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長壽藥」竟是走路,這6個姿勢讓你受益無窮!

最好的「長壽藥」竟是走路,這6個姿勢讓你受益無窮!

國際衛生組織將行走定義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研究表明,人體的各種解剖結構、生理機能、心肺的形成、人體骨骼、肌肉位置等方面最適合步行。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溫和的健步行走,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成年人只要堅持有規律地行走超過12周,就會達到體態端正、腰圍變細的效果,而且身體結實,不宜疲勞。

此外,步行鍛鍊還可以治療頭痛、腰痛、肩痛等,並可以促進睡眠。專家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步行鍛鍊,並作為一種規律性的終生運動方式。

專家們認為,每天散步30分鐘可以擺脫「成人病」的危險。每天走一萬步的人,患心腦血管病的幾率會下降60%。

步行是最好的補藥。。!

此言出自西方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中醫也將行走稱為「百鍊之祖」。

多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行走計劃,可增進人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

歷屆美國總統都是行走鍛鍊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羅斯福只通過行走運動就治好了哮喘;

艾森豪通過行走使心臟病得到痊癒;

甘迺迪是個「行走狂」,一周能走80公里。

每天至少走1個小時

每天的走路時間加起來最好不要低於1個小時。以中等速度(每分鐘90—120步)來算,走1個多小時,路程在1萬步左右、5—10公里之間比較合適。

此外,晚飯後一小時再去走路比較適宜。「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觀點並不科學,因為剛進食後,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統,若立即運動,會使消化系統血液流往肢體,不利於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

步行的神奇功效

1 ▶ 是心臟健康的大門

對大多數人來說,走路是預防心臟病最簡單和最方便的方法。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鍛鍊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2 ▶ 是大腦健康的大門

要防大腦萎縮、老年痴呆,途徑之一就是保證每周步行不少於9.6公里。因為步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幾率降低50%。

3 ▶ 是遠離糖尿病的大門

研究表明,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堅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4 ▶ 是骨骼健康的大門

走路能讓骨骼更合理地支撐身體重量,從而減少骨骼內礦物質的流失,預防、改善骨質疏鬆。此外,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關節的壓力小,而且還能延緩關節功能的衰退。

5 ▶ 是減輕體重的大門

散步每30分鐘消耗75千卡的熱量。減肥要靠長期、規律的運動,偶爾一次劇烈運動的效果只能持續48個小時。而且過量運動有時會造成猝死,很危險,只有步行最合適。

6 ▶ 是長壽的大門

研究顯示,每天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不管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他們的長壽幾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8 ▶ 種步態隱藏健康隱患

1 ▶ 線索一:走路速度很慢

預警:壽命短

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2 ▶ 線索二:走路時手臂不搖

預警:後背下方存在問題

生理學家認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隨之擺動。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怎麼搖擺,可能意味著他後背的移動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3 ▶ 線索三:腳掌先拍打地面

預警:椎間盤突出或中風

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由於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這意味著,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4 ▶ 線索四:步幅小

預警:膝蓋骨骼退化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一剎那,膝蓋應該保持筆直。如果不是這樣,則意味著可能是膝蓋骨的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推拿來解決。

5 ▶ 線索五:羅圈腿

預警:骨關節炎

整形外科專家認為這種步態通常是由於膝關節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達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這種骨科疾病,通常是由於年齡增長造成骨骼損耗引起的,如果嚴重,可通過支架糾正。

6 ▶ 線索六:內八字

預警: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炎症會造成內八字的步態,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徵。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現為小腿無法伸直,向外側彎曲。這種步態非常與眾不同,看上去笨拙,雙膝併攏在一起,而踝關節外翻。

7 ▶ 線索七:踮著腳尖走路

預警:大腦可能有損傷

每次走路都是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的是,剛學走路的小孩多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態,不需要擔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帶孩子到兒科就診,進行排查。

8 ▶ 線索八:跳躍著走路

預警:小腿肌肉繃太緊

這種步態更常見於女性,足科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她們長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過於緊繃,腳後跟一著地面就會迅速抬起,建議還是少穿高跟鞋為妙。

專家支招:糾正走姿先從糾正站姿做起

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先從糾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裡對著大鏡子自我檢查。人在照鏡子時會不自禁地挺胸抬頭。然後在走路時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勢,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傾。

走路時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後突,步行後蹬著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內側。

此外,走路時把意念放在腳上,感覺腳跟到腳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轉移注意力、放鬆精神的作用。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樓梯;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縮小腹上,走路時臀部適當地向前扭動,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

走路養生

1 ▶ 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樹

步行的最好地點是公園,實在沒時間去,也要找道路兩邊有樹或綠化帶的地方走。專家指出,走路雖然是種低運動量的有氧運動,但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離馬路越遠越好。

2 ▶ 怎樣走路最養生?

