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越來越青睞年輕人,如年僅34歲的杜拜王子拉希德因突發心臟病年僅34歲就逝世了。心臟健康一定要關注起來
拉希德是杜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最年長的兒子,多次獲國際耐力賽獎項。他還是個馬術好手,在不少國內和國際的馬術比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除了馬術,他對於滑翔、衝浪、排球等體育項目個個都是駕輕就熟。
王子死因:過度運動也可能是「兇手」
而作為一名狂熱的體育迷,拉希德多次獲國際耐力賽獎項,也是一名優秀的馬術冠軍,貝克漢姆的超級粉絲。當年,他以個人名義組織了一個叫」拉希德王子杯「的小型聯賽,自己組建球隊並參加比賽。這些運動使得拉希德王子的體魄更加健壯和美感,但過度的狂熱無疑成了他心臟猝死的最大「嫌疑犯」。運動,像生活中許多其他的事情一樣,適度才是最好的辦法。
【5招看你心臟好不好】
■摸脖子
研究顯示脖子越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大。頸圍是衡量人體上半身脂肪的關鍵部位,從臨床經驗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都相對較高,而這些都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如果男性頸圍超過39 厘米,女性頸圍超過35厘米,就說明脖子較粗。脖子兩側分布著頸動脈,我們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厘米的地方,觸摸到它的跳動,同時還能感受到血流的速度及血管的軟硬程度。
每天不妨摸摸自己的脖子,並定期測量頸圍,具體方法是將皮尺水平置於頸後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後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完成測量。如果頸圍超標,在空閒時做一些頸部緊緻操,比如前後左右點頭、360度旋轉活動脖子等,減少脖子贅肉堆積。
■摸手腕
脈搏跳動的正常與否與心臟疾病的發生髮展關係密切。對大部分人來說,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跳動均勻且節律一致。而跳動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臟疾病的徵兆。需要注意的是,如體力活動後或情緒激動時,脈搏可能會暫時增快,但稍加休息便會恢復。患有「三高」的人不妨每天給自己摸摸脈,並記錄下脈搏跳動情況。具體步驟是平躺靜歇3分鐘,伸開左臂或右臂,將另外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搭按在伸開手臂的腕後橈動脈所在部位(手臂與手腕關節內側連接處),保持正常均勻呼吸,計數1分鐘。
▲如脈搏跳動均勻,且頻率維持在正常水平,說明心臟情況基本正常。反之,如果脈搏跳動不均勻,或跳動頻率高於低於平均正常範圍,則需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就醫。
■摸肚子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明確規定,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為腰圍超標。肚子大的人在醫學上稱為「中心性肥胖」,這種類型的肥胖容易導致人體脂質代謝紊亂,加大心臟病的風險。同時,由於腹部脂肪與內臟離得很近,很容易轉移至肝臟,或隨著血流堆積在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一旦發現腰圍超標,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要及時去醫院做血脂和血糖檢測。
■捏腳踝
我們的腳踝分布著淋巴管、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是腳部與人體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流經靜脈回心血液。當心臟不能好好工作時,靜脈血液不能順利回流,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體液漏出進入組織間隙,表現為下肢水腫,尤其是腳踝水腫症狀。檢測方法是:手指按壓腳踝或小腿,手指鬆開後按壓部位呈凹陷狀,通常不能立即恢復。出現這種情況時,須及時就醫做下肢超聲檢查。
每天不妨抽點時間做做踝關節運動,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保護心臟。具體方法是:站立旋踝,一腳站立,另一隻腳旋轉畫圈,雙腳交替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交替踮腳,兩腳腳尖前1/3腳掌著地,其餘2/3懸空站立,踮起腳尖,放下,重複20次。需要注意的是,活動腳踝時切忌用力過大、過猛,以防踝關節軟組織損傷。
