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茶飲,喝對了才是真的好
2016-06-19 15:36
茶文化在中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而中藥又是我國的瑰寶,當這兩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東西遇上後,會碰撞出什麼美妙的火花呢?現代社會,茶飲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了,而中草藥泡水代茶飲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可是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這用中藥泡的水到底應該怎么喝,您又知道多少呢?
近年來,中草藥泡水代茶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中草藥泡茶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和相應的適應人群,因此應當辨證飲用,並且不宜長期飲用。以下列舉一些經常被用來泡水飲用的中藥,方便大家選擇合適的飲品。
1胖大海
胖大海泡水喝,有清熱、潤肺、利咽、解毒的功效,適用於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啞,至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啞用胖大海就無效,且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更應慎用。
2決明子
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功效,對視神經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有抑制葡萄球菌滋長及收縮子宮、降壓、降血清膽固醇的功效,對預防血管硬化、控制高血壓有較好的效果。但長期飲用對身體不利,可導致腹瀉,女性長期飲用輕則引發月經不規律,重則可使子宮內膜不正常。故患有泄瀉的患者、低血壓者以及孕婦應慎用。
3枸杞子
枸杞子有滋補肝腎、潤肺明目的功效,其溫補的效果極強,平時腎虛體弱者可飲用,但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時大量攝取肉類的人不宜泡飲。
4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補脾益氣等功效,所含甘草甜素(甘草酸)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能夠促進水、鈉瀦留和排鉀增加,長期大量應用會發生水腫、血壓增高、血鉀降低、四肢無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腎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5人參
人參補元氣、生津安神、補脾益肺,能使神經系統興奮,提高免疫力,抗衰老,但平素身強體壯者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易致口乾舌燥,甚至鼻孔出血。明代著名醫家王肯堂曾說:「近世用人參者,往往反有殺人之害。」說明用之不當,反而有損健康。
6菊花
菊花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症。菊花雖然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其性寒,陽虛體質就不太適合飲用。有人用野菊花泡茶飲用,可野菊花不是人們常用的菊花,它別名苦薏,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的功效,多用於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飲用後,少數人會發生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等消化道反應,脾胃虛寒者、孕婦不宜飲用野菊花茶。
7金銀花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癧、痔漏等症,亦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支氣管炎等病症。但其性偏寒,不適宜長期飲用,脾胃虛寒或氣虛體弱的人及月經期女性不能服用。
8番瀉葉
番瀉葉性寒、味甘苦,入大腸經。具有泄熱導滯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結便秘、積滯腹脹等症。有人用其泡茶來通便,但慢性便秘、習慣性便秘患者長期飲用此物容易養成依賴性,導致用量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差。若大劑量服用番瀉葉可導致尿瀦留、惡性高血壓等,婦女哺乳期、月經期及妊娠期不宜服用。
9板藍根
板藍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常用於發熱咽痛、溫毒發斑、痄腮、爛喉丹痧、大頭瘟、丹毒、癰腫等症,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但其性寒涼,多服會傷及脾胃,引起胃寒、消化不良等症,因此一般情況下服用不宜超過三天。
小結
飲用中草藥茶,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其選擇因人而異,不要將其當作補品,更不可超劑量或長時間飲用,以免發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將中草藥茶與西藥聯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本文摘自《百病飲食宜忌和食療藥膳》,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謨瑞編著。來源於養生正道(微信號yszhengdao)。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編校發表,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吃貨們看過來,這些食療清暑又祛濕
飲食不當 年輕人警惕高血壓疾病找上門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3682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