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崇尚素食主義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趨於年輕化。素食現在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也確實有很多人因吃素而受益。
但據法國《回聲報》4月10日報道,連續幾代為素食主義者的人,其基因可能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
報道引述一位營養學教授的話稱,祖先為素食主義者的人更容易攜帶加快植物脂肪酸代謝的基因。在這些人的身體中,植物油會被轉變成二十四碳四烯酸,該物質會提高炎症的風險。此外,這些炎症還與心臟病有關,並會加劇癌症的危險。
此前一些研究提出,素食人群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40%。為了研究這一問題,美國康奈爾的研究員們比較了數百名來自印度普寧的素食主義者的基因組,以及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肉食主義者的基因組,發現了非常重要的基因差異。
光吃素食有四大危害
傳代素食主義除了可能改變基因,事實上,平時只吃素食還有其他的一些危害。
1
微量元素缺乏症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鈣、鐵等主要來自肉食。鋅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飲食中80%的鈣來自奶類,80%的鐵來自肉類和蛋類。素食中鋅、鈣、鐵含量少,其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阻礙鋅、鈣和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2
維生素缺乏症
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和呼吸道感染;缺乏維生素D易患小兒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脂溢性皮炎和胺基酸代謝障礙、免疫力下降;缺乏維生素K則易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
3
蛋白質攝入不足
長期缺乏蛋白質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會使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貧血、消瘦、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等。
4
易患結石
素食中植物纖維的成分較多,可使膽酸的吸收率降低,膽鹽濃度也降低。素食者往往維生素A、維生素E的攝入不足,這兩種維生素缺乏,使膽囊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從而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
素食應該如何吃?
當我們膳食中高油脂的動物性食物比例較高時,的確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因此,我們需要調整飲食結構,提高素食比例,改善這一現狀,但不一定非要純素食。
當然,中國營養學會沒有讓我們完全素食, 但是,當我們的膳食結構不斷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靠攏時,我們就走在了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了。與此同時,如果我們也像那些純素食主義者一樣,扔掉香菸、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時,我們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和延長壽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適宜春天食用的素食,吃肉不如吃3種豆。
豌豆護眼效果佳
吉林省健康協會常務理事郝孟忠說:豌豆是應季蔬菜,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豌豆可不是只以外貌取勝,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護眼的食療功效;另外,其維生素C含量比干豆要高得多,好吃又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蠶豆煮湯鮮又香
海軍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陳延麗說:蠶豆味甘、性平,健脾養胃,還含有豐富的鋅、磷脂和膽石鹼,具有健腦作用,尤其適合腦力工作者食用。
荷蘭豆沙拉爽口
國家高級烹飪師、二級公共營養師陳治錕說:肥嫩多汁的荷蘭豆嫩莢是我的最愛,而春天的荷蘭豆格外脆嫩新鮮。
除了富含維生素外,荷蘭豆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促進大腸蠕動,能清腸通便。選購荷蘭豆時,要選色深光亮,用手捏一捏豆莢內的豆子是否大小均勻。荷蘭豆不宜保存,最好現買現吃。
文章綜合自環球網、人民網、健康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294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