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也有毒,你知道嗎?看看這些中藥你是否認識?

情感生活| 2016-06-16| 檢舉

中藥也有毒,你知道嗎?看看這些中藥你是否認識?

國人喜愛中藥,原因之一就是中藥的成份大都來自天然,就和我們的每日食品一樣,毒性就理所當然要小得多了。所以國人對於中藥就和我們的一曰三餐那樣堅信不移。這也是國人對中醫的認識中的誤區之一。

中藥為什麼以天然原料為主呢?這裡有兩個原因。其一,和古代其它各民族一樣,中國古人也沒有從天然原料中分離和提煉有效成份,或者合成新的化學品的能力,更談不上使用微生物製藥了。所以直接使用天然藥物是受條件和技術所限,基本上是一種無奈。其二,中醫是相信「天人合一」的。所以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這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少數化學、生物製品藥物。其中植物藥占到80%多,植物藥使用也最普遍。《本草綱目》中載藥1892種,幾乎都是天然的。

來自天然的,未必就一定安全。廣東的老百姓吃野味吃上了癮。這野味之中以一種叫「果子狸」的動物最走俏。在2003年廣東的老百姓吃「果子狸」吃出了薩斯病,舉國遭殃。「果子狸」是不是天然的呢?

今天流行的許多中藥依然是主觀臆斷結果。比如說服用虎骨來「強筋骨」,食用狗鞭、牛鞭「壯陽」,用何首烏治療白頭髮等,基本無科學道理。須知強筋健骨在西醫上可以通過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而實現。增加D的吸收的辦法之一就是多曬太陽。老虎骨頭和豬骨頭的化學結構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其鈣質都不易為人體直接吸收。喝虎骨酒不過是在服用安慰劑而已。動物身體的荷爾蒙和人體中的荷爾蒙不一樣。狗鞭、牛鞭作為藥物,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對於何首烏,即便它真的可以給患者帶來滿頭烏髮,那麼,假如患者是個金髮碧眼的歐洲人呢?

實際上中藥就是大自然製造的有機或無機化學品。即使某種中藥存在某種療效,那也是那種藥材中的某種化學成份起的作用。大多數中藥藥材中有效成分含量不高,要大量服用才可產生效果。來自天然的藥材並非只含有一種有效成份,而是同時含有成百上千種和治病無關的其它的化學物質在裡面。大量服用這些額外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會產生哪些作用呢?這就很難說了。有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有的會與人體或其它中藥中的一些化學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中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非給病人只開一味藥,而是一個方子裡有幾味至幾十味藥。這麼多的東西混雜在一起,裡面的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就很難不互相起作用。這些複雜的化學物質互相反應後有沒有可能生成新的有害物質?這也很難說。所以,採用天然藥材,未必就是安全的。相反,在不少情況下是有害無益的。許多中藥本身就含毒。像大黃、雄黃、麻黃、曼陀羅、硃砂、雷公藤、馬兜鈴、蒼耳子、蟾酥等有毒中藥廣泛存在於許多中成藥之中。古人說的「是藥三分毒」確實是中藥的一個大問題。很多中藥的毒性豈止是「三分」。

吃藥和吃飯都是吃,但是兩者的科學原理卻完全不同。飯的花樣是越多越好。但藥的成份越少越好,目的是集中有效成分,提高藥效,並且降低副作用。

西藥在被批准使用前對於其毒副作用須進行詳細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嚴格確定使用劑量。這使毒副作用降低到安全的範圍。通過長期跟蹤病人的辦法來確立藥物的長期和慢性副作用。對於所有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說明書上進行詳細說明,幫助病人充分了解可能的副作用以及處理辦法。一些副作用較大的老舊藥物,如氯黴素、鏈黴素等早已被淘汰。西藥上市後還一直有許多人繼續做療效和安全性研究,故時間愈久,醫藥界對西藥的了解愈深。西藥對於副作用科學有效管理,不允許毒性高藥品進入市場,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

中藥毒性有三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藥材本身。象馬兜鈴酸、硫化汞、硫化砷、柴胡皂苷、水蛭素、小檗鹼、檳榔鹼、薯蕷皂苷、秋水仙鹼、硝基化合物、番木鱉鹼、斑蝥素、蚤體苷、毒蕈素膽鹼等毒素存在於許多中藥里。中藥毒性的第二個來源是環境污染,中國如今污染的土地和水體比比皆是。中藥毒性的第三個來源是加工製作中的工藝問題造成的。

1、具有小毒的中藥有:

(1)蒼耳子:小毒,用量3-10克,一般<15克

(2)山慈菇:小毒,用量3-6克,大劑量用時宜小心

(3)木通:用量3-6克,一般<15克,大劑量對腎功能有損害

(4)吳茱萸:小毒:用量1-5克,不宜大劑量使用

(5)花椒:小毒,用量2-5克,一般<15克

(6)川楝子:小毒,用量3-10克

(7)苦楝皮:有毒,用量5-15克

(8)水蛭:小毒,3-6克,一般小於15克

(9)皂莢(角):小毒,用量2-5克,內服量過大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瀉。

注意:與皂刺區別

(10)黃藥子:無毒,但不宜久用,以免傷肝腎。

(11)杏仁:小毒,用量3-10克,嬰兒慎用

(12)白果:小毒,用量6-15克,不宜大量生吃

(13)硃砂:用量0.3-1克,不入煎劑,並且不可煅燒,煅燒後變成劇毒藥物

2、屬於有毒中藥有:

(1)山豆根:有毒,用量3-6克,一般<10克

(2)鴉膽子:對胃腸肝腎有損害,不可久服,內服時,用膠包裹或元肉包裹,以免損害食道,所以是慎用的藥。

(3)甘遂:有毒,用量0.5-1克,入散丸,不宜入煎劑。因為有效成分不溶於水

(4)大戟:有毒,用量1.5-3克

(5)蕪花:有毒,用量1.5-3克

(6)牽牛子(黑丑,白丑):有毒,用量3-10克。注意:千萬不可與牛蒡子混淆,因為很多醫生把牛蒡子當做牽牛子使用

(7)商陸:有毒,用量5-10克

(8)千金子:有毒,用量1-2克,一般制霜入丸散。

(9)白花蛇(大):有毒,用量3-10克,末粉1-1.5每克。

注意,小白花蛇用量一般是1-2條

(10)附子:有毒,用量3-15克,先煎1-2小時

(11)川烏、草烏:有毒,用量1-3克

(12)細辛:用量1-3克

(13)虻蟲:有毒,用量1-2克

(14)乾漆:有毒,用量0.06-1克吞服,不入煎劑

(15)半夏:有毒,用量5-10克,一般<15克

(16)天南星:有毒,用量5-10克

(17)白附子:有毒,用量3-5克

(18)全蠍:有毒,用量2-5克,不宜過大劑量使用。

(19)蜈蚣:有毒去頭足,用量1-3條

(20)瓜蒂:有毒,用量2.5-5克,涌吐藥

(21)常山:有毒,用量5-10克,涌吐藥

(22)藜蘆:用量0.3-1克,涌吐藥

(23)蜂房:有毒,內服6-12克

(24)守宮:有毒,內服2-5克

3、屬於有大毒的中藥

巴豆、洋金花、鬧羊花、膽礬、硫磺、雄黃、砒霜、輕粉、升丹、鉛丹、爐甘石、硼砂、明礬、皂礬、毛茛、斑蝥、蟾酥、馬錢子、大風子、木槿皮、土槿皮、松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313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