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是人的根基,腿部肌肉的發達、關節的強健,關係到我們全身的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腿部肌肉越發達,身體各方面包括大腦、內臟和骨骼等在內的器官組織的狀態越好,老化越慢。
權威研究發現腿越強健,腦心肝腎越年輕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腿部肌肉越強,大腦越健康。
由專家克萊爾●施特費斯率領的團隊跟蹤研究10年發現:在324對女性中老年雙胞胎中,腿部肌肉較強的一個,10年後的認知能力更好,腦退化更少。以往針對動物的研究也顯示,鍛鍊肌肉能釋放促進神經細胞生長的激素。

有不少國家的研究都說明:腿部強健與心臟、腰椎、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健康密切相關!
經常鍛鍊腿部,能強化全身組織器官的血流動力,改善血供,預防腦中風、冠心病、腰椎間盤突出、老花眼等多種病症。
中老年人煉小腿遠離痴呆、中風、心臟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王沖博士介紹說,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都鍛鍊到腿部,但由於老人腿部協調性差、肌力減弱、關節穩定性變差,不少人還患有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病症,因此,日常練腿更適宜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鍛鍊。
以下練腿操強度不大,運動量適宜,防病保健的功效非常好,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練習。
1.蹺足分趾防大腦缺血腦供血不足常表現為頭暈、吐字不清、哈欠連天、肢體麻木、全身乏力、嗜睡等症狀。經常練習蹺足分趾有助於防治腦缺血。這是因為大腦皮層的一些區域與軀體運動有密切聯繫,通過下肢肌肉及腳趾的活動能刺激大腦皮層,增強區域功能,增加腦血流量。方法坐在椅子上,地面鋪一地墊,赤腳踩在地墊上,腳趾用力抓地,然後放鬆,反覆進行3分鐘;然後左腿在上蹺起二郎腿,將五個腳趾同時分開,反覆練習2分鐘,接著換右腿在上,重複分腳趾的動作。以上動作每日練習2次,熟練後可增加練習的難度,如用腳趾抓毛巾、抓筆、逐個分開腳趾等。
2.伸臂下蹲防心臟缺血心臟缺血常表現為心慌、胸悶、氣短,以及夜間睡眠時感到憋氣等症狀。經常練習伸臂下蹲,有助於改善心臟缺血。伸臂下蹲時下肢肌肉的擠壓,以及胸腔吸氣和心臟舒張期產生的負壓吸引利於血液回流,同時血液的衝擊使尚未被擠壓的血管被動擴張,不僅增強了心臟的泵血功能,還能增強心血管的彈性,有效緩解心臟缺血。方法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前伸,與地面平行,松腰屈膝慢慢下蹲,同時配合深呼吸,下蹲時上身儘量挺直;下蹲到最大限度後,停留5秒鐘,之後收手緩慢起立,反覆做5回,每日3次。注意,膝關節炎、高血壓患者及嚴重冠心病者不宜做這個動作~
3.仰臥踢腿防腰椎缺血腰椎缺血常表現為腰部酸痛無力、腿麻、腿發涼,甚至小便失禁等症狀,常見於骨質增生及椎間盤突出患者,練習仰臥踢腿可防治腰椎缺血。仰臥對於腰椎的負荷最小,腰部上挺可增強腰背肌的力量,防止腰椎受損。踢腿則能使腰椎處於拉伸的狀態,椎間隙增大,促進血液循環。方法坐在床邊,上半身仰臥,雙腳踩地,大腿、小腿的夾角約90度。深吸氣,抬起左腿,伸直的瞬間做踢腿動作,同時呼氣,保持3秒鐘後收腿,反覆進行10回,然後換腿同法操作,每日2次。
4.坐位拉伸防肝臟缺血肝臟缺血有全身乏力、食慾減退、面色晦暗、眼睛昏花等表現。坐位拉伸能有效增加肝臟供血,使肝臟得到被動鍛鍊,不僅可以使肝臟的血液循環通暢,不淤不滯,還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方法端坐在瑜伽墊或者地毯上,將右腿伸直,緊貼地面,左腿收回,腳心貼在右大腿內側,同時深吸氣;接著右手抓住右腳尖,身體向左腿方向扭轉,左手臂向天空方向伸展,同時呼氣,持續5秒鐘後恢復最初的姿勢,換另一側做同樣動作,此為1次,反覆做10次,每日1回。剛開始練習時,抓伸直的腳尖較為費力,但不要勉強,宜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5.提踵握拳防腎臟缺血腎臟缺血易出現面部浮腫、腰膝酸軟、尿頻尿急、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狀,常練提踵握拳可有效緩解。提踵握拳能加強腰部鍛鍊,腰為腎之府,腰部肌肉的拉伸可使腎臟得到被動鍛鍊,增強腎臟的氣血運行。方法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目視鼻端,深吸氣的同時腳跟提起,雙手握拳提至胸前,做端物狀,持續3秒鐘後,呼氣放鬆腳跟落地,恢復初始姿勢,反覆連續做10分鐘,每日2次。小腿連著腦心肝,按照這個方法鍛鍊腿部,就是對大腦、心臟、肝臟、腎臟、腰椎等關鍵器官部位的保養,還等什麼,快和家人一起來做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