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噁心、嘔吐、腹瀉……4月29日上午,廈門中山醫院門診突然來了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妻,他們告訴醫生
,他們是在喝了一碗自家煮的陳米粥後突然發病的。 吃了兩頓陳米粥 老兩口拉虛脫了
記者趕到醫院時,65歲的老黃和老伴正躺在病床上輸液,老黃的床頭放著一個小塑料袋,裡面裝著早上吃剩的一些米飯,米飯是白色的,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微黃色的米粒。 老黃說,前天晚上他在廚房發現了一袋放了許久的陳米,雖然有些受潮,但是沒有發霉的跡象,
他不捨得丟棄就將它與新米混在一起做了飯。 因為晚上孩子沒回家吃飯,剩下的飯第二天早上老兩口熱了熱就吃了,沒想到沒一個小時,兩人就開始又吐又拉差點虛脫,孩子趕緊將他們送進了醫院。 經過檢測分析,老黃兩口子為嘔吐毒素中毒。醫生說,這種嘔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見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大麥、小麥、玉米和燕麥等穀類作物,也污染糧食製品。 嘔吐毒素,由於可以引起豬的嘔吐而得名,對人體有一定危害作用,歐盟分類標準為三級
致癌物。人食用後可在體內蓄積,具有較強的細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質,由於中國傳統飲食
習慣中糧谷比例大大高於西方,使得嘔吐毒素的危害更為突出。幸運的是,老黃一家因及時治
療已沒有大礙,但仍需住院對其肝、腎、血液等進行檢測和觀察。 疾控專家提醒消費者應妥善保存好家中的穀物類食品,當然也不必談「毒」色變,因為只有一次性食用大量被嘔吐毒素污染的食物才會引起急性中毒。 此外,在選購穀物類食品時,應儘量選擇定性包裝產品,開封后儘快食用,日常生活中也需多注意食品攝入的多樣化,可以大米、小麥、玉米等多種主食輪流食用;在選購穀物製品時,應注意更換多品牌及多產地的產品,以降低嘔吐
毒素在體內長期累積的風險。 陳米「整容」變新米,選購要仔細! 陳米一般都是儲存比較久的米,顏色、香味和營養價值都遠遠不及新米,部分陳米因為儲存不當或儲存過久,還會滋生具有強致癌性的黃麴黴菌。加上不法商販為使陳米變得像新米一樣光亮好看,還會使用礦物油、工業石蠟等對陳米進行拋光處理,人如果食用的話,對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六看分辨陳米 1 看腹白: 新米的腹白應該是乳白或者淡黃色,而陳米的顏色就會變深,甚
至呈現出咖啡色。 2 看硬度: 新米要比陳米硬度大——米的硬度越大,蛋白質含量和透
明度越高。選購時用牙咬一下,就能分辨出是新米還是陳米。 3 看黃粒: 米粒變黃是由於大
米中某些營養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或是大米粒中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這樣的黃粒米會影響飯的香味和口味。新米顆粒均勻有光澤,米粒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溝紋
是陳米,且白溝紋、灰粉越多越陳舊。有霉味、蟲蛀粒的顯然也是陳米。
4 看水分: 新米顆粒內的水分比陳米多,用手撮捏時黏性很強,最新鮮的大米甚至可以捏緊呈一團,而陳米捏不起來如散沙,較生硬。
5 看手感: 將手插入米袋或米桶中,抽出後觀察手面:有少許白色粉面,輕吹即掉的證明是新米,輕吹不掉且搓之有油泥的為陳米或劣質摻假米。
6 看香氣: 新米聞起來有一股稻穀的清香,陳米則沒有。
紫外線找出黃曲黴素 陳米中含有的黃麴黴菌會產生黃曲黴素,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會導致人體諸多組織出現癌變! 那麼該如何鑑別米有沒有滋生黃麴黴菌呢? 黃曲黴素有個特性,就是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藍色或綠色的螢光。果你家的大米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變色了,那就有可能滋生了黃麴黴菌! 來源丨海峽導報(ID:hxdbwx) 向原創致敬 現出租哈市龍塔附近,使用面積200平米左右的一樓門市。有意者請
電話聯繫18545571695,華先生,價格面議。 編輯/張楊 美編/於昆 責編/孫紅岩 審核/金鴻雁 晨報君特選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
作者:頭條號 / 黑龍江晨報
連結:http://toutiao.com/a6279596129394901249/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5421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