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特有的水果,被火烤過後,能治如此多的病
2016-06-20 17:10
傳說在福建上杭城郊水南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女孩叫烏梅,青梅成熟的時候,
她每天划船過江到上杭城去賣青梅。一日因為在一家屋檐下避雨,邂逅了一位小伙子。
烏梅向小伙子訴說自己家中貧寒,主要靠賣些梅子補貼家用。近幾天一直下雨,
許多梅子不等採摘便熟爛,也有來不及賣掉壞於家中的,使本來貧困的家境,
雪上加霜。聽了烏梅姑娘的話,小伙子愛憐之心油然而生。
小伙子思考了一會兒說:「我有個辦法,如果把梅子烤乾,就不會爛了,
一年四季都可以去賣」。烏梅聽了非常高興,天黑了,雨仍不止,小伙子便護送烏梅過江。
姑娘的父母在門口迎接,著急地問:「這麼大的雨,你是怎麼回來的?」烏梅笑著說:
「我是騎著竹馬回來的。」說完就到廚房研究烤梅子。
然而好事多磨,第二天小伙子來打聽消息,烏梅告訴他:梅子剛加熱,好像煮爛的醬,
烤乾後又成了燒黑的木炭,根本沒法吃了。小伙子聽了這話,
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他陪她賣了一天梅子,兩個人都不怎麼說話。
晚上小伙子回到家,爸爸看他不高興,就問他怎麼了。小伙子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他父親擅長做手工草紙,他根據自己焙紙的經驗,提出可以用文火低溫焙烤的方法去烤青梅
。小伙子聽了十分高興,馬不停蹄直奔對岸。大老遠就高聲喊「烏梅,烏梅!」,街坊鄰居紛紛出來問:「這是誰?」。烏梅至此還不知道小伙子的姓名,她靈機一動,想起此前和父母說的玩笑話,便說到:「他叫竹馬。」
烏梅和「竹馬」按照「竹馬」父親傳授的方法,將青梅進行文火低溫慢烤
,他們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焙烤出了第一籠梅干。梅干一開始上市人們並不認可。
後來當地的一位老郎中來到他們的攤位前,問:
「姑娘,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烏梅啊!」
「你賣的是什麼東西啊?」
「青梅干。」
「既然是青梅干,為什麼是黑色的?」
「這……」
老郎中笑著說:「姑娘,就叫它烏梅吧。你看它烏黑髮亮,又甜又酸,多形象啊。」
兩個人連連說好。老郎中拿起一個嘗了一下,感覺非常解渴,因而說道:「看到它,我想到瞭望梅止渴。」烏梅聽到識貨的老郎中稱讚梅干,就送給他一籃子。
此後不久,梅干逐漸暢銷起來。因為老郎中回去以後,查閱本草書籍,
發現古人用梅干可以治療很多病,如久咳,煩渴,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
,蛔厥腹痛等,所以治病時多對證加用這個藥,其效果優良,逐漸得到了病人的認可。
後來竟出現了一「梅」難求。青梅竹馬的故事,也由此產生。他們烤制的烏梅,
不但改善了家境,而且使烏梅治療久瀉久利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讀了這個傳說,我感到用文火低溫焙烤的方法去烤青梅,
和屠呦呦教授用酒精提取青蒿素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傳奇不是信史,但對於我們搞創新應該有所啟發。
言歸正傳,一般認為烏梅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咳、
安蛔等作用。我常用來治療久瀉久利。下面介紹幾個驗方。
久痢不止:用烏梅肉二十個,水煎服,分二次飯前服。
慢性腹瀉:我常用《傷寒論》烏梅丸為主治療慢性腹瀉。方劑組成:烏梅15g,細辛5g,當歸10g,乾薑5g,黃連8g,人參6g,附子5g,蜀椒5g,桂枝6g,黃柏6g。水煎服。連服一個月為一療程。治療慢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症、慢性菌痢等,效果良好。
小兒腹瀉:烏梅5g,用米湯煮成糊狀後即可服用。日服3次,空腹服,2~3次多可痊癒。
注意事項:烏梅屬於收澀之品,適合久病體虛、滑脫不禁的證候。凡表邪不解、或內有實邪者慎用。
(杏花島作者王叔文,河北贊皇縣執業中醫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380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