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咽炎的中醫絕招,專治久治不愈!
2016-07-07 15:10
慢性咽炎在中醫上稱為虛火喉痹,一般認為是肺腎陰虛導致,所使用的藥方多以寒涼清咽、滋陰潤肺為主。
但是很多患者也會發現,剛開始服藥有一些效果,症狀會大大緩解,但是症狀減輕到一定程度,就不管吃多少藥都沒有半點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有中醫常識的都知道,人體有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共十二條正經。不管是急性咽炎,還是慢性咽炎,大多屬於少陰咽痛。三陰經中,少陰屬於出入之樞紐,而少陰經循咽喉,樞機失常、邪氣不能外達,從而引發咽喉不適。
根據症狀來說,採用寒涼清咽、滋陰潤肺的藥物是非常對症的,但是為什麼很多患者會出現初期有效,後期無效的情況呢?
清代醫家尤在涇云:「少陰咽痛,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蓋少陰寒邪,郁聚咽嗌之間,既不得出,復不得入,設以寒治,則聚益甚,投以辛溫,則郁反通,《內經》『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湯,甘辛相合,而辛勝於甘,其氣又溫,不特能解客寒之氣,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熱也。」
章虛谷也說道:「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里,陽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則內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則反閉其邪,必致更重。」
意思就是說,咽部疾病根源於少陰脈,如果用甘溫之藥不能緩解,可用辛苦之藥化散;如果用寒涼之藥不能根除,可以用溫熱之藥發散。因為少陰脈的寒邪聚集在咽喉部,陰邪發散不出來,溫陽之氣又進不去,越是使用寒涼清肺的藥方,陰寒之氣聚集的越多,自然就治不好。如果用辛溫之藥,反而可以化解鬱結的陰寒。章虛谷的觀點是,慢性咽炎屬於外邪侵入少陰脈,陽氣得不到施展,就化為火氣灼傷咽喉。用辛溫之藥開達,可以使邪氣在外消解,積鬱的火氣自然也就散了,這是從根本上治療的方法。如果咽喉表現出上火灼痛,就使用寒涼之藥,反而把邪氣封閉在體內,會導致病情加重。
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該用什麼治療方法呢?
醫聖張仲景的傳世醫作《傷寒論》中提道: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及湯,其實是兩種用法,一種是半夏散,一種姑且叫半夏湯吧。注意,經典名方里有一味半夏湯,這裡只是為了方便,在本文臨時稱呼半夏湯,千萬不要以為這藥方就叫半夏湯。
【方名】:半夏散
【組成】: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
【用法】:以上三味研為細末混合均勻,然後分成30小包。一次取用一包,用水煎後小口頻飲。一日三次,兩劑為一療程,一般一個療程即可治癒。
如果不習慣散劑的,可以煎半夏湯。
【組成】:半夏15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兩次,藥汁混合後早晚分服,十天一個療程。
使用半夏散及湯,一到兩個療程即可治癒。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適用於少陰咽痛,又過度使用寒涼之藥,使邪氣鬱閉的患者。簡單的說,就是使用過寒涼清咽、滋陰潤肺的藥物,一開始見到效果,後來怎么喝也不見好轉的患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