沛的精神去面對新的一天。
而假如你在忙碌完一天之後還要在24:00才能入睡,那麼很不幸,無論你第二天怎麼補眠,損失掉的精力和行動力再也補不回來了。
具體來說,我們還是要依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睡眠計劃。畢竟睡眠的時間佔人的一生時間的1/3到1/4。想要做人生贏家,首先就要先搞好睡眠這一part啊。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隨著人類對周圍環境的改造能力的提高,隨著物質世界的日益豐富,人類用於睡眠的時間越來越少——在沒有燈火的文明階段,夜裡沒有太陽的時間全意味著行動力喪失、意味著只能睡眠;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時間的利用,當然,也越來越有條件削減用於睡眠的時間。
現代人類在嬰幼兒時期,一天24小時裡面的很大一部分時間(約8到14小時)都用於睡眠,在這個階段,我們傾向於『多相睡眠』,即在一天內的各個不同時段裡面進行多次睡眠。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天中所需的睡眠時間也會越來越少,早上起床的時間也會傾向於越來越早。另外一個特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晝作夜息的生活模式,人生早期階段的『多相睡眠』的睡眠模式逐漸被取代,基於對原有睡眠時間總量的需求,『多相睡眠』其形式逐漸轉移到或是有或是無的午覺上。
褪黑素是由哺乳動物和人類腦內的松果體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它和生物的睡眠密切相關。
簡單來講,在一天中該睡覺的時段裡,褪黑素的分泌越多,睡意就會越濃同時睡眠質量也會越好。
所以講了那麼多,對於絕大多數脫離了嬰幼兒時期的人類來說,最晚在23:30前上床並且在24:00前入睡是最後的一道底線——如果在24:00之後的時刻才入睡的話,你基本上無法在第二天補充回損失掉的精力和行動力,導致你第二天不是以滿血復活的狀態開始新的一天。這種精神不足的不在狀態的一天會讓人感覺很糟糕。
回到正題。那我們的睡眠目標就先假設設定為『在一天的24:00之前必須入眠』。但是要實現睡眠目標,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situation(情景)讓我們無法實現我們的睡眠目標,沒想到想要早睡一點點也是那麼艱難啊。
Situation 1——身體勞累,但沒有睡意
經過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到了晚上,你急需好好地休息,最理想的方案莫過於至少在晚上24:00之前入眠,以免把今晚不好的精神狀態帶到明天。可是,此時,你卻發現自己毫無睡意。
還記得我的上上篇文章『你真的懂時間管理嗎?』嗎,在那篇文章裡我就把『生理上的累』,和『心理上的累』劃分開來了。
好吧,沒看過那篇文章也不影響你下面的閱讀。這個時候就是生理上已經疲累了,需要休息了,而你心理上卻毫無睡意一點也不感到累。
其實想要增加睡意的辦法有很多了,網上一搜,答案能出來一大把。比如改善『睡前活動』,增強儀式感,用某些睡前必做的事情心理暗示自己到時間要睡覺了。或者改善臥室的環境,它們的原理也是為了增強心理暗示並且辟除掉一些不利睡眠的習慣和因素。
當然,生理因素也會影響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睡意——還記得前面幾段剛提到的『褪黑素』嗎?褪黑素的分泌量和哺乳動物的睡眠密切相關。
在睡前階段,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晚上10點之後的時間段,褪黑素的分泌越多,睡意就會越濃同時睡眠質量也會越好。如果你睡前時間出現缺乏睡意的問題,強烈建議睡前半小時內不要使用電腦或者是其他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會讓你面對一個極其寬廣的世界,影響你的心理,最後影響你的睡意。同時,電子產品的螢幕會放射出比較多的藍紫光,使你體內睡前階段產生的褪黑素加速分解,導致你睡前體內的褪黑素含量偏低,讓你心理上感覺自己挺精神的,毫無睡意。
好吧,有點拗口。
簡單來說就是藍紫光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和分解速度,最後導致人的睡意減少。雖然普通燈光也會放射出大量藍紫光,但是使用電子產品時其距離人眼比較近,其螢幕放射到人眼的藍紫光的總能量要比其他途徑多很多。
英國就有一種叫早起燈的產品。早上起床的時候,在燈前工作一會兒,燈管放射出的藍紫光加快使用者體內褪黑素的分解速度,使他們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能儘早擺脫睡意,以便能更快的投入到工作狀態中。
