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膽結石?
膽囊位於人們的右上腹部,呈梨形,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值,活化消化酵素,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膽囊能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達到幫助消化的功能。
膽結石的成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由於膽鹽或膽素的不平衡、膽汁滯留以及膽囊壁的病變(包括內膜缺血、磨損、細菌入侵、先天異常或腫瘤等)等原因形成顆粒狀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而成結石,當石頭愈長愈大時會造成發炎及疼痛等症狀。
膽結石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現代人的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加上飲食型態日益西化﹐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類的東西越吃越多﹐才會使膽結石的罹患率節節上升。
膽結石發作時,多半會出現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欲不振﹑黃疸(皮膚﹑眼白﹑小便變黃)等症狀。
治療膽結石的方式包括:藉由藥物(溶解結石)、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或飲食療法(控制膽結石的形成)及超音波震盪除去結石。基本上,若無自覺症狀,對健康並無大礙,但若發生合併症或情況嚴重時就應切除膽囊以免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膽結石?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1.一定要吃早餐:不吃早餐會使膽汁分泌減少,膽汁中的膽汁酸含量降低(但膽固醇含量不變),導致膽固醇沈析出來而增加結石的發生率;此外,由於膽囊長時間處於舒張狀態,膽汁在膽囊內儲存時間長會過度濃縮,而容易發生結石。
2.勿過量攝取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過量攝取這類食物,會明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再者,大量膽固醇的攝取也會促進肝臟合成更多的膽固醇,形成膽固醇性膽結石的機率也較高。
3.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缺乏會使得膽道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及分泌IgA(一種「免疫球蛋白」,有參與膽道黏膜修復的作用)的功能減少,而影響膽道正常的防 衛功能,進一步容易衍生膽道感染以及繼發性的肝功能異常;再者,膽道感染會並發膽道狹窄,使得膽汁流暢不順,亦是促進膽管膽色素性膽結石的成因。
4.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禁食:一日三餐有規律地進食能保持膽囊收縮,使膽汁排入腸道內,可避免膽汁長期淤滯在膽囊內,抑制結石的形成。
5.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成分:多攝取纖維質可以間接降低膽固醇的飽和度,不僅增加膽汁本身溶解膽固醇的能力,也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6.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正常的排便可避免腸內不良細菌大量滋長,降低胃腸內細菌沿著膽道上行感染,增加罹患膽囊炎的機會。
7.適度運動: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肥、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增加,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
8.飲食不宜過飽,尤其不可暴飲暴食,否則容易使膽汁大量分泌,膽囊強烈收縮,引起發炎、絞痛等。
9.勿過度勞累,因勞累出汗及緊張,會引起全身機體失調,體液的流失,而誘發膽絞痛。
10.避免肥胖。
現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導致水質的惡化進一步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發病率高升,膽結石作為一種常見而容易治癒的疾病,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從飲食方面預防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膽結石病人應該避免的飲食重點吧!
膽結石不能吃什麼
1.忌吃含膽固醇較高的的食物
如動物心、肝、腦、腸以及蛋黃、松花蛋魚子及巧克力等。
2.忌吃含高脂肪食物
如肥肉、豬油、油煎油炸食品。油多的糕點也不宜多吃,因為過多的脂會引起膽囊收縮,導致疼痛。
3.忌借節日或親友聚會時大吃大喝
因為暴飲暴食會促使膽汁大量分泌,而膽囊強烈的收縮又會引起膽囊發炎、局部絞痛等。
4.忌食辛辣刺激的調味品
如辣椒、辣椒油、五香粉、胡椒麵等。
5.忌煙、酒、咖啡等
這些帶有刺激性的食品能使胃酸過多,膽囊劇烈收縮而導致膽道口括約肌痙攣、膽汗排出困難而誘發膽絞痛。
膽結石吃什麼好
