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期不刷牙,牙齒會怎樣?不能起床就刷牙!6個常見刷牙錯誤,小心毀牙!

分享自由| 2016-06-26| 檢舉

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很多人養成早晚刷牙,並使用牙線清理牙縫的習慣,但也有些人認為刷牙完全沒有必要,還反駁說:古代人不刷牙牙齒不也好好的嘛!(古人不刷牙的問題今天暫時不討論,小編會在下期詳細介紹噠),對於長期不刷牙,也不用牙線的朋友,你們可能面臨以下問題哦。

發展五部曲

step1:牙菌斑

如果長期不刷牙或者不按正確的方法刷牙,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與口內的固有菌群結合,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而且牙菌斑形成極快,把牙齒刷乾淨,過幾小時,牙齒上很快就形成薄薄的一層膜,細菌很快在上面發育滋生。

step2:牙結石

牙結石是牙菌斑礦化的結果。牙菌斑形成後,若你還沒有及時清潔,牙菌斑與唾液中的礦物鹽沉澱、食物殘渣以及壞死脫落細胞的參與下,結合鈣化變硬形成牙石(二者是大部分牙痛、口臭、牙齦出血、牙齒鬆動脫落等的罪魁禍首)。對於已經形成的牙菌斑和牙石,刷牙是無能為力的,你可以選擇去洗牙。

step3:牙齦炎

牙結石多沉積於牙頸部,若不除去,長期在牙結石的刺激下,會引起牙齦組織的充血、水腫、牙齦易出血等症狀。

step4:牙周炎

牙齦炎如不治療,繼續發展可侵犯深部牙周組織,發展為牙周炎,牙周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不僅在刷牙時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牙齦顏色暗紅,由於水腫顯得比較光亮。

step5:牙齒脫落

到了晚期的牙周炎,牙周組織和牙槽骨進一步被破壞,牙齒就要晃動、移位了,甚至會脫落。此時想著補救,為時已晚,只能將患牙拔除做種植牙,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害。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刷牙,認認真真刷牙,不給病菌留機會。

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刷牙,認認真真刷牙,不給病菌留機會。

最近網絡上的一個討論:原來刷牙前牙膏是不能沾水的!其實還有一些常見的刷牙錯誤,你了解嗎?據《家庭醫生在線》,以下6個常見刷牙錯誤,是不是經常遇到?

為什麼刷牙前牙膏不能沾水?

如果牙刷是濕的,擠上牙膏後,就容易起泡沫,嘴裡有了太多的泡沫,人就感到已經刷了很長時間的牙,認為可以結束了,而這時牙齒還未真正被刷乾淨。正確方法:牙刷不蘸水,擠上牙膏慢慢刷,漸漸出些細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潔成分才能被發揮到最大。

盤點6個常見刷牙錯誤

錯誤1:冷水刷牙

冷水會導致牙本質敏感的人牙齒酸痛,而且不利於牙膏內的有效物質發揮活性。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和氟化物,實驗室研究發現,這些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最佳溫度是37℃左右。

刷牙水溫度經有關研究證實,牙齒適宜在30~36度水溫下進行正常新陳代謝。因此刷牙時,牙齒如長時間受到驟冷或驟熱的刺激,不但容易引起牙齦出血,而且直接影響牙齒的正常代謝,易誘發牙病,影響牙齒的壽命,影響身體健康。

錯誤2:刷牙力氣太大

刷牙的時候力量太大,可能傷害牙齒。

錯誤3:橫著刷牙

橫向刷牙的形式,這對牙釉質是一種物理磨損。橫向刷牙一方面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里的垃圾,同時還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牙齦損傷、牙本質敏感等問題。

錯誤4:刷牙時間太短

很多人以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殘渣。但其實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牙齦縫隙里的無色細菌,是導致齲齒和牙齦炎症的禍首,很多人刷牙的時間為59秒,這個時間對完全徹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夠的。

錯誤5:起床就刷牙

很多人每天早起刷牙,然後吃早餐。這樣的結果是,牙膏里的有效護齒成分並沒有太多機會留在牙齒上,而是隨著早餐吃到了肚子裡。

錯誤6:牙刷個兒太大

每個人的牙齒有大有小,牙刷太大,在口腔內執行任務會不夠靈活,牙刷太小,又無法完成大面積的口腔清潔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458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