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六口患肝癌,天呢,到底是因為啥?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B肝病毒攜帶者約9000萬人,
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性B肝患者,C肝病毒感染者約有760萬例。通過採取預防為主、
治結合的措施,目前已經卓有成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嚴重流行趨勢。但肝炎問題仍不容小覷,今天健康君就來說說肝炎:
一家六口罹患肝癌竟是真的
近日,66歲的張大爺被確診為肝癌,聽到這個消息,張大爺卻顯得異常平靜。
原來,他的家族像是被「肝癌」詛咒了一樣,父母及兄弟姐妹中5人罹患肝癌去世
,他已經是家裡第6個肝癌病人了。
在河南省腫瘤醫院,張大爺找到了肝膽胰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玲,
經過進一步檢查,證實張大爺的肝部腫瘤生長在左半肝,大小約12*12厘米,並且已經有門靜脈癌栓形成
。這就意味著,張大爺的肝癌屬於晚期。
記者了解到,面對這樣的結果,張大爺的家屬很難過,也很後悔,
平常忙於生計,忽略了對老人的定期體檢,以至於到了晚期才發現。
張玲認為,雖然是晚期,但腫瘤集中於左肝,癌栓也局限於左側的門靜脈血管
,患者肝功能指標基本正常,根據中國的肝癌治療專家共識,可以進行肝癌切除
同時術中去除門靜脈癌栓。患者家屬了解了這個方案後,立即又對疾病的治療燃起了信心,要求儘早安排手術。
5月23日手術如期進行,5月31日張大爺順利出院,臨走時,張大爺的子女略帶恐懼地詢問:
一家6口得肝癌,難道肝癌也能傳染?那愛人、子女會不會也得肝癌啊?
B肝病毒攜帶者更應警惕肝癌
「雖然肝癌不傳染,但肝癌的致病因B肝病毒可以通過輸血、性和母嬰等方式傳播。
因此,合理規範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加強疫苗接種、阻斷B肝病毒的母嬰傳播等方式,
有效控制了B肝病毒傳播,從而減少、消除新發感染病例的出現。」張玲說。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遍布全球,亞洲尤其是中國屬於高發區,接近10%的人口為HBV攜帶者。
據悉,HBV攜帶者中,肝癌發生的危險比正常人群高200倍。人們總誤認為大三陽是B肝患者,
比小三陽的攜帶者危險性更高,但其實不盡然。據大量文獻證實,「HBsAg、抗-HBe 和抗-HBc三者均表達為陽性」
的小三陽,俗稱B肝病毒攜帶者,與肝癌的發生更為密切。由於其臨床症狀不明顯
、病情長期較為穩定,所以極易被患者忽視而不採取預防治療措施。但是在這種表面的正常之下,
肝臟則遭受著B肝病毒的損害,肝臟組織的炎症、壞死,引起肝臟纖維化和肝細胞生長失控,從而導致癌變發生。
張玲建議,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的B肝病毒感染者
,在接受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之外,還應每3~6個月進行一次正規體檢,檢查項目包括:肝功能、彩超、腫瘤標記物的檢測,都能及時了解B肝病毒控制情況、肝硬化情況和新發肝臟腫瘤的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種新基因可抑制B肝病毒
近日,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周鋼橋研究員團隊牽頭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
從遺傳學、病毒學、功能和分子機制等多個角度,
首次發現一種「整合因子復合體」基因INTS10可激活人體先天性免疫功能,發揮抑制B肝病毒複製的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復合體」具有此前從未被發現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
為其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同時,有助於深入了解B肝病毒慢染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的候選生物靶標。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目前中國約有1.2億名B肝病毒慢性攜帶者,預防和治療慢性B肝涉及國計民生
。為了發現與B肝病毒慢染相關的易感基因或抗性基因,周鋼橋科研團隊牽頭聯合廣西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和中山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彙集了10000餘例全基因組分型數據,從中篩選出1251例B肝病毒慢染者和1057例已自然清除B肝病毒感染的對照個體,系統比較了兩組的遺傳學差異。
隨後,又在來自國內其他4個地區的共計3905例感染者和3356例對照個體中,
對這些遺傳差異進行了大規模驗證,最終在染色體8p21.3位置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與B肝病毒感染相關的基因區域。
進一步的功能研究顯示,該區域的INTS10基因能夠激活細胞內RIG-I樣受體通路中的關鍵分子IRF3,並顯著促進III型干擾素的表達,最終發揮抑制B肝病毒複製的功能。
相關知識:B肝早期症狀
1、B肝患者會出現疲勞乏力的症狀
主要為B肝輕者不愛活動,重者臥床不起,連洗臉、吃飯都不愛做。肝功能受損,進食減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礙,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另外缺乏維生素、電解質紊亂及肝細胞破壞引起血中膽鹼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正常功能。
2、B肝患者會出現肝脾腫大現象
由於炎症、充血、水腫、膽汁淤積,B型肝炎常有肝臟腫大。
3、B肝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現象
肝區的疼痛會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會不一樣,有的脹痛
、鈍痛或針刺樣痛,活動時加劇,但多數疼痛不劇烈;有時左側臥位時疼痛減輕。
4、B肝患者會出現黃疸症狀
由於膽紅索的攝取、結合、分泌、排泄等障礙,
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就會使患者出現黃疸現象。
5、B肝患者會出現消化道症狀
肝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臟分泌的膽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時
,膽汁分泌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常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厭油、上腹部不適、腹脹等。
6、B肝患者會出現肝外表現
不少慢性肝炎特別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稱肝病面容,
這可能是由於內分泌失調,皮膚色素沉著.或者是由於持續或反覆黃疸,膽綠素在皮膚沉著所致。
手掌大、小魚際顯著充血稱肝掌。
皮膚上一簇呈放射狀擴張的毛細血管稱蜘蛛痣,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壓之退色,常見於面部、頸部、前胸和手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28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