當然,造成situation 1的原因還有其他,比如在快要睡覺的時間階段,你正在從事一項你很有興致去做的工作或者是娛樂活動,那麼此時你很少會說會有睡意,即便那時候你的確很累了,但你就是沒有睡意。
這種情況發生後就解決不了了——你可能要到凌晨兩三點你才有睡意才肯睡去,你沒有睡意的時候,別人也不好意思強迫你去睡。要早點睡,就要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為什麼不把這些有興致的活動放到其他時間階段去做呢?既然有興致去做,利用其他階段你也能做好。這些活動最好不要放到睡前階段去做,因為這樣會影響睡眠,影響睡眠會有什麼不利後果大家是清楚的,同時,晚睡削減了第二天的精力和行動力,這樣總體上看就不很划算了。
Situation 2——有睡意,但因不可抗拒的事情而被晚睡
被動晚睡是許多人非常常見的情況。在快要睡覺的時候,你突然接到緊急工作任務,或者最近幾乎幾天都有工作量比較大的任務,你不得不放棄一段睡眠時間或是甚至要熬夜去完成它。此時,即便你再有睡意,你也會克制自己放棄睡眠。當然,因此,你的睡眠計劃不得不被破壞了。
但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情形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晚上的時間,尤其是晚上8點到11點的時候,是我們一天中難得的一段『可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時間』。
不是嗎?一天中,早上起床的時候就要趕著去上班,晚上前的很多很多時間都用於日常工作,即便期間會有自由的時間,也是很短的時間碎片,利用這些小的時間碎片很難去完成什麼事情。
對於許多人來說,晚上大概8點回到家後,後面的這一大段時間才是真正算得上是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是一天中最大的一段可自己支配的時間。
正是因為這種特點,很多人會把工作量大的任務放到這段時間去做,比如對於某些考研人來說,白天工作,晚上就很需要這段時間去準備考研;還有創業者他們也很需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段時間。
而正是因為這一段時間的特點,許多人遇到工作量大的任務後,即便晚上的睡意很濃,他們也會選擇將大部分工作量轉移到晚上這段時間去做。
而其實,對於他們,最優的方案恰恰相反,就是『白天能解決的事 情就不要拖到晚上去解決』。這,才是最好的方案。
但是適當地把部分工作量轉嫁到晚上的時間去做也是一個挺合理的選擇,前提是你對自己一天的精力控制分配得比較好,能比較準確地預估當天晚上的睡意。
那麼實在迫不得已被動晚熟熬夜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對於許多人來講,熬夜就是從晚上11點連續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點6點,然後實在是困得不行了,就選擇用兩個時間來補眠。這種補眠方式並沒有什麼用,第二天你就崩潰了。
如果你計劃好了一次熬夜中會用兩到三個小時來補眠,那麼你最好選擇晚上工作到23:30後補眠兩個小時到01:30,然後再起來工作,工作到了又想睡了就再補半個小時。這樣,在補眠兩到三個小時的情況下,一個晚上能完成比較大的工作量和維持比較高的工作效率。
時間點的設置大概就是這樣,別問我為什麼,長期實踐,得出的經驗之談。
當然,對於situation 2中的絕大多數的子情況,無論你怎麼處理晚上和凌晨的時間,一般來說,除了午睡時間,第二天你找不到任何時間來用於補眠——假如你第二天上午能有大量大量的時間用於補眠,為什麼不利用這些時間去工作呢?這樣,今晚你就不用熬夜了。
如果你的每一個『第二天』都是工作的deadline,使得你絕大多數的晚上都需要晚睡或者是熬夜,那麼你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改進你的『時間管理』計劃,或者,額,考慮換一個工作吧。
而很多時候,到了晚上,我們有很濃的睡意,手頭上也沒有特別的緊急的不可抗拒的事情要去做。但就是不情願去睡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許多人喜歡稱之為「睡眠拖延症」。但我認為,這與拖延症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其實只是價值觀上的問題。
還是別人說得好,要麼就是『沒有勇氣結束今天』,要麼就是『沒有勇氣面對明天』。
Situation 3——沒有勇氣 結束今天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如果真能這樣,到了晚上我們自然而然地能因此有個好睡眠。可是現實往往與理想相反。
你看,一個人,他沒有三頭六臂,他的能力始終有限——我們的能力往往是不足以滿足我們的慾望的;一個人,他的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能由自己自由支配——因為白天要工作學習養家餬口啊,晚上瑣事連連身不由己啊~ ~
