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細菌以肉為食,一天「吃「掉人半條手臂!

蔡忠恩| 2016-06-15| 檢舉

我們常常認知中的「筋膜炎」常常是指背部肌纖維織炎或者足底筋膜炎,一般表現為發病部位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等症狀。

然而有一種壞死型筋膜炎卻非常致命,它是一種急性細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到皮下軟組織筋膜層,其特徵是經由皮膚到血液循環系統之間的血管產生感染性血栓,造成皮膚及筋膜的壞死。

恐怖「食肉菌」一天「啃」掉患者半隻手臂

美國的女生艾琳(ErinRhoades)就不幸罹患該疾病,某天晚上,她不經意發現手臂上有一個小小的紅腫痕跡,她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這塊紅腫已經蔓延開來,之後她開始不斷發燒、嘔吐。後來她趕緊去醫院報到,這才知道原來她得了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細菌入侵到皮下組織和筋膜,會從內部將病患吃掉。

壞死性筋膜炎是破壞力極強的急性疾病

「食肉菌」入侵筋膜(肌肉和肌肉之間,肌肉和皮膚之間的結締組織),並沿深淺筋膜擴散,使受累血管形成血栓,引起相應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壞死。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四肢多見,尤其下肢,其次是頸部、面部、腹部、背臀部等。

醫生診斷,這是一種罕見、破壞力強的急性疾病,治療後通常都會有成嚴重的殘疾。該病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膿性鏈球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等需氧菌。通常情況下,化膿性鏈球菌感染程度輕,易於醫治。

但是,在壞死性筋膜炎病例中,病菌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飛速擴散,感染包裹在肌肉、神經、脂肪和血管外的筋膜,並傷及筋膜周邊組織。有時候,這些病菌產生的毒素會破壞受感染的組織,導致組織壞死,嚴重感染情況下會導致四肢壞死甚至死亡。美國一年大概有1萬至1萬5個病例。

糖尿病患者易患壞死性筋膜炎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志勇介紹,易患人群主要有:糖尿病、腎病、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年老、靜脈吸毒、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慢性皮膚潰瘍者。

如果不是以上患者,這些誘發因素也可能使人中招:皮膚擦傷,燙傷,刺傷,動物或昆蟲叮咬,靜脈注射,皮下注射,水痘。

皮膚片狀紅腫、疼痛隨發熱嘔吐,都是臨床症狀

壞死性筋膜炎起病急,早期局部體徵常比較隱匿,所以不易不引起患者注意,可怕的是,它24小時內便能波及整個肢體。

早期症狀有:皮膚紅腫,呈紫紅色片狀,邊界不清,疼痛。此時皮下組織已經壞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壞,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也有個別病例起病緩慢、早期處於潛伏狀態。患者皮膚發紅或發白、水腫,觸碰時疼痛明顯,發生病變的部分邊界不清,呈瀰漫性蜂窩織炎狀。

請大家切記與皮膚症狀不平行的異常疼痛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另外早期同時可伴有流感症狀群:即發熱、寒戰、心動過速、肌肉酸痛、腹瀉、嘔吐。

治療:疾病早期需要徹底的清創手術

案例中,艾琳5天經歷了3個緊急手術以阻止細菌迅速擴增,但她的情況已經很嚴重,最後左手臂被挖去一大塊肉,縫了將近200針。

之後她接受了清瘡手術,把壞死和感染的組織清除掉,就像是去加油站洗車,員工用強效衝力把車子上的髒污衝掉一樣。

幸運的是,經過幾次手術艾琳終於保住了性命,也免去截肢的命運,後來她慢慢療養也接受復健手術,但現在她手臂上留下了一道47公分的傷痕,觸目驚心。

在術後,護理也很關鍵

艾琳回想起這次手術,還是心有餘悸:「醫生幫我做了超音波和計算機掃描,後來他告訴我,『這真的很嚴重,它可能會害你喪命,或者害你失去左手。』後來爸爸趕到醫院,但當下她腦袋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身處哪裡,我只覺得我快死了。」可見經過劫難的患者心裡肯定受了不小的創傷,這時,患者家屬在護理上應該更加注意:

1、給予患者高能量、高熱量、易消化飲食;

2、術後體位以使創面引流通暢,血運良好,有利機體康復為主;

3、危重期要做好生命體徵的觀察,注意病情變化;

4、環境清潔、通風、保溫;

5、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6、根據醫生的要求,為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案例中的女孩艾琳是幸運的,幾乎是與死神擦身而過。壞死性筋膜炎雖然罕見,可是一旦遇上那就是以命相搏。而平時我們對於有些小症狀總是忽略,為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努力傳播醫學科普吧,關鍵時刻說不定能救你一命呢!

編輯:Dr.K

審稿:健康科普分會

更多有意思的健康科普文章、漫畫,下載健康中國APP搶先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99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