腰痛倒著走

倒著走可以鍛鍊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如果您是久坐的上班族,那麼您最好鍛鍊方法就是倒著走了。

方法:可以正走和倒走相結合,每天半個小時。

便秘走一字步

走一步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治便秘。

方法:沿著一條直線走(即模特步),向左右兩側扭胯。運動量不用太大,走500米就夠了。走一字步時要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扭傷腳踝。

護腎踮腳走

踮腳走路鍛鍊,主要是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起受力,而這塊區域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的地方,因此,踮腳走有溫補腎陽的作用。方法:每天10分鐘左右即可,中間可以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

提示:踮腳走路是溫補腎陽的一種鍛鍊方法,但是,如果您每次走路都是雙腳踮著腳尖走路,則需要及時就醫!這種走路姿勢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呼吸暢邊拍邊走

堅持邊走邊拍打身體的鍛鍊,可增強肺部功能,有助呼吸通暢。

方法:左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左手則向右側後腰處拍打。然後換方向,一邊前進,一邊拍。

燃脂肪走走跑跑

走一陣、跑一會,運動強度更高,這種鍛鍊方式能減少運動後的酸痛和疲勞感。

方法:運動時,可以先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這樣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交替進行30分鐘。

氣質佳正步走

正步走一般會抬頭、挺胸、收腹,如果經常這樣鍛鍊,會練出挺拔的身姿,更顯有氣質。

方法:要全腳掌著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持續到身體有出汗的感覺即可。

注意:步行鍛鍊易犯三個錯誤

錯誤:雙臂下垂不擺動

在步行過程中,多數人雙臂下垂,只是輕微擺動,走路沒有精神。

正確:步行健身要全身動起來。

不管是為了取暖,還是為了裝酷,走路時都不要讓手臂一直閒置在衣服插兜中!最好讓手臂彎曲的擺臂,隨著步伐自然擺動,體現出韻律感,並且擺臂越大效果越好,讓全身都動起來!

方法:要讓小臂與上臂擺成直角,挺胸抬頭,擺動幅度儘量大。擺動速度越快,步子也就越快,健身效果也就越好,前提是體力允許。

錯誤:愛挑柏油路走

很多人在朋友圈曬步行記錄,但從路線就能看得出,走得都是硬硬的柏油路,對膝關節衝擊很大。

正確:步行儘量選軟路

不同運動方式對膝關節衝擊力不同,即使在平地走路,膝關節承受的重量也幾乎是人體重的4倍。路面對膝關節的衝擊力,草地最小,柏油路次之,水泥路最大。

最好在塑膠道上運動,一半以上的衝擊力會被塑膠吸收,藉此可以保護踝關節等。如果沒有塑膠道則應選擇軟路面運動。

錯誤:穿鞋五花八門

運動時有人穿著運動鞋,甚至是專業的跑步鞋,但是有的女士卻穿著船鞋、帶跟的鞋,還有的人甚至還穿著皮鞋、涼鞋……。

正確:走路鞋要軟而輕

其實,並非任何鞋子都適合以走路健身為目的時穿,如果發現總是肌肉酸痛,那就是穿的鞋子不合適。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史仍飛說,走路穿鞋的標準就是要鞋底軟、鞋子輕、鞋幫軟。

走路時最好穿寬鬆一些的衣服,襪子也以棉質較厚的為好,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輕越好。

可以選擇慢跑鞋,因為這樣的鞋後跟比較牢固,能使腳踵穩定,不易傾斜。後跟的上方有適當突起的襯舌,能起到保護跟腱的作用。鞋頭最好又高又圓,才不會夾住腳趾,或造成趾甲充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855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