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無效的醫療》的書,是德國醫生尤格.布來克所著。我們絕對有必要了解更多醫學病理的知識。來應對醫生帶給我們的不真實資訊。
這本書給我們關於醫療領域觸目驚心的一課,出身醫生的布來克勇敢的揭開了醫療領域的「灰色面紗」。他在書中揭示了的醫療領域的種種「潛規則」。這些「潛規則」常常無情的侵害著無助的患者和家屬,在歐美,一些不透明、不清晰的治療方法漸漸被民眾所懷疑和屏棄。
但在我國,這些所謂「高端治療術」正被一些醫院炒得「如日中天」,如「幹細胞移植」技術,國外目前仍處在研究階段,國外臨床應用十分慎重,而在中國「幹細胞移植」正被醫院應用得熱火朝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字 – 「利」。
民眾對醫院司空見慣的麻木與蒙蔽,竟然一相情願的痴迷和信任。在患者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很難區別,疾病的治癒究竟是成堆的藥品和外科手術的作用,還是身體自我康復的結果。全世界25,000種醫學刊物,每年發表200萬篇醫學論文,但其中70% 研究結果都不公之於眾 – 因為這些論文反映的是現代醫療的負面和弊端,是醫療界的「雷區」,一旦公布對醫療機構非常不利。
這是一個謊言,很多時候,它欺騙了生命,更多時候,它自欺欺人。從整形外科的神話,到心臟手術的誤導;從無奈的腰痛,到以痛苦出名的化療,都令人憂慮。人們知道的資訊越少,接受治療的情況也就越頻繁,未知會帶來恐懼。

在一次全國政協醫衛組委員聯組討論上,時任衛生部副部長、協和醫院肝膽外科著名醫生、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同志拿出一本震驚歐洲醫學界的真相著作《無效的醫療》說:

《無效的醫療》是德國醫生尤格·布來克所著。這本書給我們上了關於醫療領域觸目驚心的一課,我們絕對有必要了解更多的醫學病理知識,來應對醫生帶給我們的不真實信息。
正如《新京報》刊登黃潔夫同志的話語時所說的那樣:過度醫療,是中國引發醫患糾紛的一大原因之一。在美國,40%的醫療是無效的;在我國,這種現象也已經非常突出。
在《無效的醫療》這樣介紹:「醫療在某種程度上的欺騙性,原因之一是基於醫藥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益,而普通大眾對醫療知識的匱乏,對現代醫藥的盲從和迷信也助長了這種現象。」
黃潔夫同志說:


在患者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很難區別,疾病的治癒究竟是成堆的藥品和外科手術的作用,還是身體自我康復的結果。
全世界25000種醫學刊物,每年發表200萬篇醫學論文,但其中70%研究結果都不公之於眾——因為這些論文反映的是現代醫療的負面和弊端,是醫療界的「雷區」,一旦公布對醫療機構非常不利。 比如:

對此,《無效的醫療》中談到:

《無效的醫療》:真實的支架手術
「心臟支架手術」的狀況就更令人擔憂了,德國萊比錫醫院的外科專家做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驗:

像這樣的實驗結果和數據,醫療機構是極不情願公布於眾的,因為心臟手術帶來的高額收入是醫院和外科醫生都無法抵禦的「誘惑」,從醫的職業道德在強大的利潤面前搖搖欲墜。
中國曾有個35歲男性病例,一天他心臟稍感不適,來醫院就醫,醫生們發覺此患者有較強經濟實力,於是興趣油生,後來在治療過程當中居然給他心臟植入17個支架,使他終於無力支撐如此「優厚的治療」撒手人寰。

真實的椎間盤手術
「椎間盤切除術」已被證實有四成是失敗的,甚至術後病情惡化的達到了12%,英國在一次外科醫生研討會上,研究人員對220位整形外科醫生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220位醫生沒有一位願意因腰痛而接受手術治療的。 即便像腰間盤突出這樣的「頑症」其實也都可以憑自身慢慢恢復,英國的柯拉馬醫生強調:

醫生永遠也不會這樣告訴患者,醫生會說這種病永遠不可逆轉,就像高血壓和糖尿病所謂的「永不治癒」。

真實的癌症
幾乎所有年長者體內都會有若干腫瘤,且只有極少數才具危險;而使事情複雜化的正是這種腫瘤特性。哈佛醫學院的朱達·福克曼和拉格哈·卡盧里指出:

癌症在檢查中,只要組織切片的間距足夠緊密,恐怕每個腺體都能篩檢出腫瘤,即使不是100%的機率也差不多。因為,每個細胞都有原癌基因,要是有一個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產生癌細胞。
早期發現固然給一些人帶來康復,但若干多餘診療也為人帶來不必要的恐慌和損害,這種措施的利弊得失目前在醫學界還是眾說紛紜。

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其實非常堅韌「頑強」,有研究資料顯示正常人每天體內都會有500—800個癌細胞產生,但全部都會被人體效應B細胞產生的抗體「處決」。


若干病症其實傾向於自發消退,所以實際上是靠人體自然恢復的。感冒時,找好醫生是7天康復,遇到不好的醫生則需要拖延了。即使患者因為這種自愈力病情得以改善,但他們自己和醫生還是會將這種好轉歸功於醫療措施。例如:

實際上醫學的作用更傾向於,安慰效應的發生,可說是因為它喚起人體的自愈力:

患者在看病過程中,真正的「實話」醫生往往不見得與患者透露,但他自己心裡非常清楚每個患者的「最佳治療」辦法。只是這個「最佳治療」若失去利潤,醫生就會將其棄之一旁,然後生動地對患者和家屬講解他的「權威方案」。 曾有位醫生講了這樣一件事:

人年紀大了後難免會看很多病,難免要去醫院,健康是我們自己的權利,更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醫生只是我們的助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