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的6個「幕後推手」是它們

心臟病的6個「幕後推手」是它們

疾病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除了飲食、運動和遺傳因素以外,很多不良生活方式也會造成人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上升。《生命時報》綜合美國「讀者文摘」網站的報道,總結出導致心臟病發作的6個助推因素。

顯示大圖

1 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肝火

情緒過於激動會顯著增加人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澳大利亞的研究者詢問了313名曾經有過疑似心臟病發作病史的人,通過考察他們症狀發作前的憤怒程度後發現,在強烈的憤怒情緒(表現為非常生氣、身體緊張、握緊拳頭或咬緊牙關)爆發之後兩個小時,他們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上升了8.5倍。

2 大部分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每天看電視(或用電腦)4個小時或更長時間會讓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125%。

研究人員分析,一大原因是長時間靜坐會耗盡體內脂肪酶的供應量,這種酶能分解脂肪和防止動脈堵塞。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整日坐在辦公桌前,建議每隔20分鐘就應起身散散步,或是嘗試使用站立式辦公桌,它比坐著辦公能多燃燒30%的熱量。

3 每晚睡眠不到6小時

很多成年人難以保證每晚有7~9個時間的充足睡眠,但持續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會造成致命性後果。

發表在《斯堪的納維亞工作、環境與健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與每晚睡眠7~8個小時的同齡人相比,每晚睡眠不到6個小時的男性,其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比前者高出5倍。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研究者開展的另一項研究發現:這一結論同樣適合於每晚睡眠時間不到6個小時的日本女性。

4 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地區

煙霧不僅會損害肺功能,也會傷到心臟。

研究者在波士頓南部使用了空氣污染測量儀,以考察接觸可吸入顆粒物對心臟病發作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長期接觸高濃度的空氣污染物,會讓該地區人們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上升48%~69%。

5 離婚

婚姻破裂的確會造成心痛如絞的感覺。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選取了近1.6萬名年齡在45~80歲之間的男女參與者,他們都至少結過一次婚,並對他們進行了為期18年的追蹤調查。研究者每隔兩年就評價一次參與者的婚姻狀況和總體健康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與保持婚姻狀態的女性相比,離婚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高出25%,而離婚2次或更多次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高出77%;對於男性來說,如果他們離婚至少2次,那麼他們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增加30%。

6 生活在極端氣溫(極高或極低)的地區

研究表明嚴寒和酷熱都會增加人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英國科學家發現:在低於零下8攝氏度的環境中生活,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上升36%。

另一方面,英國的研究者發現:一旦氣溫達到20攝氏度且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人在隨後的1~6個小時里心臟病發作風險就會上升2%。在酷暑季節,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就會躍升到6.5%。▲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田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330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