如果你不喜歡每一天你要花大量時間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你手頭上的工作,那麼你很難讓你自己開心滿意地過好每一天。
往往,我們過完一天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任何收穫 ——這往往很正常。過完一天然後什麼收穫都沒有,這種意識往往能深深地潛伏在我們的內心。
到了晚上,這是對無果的今天的最後的挽救機會了,假如你把這段時間也荒廢了。到了該快要睡覺的時間,這又變成了對無果的今天的最後最後的挽救機會了。
綜上所述,所以在快要睡覺的時候——你沒有勇氣結束這一天。
因為你知道,一旦你去睡覺,給今天畫上了句號,今天就會以『毫無收穫』結束了。你不會願意承認這一點的,於是你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你推遲了進行睡眠的時間,再利用這段『突然擠出來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情,以讓你今日的結算清單好看一點點。
你想看到的結果是,利用最後的這些時間來做一些事情,然後你就能「耶,今天也不算是沒有任何收穫,起碼睡覺前還有一點點收穫喔。」
於是你的睡眠計劃自然而然就破滅了。你計劃今晚11點睡覺。到了晚上10點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告訴你自己,「今天不能就這樣沒有收穫啊,做一點點事情吧。」
於是你就在臨睡做一點點事情,當然此時此刻,你一定會弄到至少12點才會睡,因為如果不那樣做,你的心裡仍舊會覺得今日毫無收穫:
利用那段時間來進行娛樂活動吧。進行娛樂活動也有積極的或者是消極的做法。積極娛樂的做法就是利用最後的時間happy一把,「今晚很開心,也算是一個收穫,可以睡覺了」。有這樣的心態,你也不至於太晚睡。
消極娛樂的做法就是潛意識僅僅把娛樂當做是『從現實抽離』的一種方式。你會沉浸在這種娛樂方式裡面,然後捨不得脫離這種娛樂方式這種狀態,這樣你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睡覺了 ——因為你不願意脫離那種『從現實抽離』的狀態。
此時此刻,『從現實抽離』的娛樂方式並不是一個好選擇,第一它剝削了你大部分的休息時間,第二它剝削了你大量時間,讓你少做了許多你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最終只能加深你的負罪 感,使你更加感覺忙了一天什麼收穫都沒有,使你對今天對明天都很失望,然後這種心理和行為會造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這樣你就很難逃脫晚睡的命運了。
那些打著哈欠熬夜看劇的人們啊,他們熬夜的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那劇多麼多麼好看多麼吸引人——你完全可以推到明天去把劇看完啊。
很多時候,深夜看劇能給人一種『從現實抽離』的快感,即便他們的生理的身體已經發出了『夜已太深快要堅持不住』的信號,他們的心理依然無法從中脫離,從而自動掩蓋生理的感覺。
於是他們無法抑制住自己去看下一集劇的衝動—— 選擇面對現實還是從現實抽離,哪個感覺在那個時刻會讓心理更好受呢?毫無疑問。。
不過那沒用,片刻的快樂最後只會加深自己的負罪感,導致更不好的後果。
還沒完,沒有勇氣 結束今天,除了娛樂,你還可以選擇用這些時間去完成一些工作任務或者是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大約兩個小時後,你就只剩下下面三個後續選 擇了。
1.身體實在是累到了極限,要去睡覺了。
2.剛才扛著睡意低效地完成一些東西,幸好有點收穫,能安心睡覺了。
3.東西越做越有興致,繼續放棄睡眠與睡意做對抗。
然而在這幾種子情況是屬於Situation 3的。Situation 3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中『有很濃的睡意,手頭上也沒有特別的緊急的不可抗拒的事情要去做』。要與Situation 2中的『有不可抗拒的事情要做』的情況區分開來。
所以條件是Situation 3的三個子情況1.2.3.中所做的東西都不是緊急的,都不是不可抗拒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在面對Situation 3的1.2.3子情況的時候,用早睡早起取而代之,利用第二天的相同長度的時間去完成相同的這些事情效果會更好。
前提是你能用你的理智和決策力克服自己內心『沒有勇氣結束今天』的心理就可以了。
Situation 4——沒有勇氣 面對明天
講完了Situation 3沒有勇氣結束今天后,Situation 4沒有勇氣面對明天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如果你深陷生活的痛苦當中,如果你心理上無法面對明天,最自然而然的做法就是『延長今天』嘛。
