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洗五臟惡氣的「黑蘿蔔」,還是降三高的蔬菜之王
2016-07-10 17:55
牛蒡根,俗稱黑蘿蔔,也叫惡實根、鼠粘根或者牛菜,是桔梗目菊科的一種植物,它的根可食可藥。
《本草綱目》中曾經記載了一個醫案,湖北省有一個姓鄭的中丞(大致就是都御史),因為年老體弱,有一次吃了一頓熱乎乎的肉食,就突發了中風。全家人全都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處理。
這時候鄭中丞有一個外甥姓盧,任職潁陽縣(應該是現在的安徽太和縣)的縣令。盧縣令手中有一個名醫留下的秘方,就對突發中風有效。
但是這個藥方有點奇怪,鄭中丞家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採挖牛蒡的根。挖掘時要避風,然後必須用竹刀或荊刀將根上的土和皮刮掉,再用布擦乾淨,然後絞汁湊夠一升,加點蜂蜜煮開後服用。鄭中丞分成2頓吃了,出了一身臭汗,就痊癒了。
《名醫別錄》稱牛蒡: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本草綱目》對牛蒡有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的說法。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
在中醫臨床使用的中藥主要以牛蒡子為主,在咱們日常生活中,更多用的是牛蒡根。因為牛蒡根雖然有點淡苦味,但還是以甘為主;性味總體平,略偏寒;歸入心、肺、脾胃經,可以清心肺熱,健脾益胃,是比較好的食材。
牛蒡富含胡蘿蔔素、菊糖、牛蒡甙、纖維素、揮髮油、生物鹼、蛋白質、鈣、鐵、磷等較多營養物質。特別是胡蘿蔔素的含量,甚至比胡蘿蔔的含量都要高,而且在根類蔬菜中,它的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比例是較高的一種。
因為牛蒡菊糖、牛蒡甙、膳食纖維等,對便秘、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壓、動脈硬化、腎炎、腫瘤、肥胖症、風濕、細菌感染具有一定效果。在中國《現代中藥學大詞典》和《中藥大詞典》中也提到了牛蒡有一定的抗菌、抗腫瘤生長、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理作用。因為牛蒡營養較好,有很多藥用和養生價值,有些人誇讚牛蒡是蔬菜之王。
給大家推薦幾個自認為還不錯的藥膳方。
1.山楂山藥牛蒡湯
將牛蒡、山藥、山楂、胡蘿蔔按照10: 6: 1: 1比例準備,在準備少許鹽。
將牛蒡洗凈去皮切塊,山藥、胡蘿蔔洗凈切塊,山楂洗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開,再小火燉熟,加鹽等調味品出鍋。
可以健脾益胃,幫助降三高。
2.牛蒡牛肉湯
將牛肉和牛蒡按照5:2比例準備,再準備適量生薑、蔥、大料、鹽。
牛肉洗凈切小塊,牛蒡洗凈去皮切塊,生薑切片,少許大料,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開,再微火燉爛,出鍋時根據口味加入適量鹽、香菜、蔥等。
可以健脾養胃,補中益氣
注意事項:牛蒡根略偏於苦寒,以蒸、煮或燉等方式,熟透食用為佳,可以去苦寒,起到補益脾胃的作用。多用生食(涼拌),反而會傷脾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藥 中醫 調味品 牛蒡 投訴
分享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674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