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他才不是大痘痘...這其實是一種「瘤」!沒想到每個人全身都會長,說不定你 ...

John Le ...| 2016-05-25| 檢舉

粉瘤,醫學上稱為皮脂腺囊腫。它是由於皮脂腺腺管開口堵塞引起的皮脂腺分泌物淤積,腺體逐漸腫大而形成的「小腫瘤」。粉瘤好發於青春發育期,尤以面部多見。粉瘤位於皮膚淺層,一般呈球形,米粒至雞蛋大小,中央可見黑頭,擠壓時內有白色粉狀物排出。

身體各部位 均可能長粉瘤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目前粉瘤的成因不明,而臨床經驗顯示,身體各處都有可能長粉瘤,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例如臉部、耳朵後面、頸部、背部等地方特別容易生長。基本上,膚質較油、易長青春痘的人都是粉瘤的好發族群,由於油質分泌會隨著年齡漸長而慢慢降低,因此年紀愈大發生的機率愈低,但還是有機會形成。(圖片左邊為臀部上粉瘤、右圖分別為臉頰下側及脖子)

粉瘤長期存在有潛在危險。首先,粉瘤過大增加手術的難度;其次,粉瘤易發生紅、腫和破潰等,使傷口不易癒合;所以,大家平常應注意面部衛生,經常用洗面奶潔面(尤其是油性皮膚者),少吃油膩食物。一旦發現粉瘤,應儘快就醫,早期手術。青春痘又稱痤瘡、粉刺,中醫稱之為「肺風粉刺」,「青春疙瘩」等,是青年男女比較常見的皮膚病。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的發病因素有: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使人體內分泌失調,皮脂腺分泌亢進,皮脂腺排泌不暢,導致排泌導管堵塞,造成皮脂腺淤積,引起周圍毛囊發炎,形成炎症性丘疹、或膿皰。皮脂分泌、毛囊管角化過度,異常菌群是痤瘡發病的主要因素。除以上因素素外,遺傳因素也影響了解臨床類型,損害分布 和病程長短。某些飲食和脂肪、糖類、可可、乾酪、花生等可改變表面脂類成分或增加皮脂生成。情緒緊張或某些化學因子(礦物溴、碘、鉀、礦物油)亦可加劇痤瘡的惡化。

中醫認為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結構的慢性炎症疾患,主要發生於顏面及胸背等處,表現為黑頭粉刺, 炎性丘疹,繼發膿皰或結節、囊腫等。中醫學稱為:「肺風粉刺」、「面皰」,多因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厚味,肺胃濕熱,復感風邪而發病。

皮脂腺囊腫又稱粉瘤,非真性腫瘤,為皮脂腺外口阻塞所形成。多發生在頭部,其他部位的真皮,皮下組織內也可發生,皮脂腺囊腫未感染時應帶囊壁完全切除,殘留囊壁會復發。合併感染時,可先用抗菌藥物,化膿後需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後再手術切除。

粉瘤是大粉刺嗎?當然不是!!!但是真的很像!千萬要注意!

如何分辨青春痘和粉瘤(超重要!!)

很多人都會把粉瘤是青春痘,結果延遲治療也用了錯誤方法處置!下面四點教大家如何分辨皮膚上凸起球狀究竟是粉瘤還是青春痘:

1.粉瘤通常會在皮膚下凸起,有時中間有個開口,可以擠出一些具有臭味的白色起司狀軟物質。

2.青春痘正常不會摸到腫塊,粉瘤則即使沒有發炎,還是會感覺到皮膚下有東西,表皮還可能會看到小開口。

3.由於分泌物的累積,粉瘤通常會愈長愈大,不會自行消退;青春痘是毛囊發炎,顆粒較小且會自然消腫。

4.青春痘好發在皮脂分泌旺盛處,粉瘤則不一定,任何有毛囊的部位都可能生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945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