■摸耳垂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硬化程度也在增加,其中,耳垂皺紋明顯者動脈硬化程度也較重。存在耳垂皺紋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無皺紋者的8倍。耳垂為身體末端部位,對缺血相當敏感。動脈硬化時,耳垂髮生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皺紋。從臨床上看,很多冠心病人耳垂都有不同程度的褶皺。因此,建議每天洗漱時,多關注一下耳朵,摸摸耳垂,看耳垂是否有褶皺或斜線形的摺痕,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
【長期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是猝死誘因】
猝死不再只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猝死人群與日俱增。據一項臨床調查顯示,近幾年,心臟病患者至少「年輕」了10歲。年輕人猝死大都是因為心臟太累。大部分猝死的人是由於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長期熬夜、抽菸、喝酒、嚴重缺乏運動等原因,但其心腦血管檢查可能均暫無病症,身體也無明顯症狀。
【保護心臟不同年齡段做不同的事】
1、20歲養成鍛鍊好習慣
現在不少的年輕人都可以用一個「宅」字來形容,白天在辦公室坐一天,晚上到家就窩在沙發,上下班還要開車,每天一萬步的運動量都很難達到,而久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比常人高一倍。20歲以上人群把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每天在小區周邊或周圍公園、廣場健步走、慢跑,能讓心臟跳動更有力,實在沒有時間的可以考慮走路上下班。此外,年輕人要儘早戒菸,定期健康體檢也很重要,不要以為年輕就是資本,就可不在意身體。建議年輕人在醫生指導下測量膽固醇、血壓、心跳、體質指數、腰圍等是否合乎標準,並調節飲食與運動習慣逐步去改善。
2、30歲帶動家庭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這個年齡段的人多數人已成家立業,而在健康生活方式上,30多歲的人也要多擔當些,帶動全家人一起健康生活,保護心臟。周末或下班時間,帶動家人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比如每兩周郊遊一次,或者晚飯後一起去公園散步,尤其不要一回家就坐在沙發上。把好「入口關」,平時吃飯時要少鹽、少油,多做綠色蔬菜,主食儘量多樣化,可以用雜糧飯代替白米飯。還可讓孩子幫著擇菜、洗碗,從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不要隨意宣洩壓力,讓家人遭受「二手壓力」,壓力會升高心率與血壓,可能傷害血管內壁。通過深呼吸、運動等方式舒緩壓力,每天為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些輕鬆的家庭時刻。
3、40歲均衡飲食控制體重
人到40歲,新陳代謝逐漸減慢,啤酒肚成了許多人的「魔咒」,因此,這個年齡段應把控制體重作為重點。控制體重、杜絕啤酒肚首先要明白,攝入足夠數量的食物並不一定能攝取足夠營養。要均衡攝入各種水果與蔬菜、全穀物、去皮家禽、魚、堅果、豆類、植物油,同時限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鹽、紅肉、甜食和含糖飲料的攝入,外出就餐尤其避免暴飲暴食。其次,依然要通過運動來消耗多餘的能量,每周至少有相當於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75分鐘劇烈運動。如果工作較忙,每周也要儘可能抽出時間運動,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也是有益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體檢,除了定期測血壓外,45歲後每三年應該查一次血糖,若體重較重或有糖尿病、高血糖,檢查頻率還要提高。
4、50歲生活和睦安康利於健康
年過半百的人,一般子女都已進入大學甚至走入了社會,也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但在這個階段,卻經常出現夫妻因為小矛盾而間吵吵鬧鬧。而家庭是否幸福,也是會影響心臟健康的,夫妻常年爭吵會導致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升高,相互扶持、和睦美滿的夫妻血壓更平穩,幸福婚姻對提高心衰患者存活率也有很大幫助。五十知天命,這個歲數在家庭當中要心平氣和,切勿鑽牛角尖。和諧的感情總要有人先覺察、先改變,不妨做那個先改變的人。此外這個年齡段更要了解心臟狀況,要開始學習一些心臟病知識,知道並非所有人心臟病發作時都會胸痛,及早發現危險徵兆。如果已經出現三高,就該遵醫囑嚴格控制飲食,規範治療。
5、60歲以上每天做好心臟日記
