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胃病都有同一病根兒!小小蒲公英終於成為濟世良藥!

蔡忠恩| 2016-06-15| 檢舉

今天要說的,是一味不起眼的中藥蒲公英。它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作用。

蒲公英近來被關注的熱點功能,是清胃熱。有人甚至認為,蒲公英清胃熱的功能勝過白虎湯,效用好於黃連。而且,蒲公英清胃熱卻又不傷胃氣,適合人們長期服用。這也就決定了蒲公英成為當代的濟世良藥。

毫無疑問,胃熱已經是當代人的同病之一,是大多數胃部疾病的共同病機。胃熱的產生源自三重因素。一是吃太多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也就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得太多,且食量過大。二是肥胖者痰濕、氣滯久久得不到緩解,淤積在中焦,形成胃熱。三是抑鬱、生悶氣、肝火上炎而犯胃,形成胃熱。

胃熱的症狀,更是當代人身上常常出現:口渴、口苦、口臭、口乾、口腔糜爛、牙齦腫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胃內嘈雜有痛感,食少則脹肚,不吃又餓得慌。中醫臨床觀察發現,青壯年的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大部分是胃熱所致。

正因如此,蒲公英作為能清胃熱的中藥,也就有了廣泛的用武之地。

1,清胃熱,治療胃潰瘍和淺表性胃炎:準備蒲公英50克,加水300毫升,煎取2次,共取藥汁150毫升,加入白芨粉30克,調成糊狀,分成2次服用,早晚空腹服用,連服6周。

2,降血脂、除口臭:準備蒲公英7份,山楂、桑寄生、黃芪各3分鐘,五味子1份,製作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35克,每次6片,每日3次。

3,治療胃痛、胃脹、胃反酸以及乳腺炎、扁桃體炎、泌尿系感染、膽囊炎、結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浸泡10分鐘,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即可。

4,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結秘,服蒲公英飲:新鮮蒲公英50克,白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凈切碎搗碎成泥,取藥汁,倒入鍋內,加水500毫升,加入白糖,煮沸即可飲用。每日1劑,分3次趁熱服下,連服3天。

(更多保健資訊,請關注微信平台「微門診」:sywmz2014)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96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