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產印度的中藥,可健脾,化濕,消暑,口瘡、醉酒、痢疾都能用
2016-07-01 10:51
福建武夷山自古就有「碧水丹山」之美譽,而在武夷山一帶有一道傳統名菜——文公菜,屬於我國八大菜系的閩菜系。文公菜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我國宋朝著名的儒學集大成者、閩學派代表人物朱熹,除善於治學,還頗好美食。曾親自動手製作「什錦」(也叫文公菜),邀文人墨客雅集小酌,交口稱讚。由於菜肴美味,遂在民間流傳開來。特別是此地考生備考,家人多備此菜肴,以祈禱考生聰慧過人、金榜題名。因為朱熹諡號「文公」,故這道名菜被稱為「文公菜」。而這道宴請貴客的傳統名菜,其中一種重
要食材就是——白扁豆。
白扁豆是豆科植物扁豆的乾燥白色成熟種子,是常用的一種解暑健脾的中藥。白扁豆原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漢、晉時期被引入我國。白扁豆又叫扁豆、峨眉豆、南扁豆,其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暑熱內蘊、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而在貴州一帶,有苗族民間醫生用白扁豆治療毒蛇咬傷、瘡疔癰腫。此外,白扁豆還可用於治療其他一些病證。
用於解酒毒,喝酒前服用可預防酒精中毒,這是貴州民間效驗方。方用生白扁豆30g、紫蘇葉10g、藿香15g、黃連5g,研末後在酒前1小時服用,一次3g。
用於細菌性痢疾。用白扁豆50g,加白砂糖適量,水煎服,用於治療白痢。
用於鵝口瘡。生白扁豆6g、黃連3g、生薑3片。水煎頻服。
需要注意的是,白扁豆藥用需鑑別真偽。市場上冒充白扁豆入藥的多是緬甸進口的扁豆,這種進口扁豆並沒有白扁豆的功效和特性,故一般不可替用正品。白扁豆正品,外形多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8-13mm,寬6-9mm,厚7mm。白扁豆表面呈淡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色黃白。聞其氣微,嘗其味淡,嚼其有豆腥味。白扁豆偽品,即「進口扁豆」,與正品的區別主要在於種子較大而扁薄,長10-15mm,寬7-10mm,寬4-5mm。
本文旨在科普,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杏花島作者郭煒,中醫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講師,執業中醫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杏花島」,遇見更有趣的中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健康 中醫 中藥 扁豆 投訴
分享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