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不足?只需找到腳下開關即可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這是中醫早就有的說法,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這反應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這反應身體疲憊不堪。

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確可以從足部來調節,足部反射區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論依據。

但是圖片看起來太麻煩,我們將具體毛病和對應位置整理了一下,囊括了大家基本的需要:咳嗽、眼乾、降壓、脾胃問題,照著做就行了!

眼乾——揉大腳趾

「肝主目,肝開竅於目」,通俗的說就是:如果肝不好,那麼眼睛得不到滋養,所以眼睛有問題,要從肝經治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脾主運化水濕,睡覺流口水、設變有齒痕,這是脾虛的症狀,就是常說的水濕重。如何處理呢?

▲強脾

我們應該從脾經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經經氣的經行之處。脾臟經氣足了,這運化水濕的功能就會變強,時間久了就能消除睡覺流口水症狀。

抗衰老——常抬雙腳

都說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這人氣就沒了。確實是這樣。腿部肌肉如果能夠得到鍛鍊,能夠加速血液回流、促進心肺、大腦的功能。

腎氣不足——抬腳跟

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後的常見情況,這既是大腦衰老的一種表現,也是腎氣衰微所導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補腎氣。

▲搓擦腳心

▲抬腳跟

腎氣提起來了,上述這些毛病都會解決。下午五點左右腎經氣最旺,這會抬腳跟會事半功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528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