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必學招 小兒推拿快速退燒

最揪心的時候莫過於寶寶生病,身體不舒服而痛苦地大哭大鬧。治療館主治醫師,只要學習基本小兒推拿方法, 就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及緩解病情!

經常聽家長朋友說:「我的寶寶2~3 天一次大便,拉出的大便又黑又硬,大便不好,吃飯也不香。」

在檳城林中華養生治療館主治醫師林枋慶,他可是小兒推拿聖手!

每天接觸很多上述個案的小孩上門找他做推拿,幾個療程下來,不便秘了,食慾好了,睡覺也香了。

小兒推拿這麼神奇,家長們也可以趁此機會用雙手守護孩子,學習基本小兒推拿方法,讓孩子免受生病的困擾!

林枋慶醫師無可否認孩子無疑是父母的寶貝,家裡有小孩的都需要掌握一些家庭護理常識,以便在孩子生病時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

小兒推拿是其中一種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及緩解病情的方法,以雙手在孩子身體的穴位進行不同手法的推拿如推、揉、按、摩、捏、掐、運法,能夠調節機體的功能, 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但在進行推拿之前,中醫師會事先了解孩子的體質, 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決定醫療方案。」

不同病狀 不同療法

例如,以頭面部穴位來說,推攢竹(天門)可以主治發熱、頭痛、感冒、精神不振和驚惕不安。攢竹是在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線狀)。用兩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推大約30 至50 次。林枋慶醫師表示,小孩一般上面對的病症有發燒、驚風、咳嗽、下瀉和感冒,不同的病狀有不同的療法。

而推坎宮主治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坎宮的定位是從眉頭起沿著眉梢成一橫線。以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大約推30 至50 次。

此外,推湧泉和揉湧泉有不同的功能。湧泉是在足底, 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推湧泉是以拇指 從湧泉下方直推至腳趾,推50 至100 次可以引火歸元、退虛熱,主治發熱、五心煩熱等。揉湧泉則可以治療嘔吐和腹瀉,操作方式是用拇指揉湧泉50 至100 次。

林枋慶醫師表示,之前談及推拿次數是一個概念,在推拿的過程看到小孩的皮膚呈現紅色或發熱即可。基於小孩的肌膚柔嫩,在推拿時可以配合一些的油,比如椰油、嬰兒油,千萬記得不要選用任何有辣味的油,比如含有薄荷成分的油,以免傷及小孩。

緊急狀況 求助醫生

剛好訪問當天,林中華養生治療館在北海麗園酒店主辦「活酵素陰陽論與小兒初級推拿療法」課程,林醫師教授中醫推拿手法與技巧,在現場示範幾種推拿的手法。他希望借著教導,讓家長掌握基本的推拿法,當孩子生病時可以立即緩解他們的不適。

林醫師介紹另外一種幫助小孩退燒的方法,讓小孩平躺,以雙手個別放在小孩的小腿,從膝蓋下開始往下拿捏,一緊一松大約拿捏36 下,或者皮膚發紅髮熱即可。

「推拿之後要喝一些溫水,然後以溫水抹身體,記得三小時內不要衝涼。如果在進行推拿時,小孩出現暈眩或嘴唇發白就立刻停止,以免發生突髮狀況。推拿是保健功用,當孩子發生緊急狀況時還是要帶他們去看醫生。」

另外,他說小孩容易驚風,受驚後會排出青便或印堂發青,在面對這情況時,可用拇指按印堂或推天門來定驚。

他提到學習推拿的幾個要點,即手法要柔、力度要穩(一致)、速度一致。小孩皮膚柔嫩,在推拿時動作要細膩,力度的拿捏就像是撫摸般。在學習的過程可以用毛巾捲成條狀來練習。

媽媽學起來!

小孩日常感冒退熱推拿法

天門穴

天門穴

位置: 天門穴又叫攢竹,位於印堂中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手法: 操作時, 兩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稱「推攢竹」 或稱「開天門」。

功效: 具有開經絡、開穴位、活氣血、祛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明目等作用。

推坎宮

推坎宮

位置: 坎宮(眉弓) 是眉頭( 或印堂/ 兩眉宇中間) 至眉梢延伸至太陽穴的一條弧線。

手法: 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向眉梢太陽穴方向分推。

功效: 可疏風解表、止頭痛、醒腦明目,適用於風寒感冒,有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頭痛等症狀者。

哪些寶寶不宜進行小兒推拿?

雖然說正確地給小兒進行推拿可以幫助小孩子緩解某些病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一定的好處。可是小兒推拿並不適合所有的小孩。

1小兒推拿適用對象為9 周歲以內的小兒, 初生兒太嬌嫩了,不適宜推拿,一般建議半周歲以上的嬰兒才嘗試推拿。

2皮膚發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

3有創傷性出血或皮膚破損者不宜進行推拿。

4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5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6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7某些急xx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1218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