60歲以上已經退休了,時間相對充裕,不妨每天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尤其要做好心臟日記。老人應每天記錄全天血壓平均值、做了多少運動、吃下的食物及其數量,並及時與醫生溝通。體檢方面,除了常規項目,建議每1~2年做一次血管超聲檢查。飲食方面用蔬菜水果替代高卡路里食物,選擇富含纖維的全麥穀物,每周至少吃兩次魚,並選擇脫脂和低脂乳製品,減少飲料與高糖食物攝入。
【如何讓心臟更年輕健康呢?】
積極鍛鍊:心臟要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況,包括各種身體活動在內,運動消耗熱量應該達到3500—6500卡路里/周(500—950卡路里/天)。每周至少保證60分鐘的較高強度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如每天至少游泳20分鐘、騎自行車或是步行30分鐘以上,這些都有助提高心臟耐力。另外,還應適當練習啞鈴等力量訓練,以及中高強度運動交替進行的間歇式運動。間歇式運動有助於控制血脂,降低心率。
身體健康要掌握:大家要掌握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了解「五項」指標。保持心臟健康,就必須關注血脂、血壓和血糖(三高)水平,外加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應蛋白兩項指標。定期檢測這些指標,同時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心情愉快:能夠緩解壓力,是心臟健康的秘訣之一。因為在生氣和敵意等消極情緒下,會導致血壓升高。抑鬱症患者心臟病危險會增加4倍。雖然情感壓力導致身體壓力的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兩者之間關係極大。因此,為了保持心臟健康,要學會控制壓力,保持一個積極的好心態。
要有自己的業餘愛好:現代生活既緊張又繁忙,我們在繁忙和緊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餘,找一個安靜理想之地,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作為業餘消遣活動,這對於調養心情、消除疲勞是很有好處的。如練練書法、玩玩樂器、畫畫、集郵、下圍棋、象棋、搞點攝影、小製作等等,都是增進健康的理想項目,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和培養。
均衡膳食:合理的飲食應該是每餐八分飽,主、副食各占一半,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副食以 1:1:3的比例為宜,即動物蛋白(雞、鴨、魚、肉等)1份,植物蛋白(黃豆及各種豆製品)1份,蔬菜、水果3份。
睡足7小時:白天工作狀態下,心臟跳動約為每分鐘70~80次;而晚間睡眠時,心臟每分鐘跳動40~50次,相當於少做一半工作,有利於其獲得充分的休息。研究發現,每晚睡不夠6小時,可分別使心臟病、中風危險增加48%和15%。睡眠時長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兒童為8~12小時;成年人7~8小時;老年人至少保證5~6小時。另外,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睡前玩手機、喝濃茶、激烈運動等。
時常笑一笑:研究顯示,每天笑15秒鐘可延長2天壽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能夠讓你笑聲不斷,優質的人際關係更能讓您免於有損心臟的緊張和不安。看到了幽默可笑的事時,不妨笑一笑,有助於釋放壓力,降低血壓。值得注意的是,笑太過也不好,狂笑可能導致心臟破裂、食管撕裂和癲癇發作等。
自律:心臟更愛懂節制、嚴自律的主人。比如嚴格戒菸限酒,就能使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大幅降低。戒菸20分鐘後,心跳及血壓恢復正常;戒菸15年,冠心病風險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似水平。成年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和諧性生活:美國麻薩諸塞州新英格蘭研究所一項歷時16年的研究顯示,每周2次性生活,對中老年男性心臟健康很有益處,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45%。性愛也屬於一種負荷運動,能促進心肌收縮和神經活躍。要提倡適度規律的性生活,根據年齡做不同的考量。
人在猝死前的6個徵兆,這9種習慣更易導致猝死快看看吧!
沒想到 心腦血管病的剋星居然是它 清理血栓斑塊防癌好處多著呢
熬夜等於慢性自殺 一張圖告訴你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78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