要延長今天就要晚睡了。要延長今天,你可以選擇做很多事情,而實質上它們是很難滿足你的心理的,並沒有什麼卵用,而且它們還讓你晚睡。道理同Situation 3。只不過,Situation 4的動機或心理機制非常常見,所以才和Situation 3區分開來拿出來講。
許多時候,我們做某些事情,只是為了逃避另外一些事情,僅此為原因而已。
Situation 3和Situation 4解決方法——肯定事實,尊重事實
如果Situation 3和Situation 4經常在你的晚上出現,你可以針對其特點做一些事情來改善你一段時間內的睡前狀況。
如果你沒有勇氣結束今天,如果你沒有勇氣面對明天,不用擔心,這真的不是什麼心理問題。
不是心理問題,正如我上面所說是價值觀問題。
如果你沒有勇氣 結束今天,如果你沒有勇氣 面對明天,說明你對事實的認識還算比較客觀、有正常的勞動榮辱觀、三觀還算是比較正常的。
其實就是事實與價值觀之間產生了矛盾。
要解決問題就要解決矛盾。既然價值觀是比較正常的,那麼我們就從『事實』方面入手——其實我錯了,還是要從人的認識上入手:客觀認識事實,肯定事實,正確認識事實。
怎麼說呢,就是我們的顯意識不要完全否定我們做過的事情,這樣顯意識才會慢慢影響潛意識。
雖然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們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雖然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無法自己支配的。但是我們在這些活動之中還是會有所收穫的。比如說它們提高了我們對抗痛苦的能力,它們迫使我們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處理事務的效率,它們迫使我們改進自己的思維模式等等等等。
同時,我沒有完全否定娛樂的意思,即便是娛樂,它也有積極的作用。當你今天連續用了5個小時進行娛樂之後,心裡不要覺得浪費了5個小時,心裡不要產生負罪感—— 它讓我們收穫開心的心情啊,也不至於一天之後什麼收穫都沒有。
而我們應該肯定娛樂的積極作用並且通過『時間管理』的形式,對娛樂時間做管理安排做協調,讓娛樂的積極作用最大化。
所以『時間管理』它從來就沒有反對娛樂的含義,而是提倡協調好處理好工作、娛樂、休息等多者時間的關係。
剛才說到要『肯定事實』,像剛才心理上肯定事實是不夠的,想要更好效果?拿一隻筆一張紙,或者是筆記本。
即便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也可以把它的積極作用的部分記在筆記本上。然後時不時你就能拿出來看了,」
喔哦,原來這幾天我做了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的意義和好處在這些這些地方,這幾天沒有白白地過啊,還算是有收穫。」我們這樣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這樣對心理的暗示會更強,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價值觀和對事實對周圍事件的認知更加完整而不是說片面地心裡默認自己的生活一直毫無收穫。
還有,克服完美主義的心態。「要是今天我把那段時間用來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去做這個事情,那麼~~」 完美主義的心態只會讓你不斷懊惱和後悔,並不能給你帶來實際的意義。
就算給你機會,你做了許多『你希望做的事情』,其結果也和做了許多『你不喜歡做的事情』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你想像中的許多事情,若真的有機會能把它們兌現之後,你會發現,它們還是同樣地爛,同樣地遜。
總的來說,即便你是一個loser,即便你每天總在做一些意義很少的事情並且和你的勞動榮譽觀衝突的事情,你依然還是能從這些事情中找到一些積極的部分。
請你認識到這些積極的部分,並且想辦法擴大它們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保護好你的睡眠計劃!對,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治本的辦法是利用上述方法扛著各種不如意和不喜歡的事情,並且不斷為更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只要不是太離譜,起碼有朝一日,你會實現這種生活方式並且在睡眠計劃上你也會有所突破。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逃脫出這個心理怪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