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吃出來的!「3少3多」遠離威脅

BoraYoo ...| 2016-07-13| 檢舉

大腸直腸癌,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直腸癌結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分)的癌症。因為細胞不正常的生長,可能侵犯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症狀可能包括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大部分的大腸直腸癌起因為生活習慣及老化,少部分則因為遺傳疾病。風險因子包括飲食、肥胖、抽菸、運動量不足。增加罹癌風險的飲食包含紅肉或加工肉品、以及酒精。其他風險因子包含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某些可能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遺傳疾病為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和遺傳性非瘜肉癥結直腸癌,然而這些遺傳性疾病占大腸直腸癌所有病例中的比例不到5%。大腸直腸癌通常源自良性腫瘤,然而隨時間進展變成惡性腫瘤。

腸癌的診斷可藉由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切片。接著由影像檢查查看是否轉移。進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建議50歲以上至75歲規則接受篩檢。阿斯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降低罹癌風險,但由於藥物的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常規使用它們來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或是合併使用以上療法。局限在腸壁的大腸直腸癌可能藉由手術治癒,然而當癌症已擴散或轉移時則不然,此時則以改善生活品質及症狀為治療目標。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約65%,然而主要取決於病人健康狀況與癌症分期,而分期又關係到是否能藉由手術移除。整體來說,大腸直腸癌為第三常見癌症,約占10%。在2012年,有140萬例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且造成69.4萬人死亡。大腸直腸癌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占全世界總案例數的65%。而在女性較男性少見。

外食族三餐在外,早餐火腿蛋土司搭配冰拿鐵,中午吃肉羹麵或雞排便當,天氣熱再買杯冰涼飲料,或與同事一起團購超人氣美食,晚餐來個滷肉飯或蚵仔煎等傳統小吃,偶爾解饞買支冰淇淋……這是你平常的飲食型態嗎?當心這樣做,慢慢吃掉你的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胃腸科主任蘇銘堯及臺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光濬都表示,罹患大腸癌和錯誤的飲食習慣非常有關,飲食最好注意以下細節。

1.少吃動物性脂肪的食物

這些脂肪需要人體分泌膽酸,而過多膽酸對於大腸有害。醫學研究也發現,高熱量食物會讓體重增加,過胖和罹患大腸癌有正相關。胡光濬醫師說,流行病學資料已明確顯示,動物性脂肪會增加大腸癌罹患機率。

2.少吃、避免吃醃漬食品

很多醃漬食品含有氧化物,易讓大腸黏膜突變、分化。

3.少吃油炸、燒烤、煙燻食品

燒烤、煙燻食品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自由基,易破壞再生黏膜,因此少吃可避免大腸癌發生。

4.多吃含纖維的食物

纖維可吸附致癌物質,有利腸道排除致癌物質。

5.多吃鈣質

鈣可在腸道和脂肪酸及膽酸結合,減少致癌物質接觸大腸壁。

6.多吃維生素A、D、E、含硒食物

這類營養素要靠攝取蔬果得到。胡光濬醫師說,上述脂溶性維生素可抗氧化,保護大腸黏膜,防止大腸壁黏膜分化太快或是分化的不好。(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714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