1.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生吃瓜果要先洗乾淨,然後用開水或涼開水沖一衝,以防吃入蛔蟲及殘留農藥。養成不喝生水喝開水的良好習慣。
2.要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西紅柿、菠菜、白菜等,平時應多吃些香蕉、蘋果等水果。
3.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燉、燴、蒸為主。
4.要常吃些瘦肉、雞、魚、核桃、黑木耳、海帶、紫菜等。
5.要多吃些能促進膽分泌和鬆弛膽道括約肌、有汁膽作用的食物,如山查、烏梅、玉米須 (泡茶慢慢喝)。
飲食注意很關鍵,專家指出很多患者喜歡暴飲暴食,吃的多而又不運動,這樣就會加重膽囊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一旦膽固醇濃度相對增高,容易發生沉澱,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就大大增加,所以提醒大家注意,不管怎樣,不要拿自己的身體做賭注。
疾病症狀
1、 膽囊結石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數是在常規體檢中發現。有時可以伴有輕微不適被誤認為是胃病而沒有及時就診。
2、部分單發或多發的膽囊結石,在膽囊內自由存在,不易發生嵌頓,很少產生症狀,被稱為無症狀膽囊結石。
3、膽囊內的小結石可嵌頓於膽囊頸部,引起臨床症狀,尤其在進食油膩飲食後膽囊收縮,或睡眠時由於體位改變,可以使症狀加劇。
4、當膽石嵌於膽囊頸部時,造成急性梗阻,導致膽囊內壓力增高,膽汁不能通過膽囊頸和膽囊管排出,從而引起臨床症狀,通常表現為膽絞痛。呈持續性右上腹痛,陣發性加劇,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會伴有噁心、嘔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幾小時後臨床症狀自行緩解。
5、如果膽囊結石嵌頓持續不緩解,膽囊會繼續增大,甚至會合併感染,從而進展為急性膽囊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少部分患者可以進展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嚴重時可以發生膽囊穿孔,臨床後果嚴重。
膽結石症狀
膽囊結石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超聲檢查,通常容易確診。但由於其症狀的不典型性,往往難以與其他上腹部疾病鑑別。
診斷鑑別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當前賴以確診膽囊結石的主要手段,首選超聲檢查。
對於有功能的膽囊,超聲診斷可以準確的發現膽囊內的結石情況、膽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勻、膽囊功能是否異常,其結果常常是準確可靠的。但對於充滿 型膽囊結石,由於缺乏液態膽汁的對比,超聲的診斷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時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手段來參與,例如CT檢查。
鑑別診斷
膽囊結石需要與以下疾病鑑別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現為由輕到重的各種不典型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的症狀。很多膽囊結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炎。
消化性潰瘍如果有消化性潰瘍的病史,上腹痛與飲食規律性有關。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多發生在餐後疼痛或腹脹,尤其在油膩飲食後出現。
慢性肝炎當肝炎導致肝功能異常時,可以有右上腹隱痛不適、食欲不振等臨床表現。可以通常超聲診斷和肝功化驗來區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當比例的膽囊結石患者合併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適的症狀難以區分來自有結石的膽囊還是有肝損害的脂肪肝,需要專科醫生幫助鑑別。
膽結石最佳治療方法
中醫處方
膽結石是常見的急腹症,中醫稱「膽漲、結胸、肋疼」。民間常用藥物治療,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排石效果較好。
1:藥物排石 處方:茵陳、青皮各50克,金錢草、鬱金各30克。檳榔20克,大黃、香附、延胡、砂仁、雞內金各15克,薑黃10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服6天間歇1天。20劑為1療程。 療效:用藥1-2療程,有效率86.8%
2:處方:海金沙、滿天星各30克,大棗10枚 用法:煎水代茶飲,日飲數次。 療效:用藥5劑症狀減輕,1個月可愈
西醫治療
治療原則
對於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可以隨診和觀察,但對於合併以下情況的患者,需要門診就診
1、 充滿型膽囊結石2、瓷性膽囊3、 合併糖尿病4、膽囊結石大於2.5cm5、萎縮膽囊6、有膽道疾病家族史7、合併膽囊息肉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建議門診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疾病預後
