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中藥真吃虧!路邊一片片綠色的草,竟是祛濕、治關節痛的葯

防風,古代傳說中部落酋長名,也是一種藥草的名字,在河北、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均有生長。一般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的鄉村小道上就有。防風的根可以生用。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

【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疏肝解痙,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項強,目眩昏澀,風寒濕痹,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中風,麻疹難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感冒風寒

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用於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

風濕痹痛

防風能祛風濕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療風濕痹痛等症。破傷風

防風治破傷風,有祛風止痙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藥同用。

治療肥胖症

近年來日本對本品治療肥胖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對婦女肥胖確有療效,尤其是對20~30歲婦女肥胖效果最為顯著。止瀉、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而防風配枳實 (殼)則能通便。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

保護胃黏膜

藤助防風脫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損傷。防風脫糖素可抑制應激性潰瘍。防風水煎劑能明顯抑制兔腸的收縮而有解痙作用。

【食用方法】

防風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防風,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防風。防風祛濕粥

材料:防風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做法:防風、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用於風濕較盛、關節疼痛呈遊走性、疼痛較劇的患者。防風薏米煎

材料:薏米30克,防風10克;

做法: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藥汁約200毫升。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後可再用。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防風雖然是祛濕的良藥,但是要注意藥用的量,最好諮詢專業醫師。另外體虛風動發痙者慎服,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者禁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27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