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糖尿病朋友總是愁自己的血糖高、不好控制,其實,控制血糖也是有技巧的。
今天,健康頭條就給大家帶來控制血糖的 7 個實用技巧,幫助大家科學控血糖。
1. 少喝甜飲料,白開水最好
在炎炎夏日來一杯甜飲料,實在是無比爽快。
但是,血糖高的朋友可得注意了,這些甜飲料,比如可樂、果汁飲料、功能飲料等,可能添加了蔗糖、葡萄糖、果葡糖漿,喝多了會造成能量超標,血糖升高。
對於血糖高、得了糖尿病的朋友而言,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如果實在是覺得白開水沒有味道,可以試著自己泡檸檬水:將帶皮的檸檬切薄片,泡在涼開水中,不要加蜂蜜。檸檬水泡得淡點兒好,一片檸檬可以製作 1.5 升左右的檸檬水。
檸檬也可以用酸橙、酸橘代替。這樣的檸檬水除了可以補充水分,還有鉀、少量的維生素 C、類黃酮等營養物質,而且口味清新,適合夏天飲用。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說檸檬水有「降糖」的效果。要控制血糖,還是要靠管住嘴、邁開腿、按時按量用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 水果可以吃,但是有條件
對於血糖控制得好的朋友,是可以吃水果的。
水果要儘量選擇對血糖影響小、而且含糖量少的品種。比如草莓、櫻桃、蘋果、梨、桃子等。
而且不要吃太多,水果不要超過一個網球大小,吃的時間也要注意,不要在餐後馬上吃,選擇在兩餐之間,比如上午 10 點和下午 3 點吃比較好。
糖尿病患者應該怎麼吃水果?
(1) 血糖控制好的才能吃水果
因為水果對血糖還是有一定影響,只有不患糖尿病或者血糖控制得好的朋友才能吃水果。
對於血糖控制得不好的,還是先好好地管住嘴、邁開腿、用好藥,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了再吃水果也不遲。
(2) 注意水果的品種
不同的品種,對血糖的影響不同,含糖量也不一樣。我們應該儘量選擇對血糖影響小、而且含糖量少的品種。
(3) 注意水果的量
吃水果可不要貪多,每天以 100~200 克為好,而且可以分次食用。
比如,上午吃 100 克,下午吃 100 克。
如果還擔心血糖不穩,可以將主食減少一點點,比如,吃了 100 克的水果,在下一餐的主食就要少吃兩口了。
(4) 注意吃水果的時機
對於患糖尿病的朋友,建議在兩餐之間吃水果,而不要在餐後馬上吃水果,以免血糖的增幅太大。
接下來,健康頭條就給大家分析幾種常見的水果。看看這些水果對血糖的影響大不大;糖尿病能不能吃,如果吃,每次能吃多少。
溫馨提示:
下面圖片中,特別指出了糖尿病適合的攝入量,沒有糖尿病的朋友也可以參考這個量。









看到這裡,患糖尿病的朋友可能就慌了:
怎麼辦,我剛剛貪嘴吃了幾顆荔枝,是不是對血糖影響很大啊?
糟了,剛剛沒忍住,吃了朋友給的一塊兒菠蘿!
雖然有幾種水果,我們不推薦吃,如香蕉、菠蘿、荔枝。但是,如果嘴饞忍不住,偶爾吃一點,也不用太擔心。不要常常吃這些對血糖影響大的水果就行了。
3. 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
有些血糖高、得了糖尿病的朋友,牙不好覺得吃水果麻煩,或者家人買了果汁機,認為喝果汁營養好。但其實,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果汁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水果在榨成果汁的過程中,水果細胞內的糖會釋放出來。這些釋放出來的糖更容易吸收,喝下去後,血糖上升得更快。
另外,比起整個水果,果汁損失了膳食纖維、破壞了一些抗氧化的營養成分,而這些成分可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
所以,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

4. 嘴饞可以吃零食,但是有講究
許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在吃完飯後就覺得餓,然後又開始吃零食了。這樣做對血糖控制尤為不利。
血糖高、患糖尿病的朋友要注意: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零食可以吃,但是要科學地吃。
要控制一天的總能量,也就是說,零食吃下去的熱量要在正餐裡面扣除,吃零食就得少吃正餐。
吃零食的時間建議在兩餐之間,比如上午 10 點或者下午 3 點,不要緊挨著吃飯的時間,以免造成血糖升高過大。
合理選擇品種,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能量較低的食物當零食,比如番茄、黃瓜。一些能量較高的食物,比如瓜子、花生,一定要注意控制量,不能多吃。
5. 肉要吃,而且要科學地吃
血糖高、得了糖尿病的朋友,肉禽奶蛋等不能少。
吃肉建議選擇瘦肉,去皮的雞肉、鴨肉等禽肉。
魚肉也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海魚,比如三文魚。
6. 管住嘴,還得邁開腿
運動可以幫助血糖高、得了糖尿病的朋友改善代謝,使身體能夠更好地利用糖,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所以,糖尿病的朋友一方面要管住嘴,另一方面也要邁開腿。
保證每周至少 150 分鐘的運動時間,每天 30 分鐘,每周 5~7 次,運動方式可以選擇快走、跑步、太極拳、游泳等。
注意,如果已經有了糖尿病併發症,比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或者同時得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這樣才更安全。
7. 相信科學,警惕謠言
雖然現在醫學發展得很快,但是還沒有發現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所以,如果看到號稱可以治癒糖尿病的廣告或者偏方,不要相信,更不要去嘗試。損失錢財不說,還會耽誤正規治療,實在是得不償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