膽囊結石是容易治療的疾病,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如果不及時就醫,可能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會降低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7疾病併發症膽囊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急性膽管炎或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Mirizzi 綜合徵、膽囊胃腸道瘺。
疾病預防
我們國家的傳統醫學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在預防疾病的成因。所以對於有膽結石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注意:1、按時合理早餐;2、規律三餐;3、多進食高纖維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4、避免不合理的快速減肥;5、適當增加運動
總結:看完我們上面的介紹您是不是對膽結石預防以及治療有了跟多的認識了呢?膽結石病人飲食上一定要避免重口味,飲食清淡無論從哪方面來時都是多身體有好處的。膽結石並不可怕,只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疾病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中西醫談膽結石治療胡乃文(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醫生,我的胃痛,尤其右邊痛得不得了。痛到冒冷汗,想吐!」
究竟是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醫生趕緊開了單子,胃部內視鏡檢驗,胃十二指腸沒事。為了繼續找痛的原因,再開單子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到中醫這塊兒看診,醫生會先問問病情,什麼時候痛?口苦不苦?是不是有噁心的感覺呀?如果有吐的現象,吐出什麼東西?如果口苦、噁心,吐了以後是不是感到舒服些?再切一切脈,如果「關前」見到小小的「短、硬」脈象,幾乎就可以斷定患膽結石病;再敲擊右脅有無似針刺痛感,可以更確定得了膽結石「病」。
以前的中醫,甚至稍早期一點的西醫,都沒有這個「膽結石病」。近代有了X光機、超音波儀器,就「看到」膽結石。
中醫治療膽結石用的是「辨證論治」法,辨別「證狀」的「陰、陽、表、里、虛、實、寒、熱」而治療,不是一般醫藥書中的見「症狀」而治。
治療膽結石 中醫以「和」治之
膽結石顯現的病狀,一部分病人沒有特別的病狀,一部分有病狀。如果有病狀的,大概是類似胃病、十二指腸病那樣,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悶痛,有時伴隨背部及右肩疼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尤其吃油膩食物時)、腹部脹氣、噯氣、發燒、寒顫、黃疸,嚴重者無尿、休克等。
上面這些症狀,以中醫的「辨證」、「施治」看法,屬「肝膽不和、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的證狀表現。既然是「不和」,就要使用八法治療當中的「和」法治療。
它是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病情,就使用一些引經藥物,將「和」藥引入肝經、膽經、脾經、胃經,將數經的不和現象解決掉。古方當中,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清肝湯、柴胡疏肝湯……等,就能針對肝膽脾胃的不和而治療。
中醫看病,不是只看病的一個方向,它還得看「兼證」,例如病人有消化不良的現象,再加入「消導」的藥物改善消化;病人如果兼有尿少、無尿的病狀,就加入「利濕」的藥物,以改善體內濕氣。
人們對中醫的印象,多數覺得它神秘,筆者用以上的方式分析後,您說它神秘嗎?不但不神秘,反而覺得它的分析病狀以及治療方式都是很符合科學的。
應用古驗方醫治 快速解除痛症
中醫治病,不會是只使用藥物的,還有很多的中醫處理方法可以選用,例如:針、灸、按、摩、推、拿等。這些治療方法都和用藥的法則類似,都治療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等,都是除了針對這幾條經絡外,還治療兼證。
《黃帝內經•素問》,有〈繆刺篇〉的論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這一段經文,和膽結石的症狀有些類似,於是試驗照方在左「大敦」穴放血治療;得到的結果是,可以快速將膽結石的痛症解除。
吃少量油脂食物 有利膽結石排出
一般人以為,膽結石病人吃了油脂類食物會感到腹痛,就應該絕對禁止吃油脂食物,其實那是一種誤解。從膽的生理學分析,可以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膽汁從肝臟分泌,儲存並且濃縮於膽囊中。如果濃縮過度,有可能成為膽囊結石。吃含油脂的食物,可以刺激膽囊收縮排擠出膽汁,用以乳化油脂利於將油脂消化吸收。
膽結石患者由於膽囊阻塞,膽汁不易擠出,當吃了過多油脂類食物,膽囊必須排擠出相對大量的膽汁,就必須增強收縮的力量,有時收縮力增大過度可能痙攣,就感到非常的痛甚至於絞痛。
少量吃油脂類食物,反而有利於膽囊收縮排出膽汁,不易成為結石病患。如果已患有結石,也不要怕吃油脂類食物,吃少許多油,有利於刺激排出少 量膽汁,膽結石會逐漸的溶解變小,最後被排出(這也就是現在網絡上瘋傳的,有人用橄欖油、蘋果汁幫助排出膽結石的原理所在)。只是,如果膽結石太大太硬, 已經痛得不得了,針灸或按摩陽陵泉穴,或前面所云《內經》治法,在大敦穴放一點血,能有一些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8268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