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必看!免洗筷、吸管、餐盒隱藏驚人的危機

Jennie| 2016-07-09| 檢舉

台灣人喜歡外食、喝飲料,不管是手搖杯還是便利商店的罐裝飲料,經常看見人手一杯。但喝飲料時會使用的吸管或是免洗筷,其實暗藏不少危機,為了家人及自身健康,不能不留意。 彩色吸管 塑化劑危機

吸管里可能含有塑化劑,太熱或酸性飲料容易讓塑化劑溶出來。尤其是酸性飲料、果汁等偏酸,如果用吸管吸食,易溶出塑化劑,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重金屬問題

吸管另一個問題則是擔心可能含有重金屬。市面上的吸管多為五顏六色,這些染料里可能添加了重金屬,一不小心就會把重金屬吃進肚子裡。

免洗筷 重金屬污染

有些免洗筷外面會有塑膠套,建議儘量選擇包裝上沒有花樣的,若上面印有的紅色字體污染到筷子,可能會有重金屬污染問題;若紅字離袋口太近(最好距離3cm以上),打開拿出筷子時很可能污染到筷尖,進而吃進嘴巴里,所以打開後注意筷尖是否沾染紅色染料。

發霉

很多外食族會使用免洗筷,但是免洗筷的材質是竹子,很容易發霉,衍生黃麴毒素污染的問題。

多種化學物質

免洗筷曾被驗出聯苯、過氧化氫、二氧化硫等化學物質,有誘發過敏的疑慮。

建議外食族們,最好還是隨身攜帶環保筷較安心。萬一不得已非要使用免洗筷時,可以拿起來先聞聞看,如果味道酸酸的、顏色太白的,都儘量避免使用,也可泡熱水去除。

餐盒、紙盒 噴粉吃下肚

餐盒上花花綠綠的圖案,如果與盛裝食物接觸,可能會把印刷用的噴粉或工業色素殘留物與食物一起吃下肚。

tips

提醒大家,外帶餐盒儘量選購白色,且少用塑膠袋裝盛熱食。最好是自備餐盒,環保又安心。

塑膠湯匙

塑膠湯匙的耐熱度較低,拿來喝熱湯、吃熱食,可能有溶損問題;且塑膠品里的塑化劑不是只有遇高溫才會釋出,其有親油性,接觸到油都可能會溶出塑化劑。

tips

使用塑膠餐具時請注意「三不」政策:不微波、不加熱、不裝熱食,才能為自身健康把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657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