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還有第二條生命線!太重要但大家都不知道!

雨夢| 2016-04-11| 檢舉

我們的手上有條「生命線」, 但目前, 還沒有研究表明它對健康有影響。 不過, 我們的脖子上真的有一條「生命線」, 它決定了我們的「命脈」。 脖子連接了頭顱與軀幹, 其中的頸椎、器官、食管和密集的神經、血管, 都是維持生命重要功能的「要道」, 能起到以下重要作用!

1. 為大腦供血

從後腦勺到肩膀上方的鎖骨, 都屬於脖子的「疆域」。 它的兩側分布著頸動脈, 又與椎動脈一起負責大腦的血液供應。

頸動脈為大腦提供80%以上的供血, 我們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釐米的地方, 觸摸到它的跳動。

2. 構成免疫防線

脖子裡分布著密集的淋巴結與神經幹。

病毒、細菌最易侵犯呼吸道和口腔, 受到感染的淋巴液迴流時, 第一站就是脖子。

3. 脖子裡的神經調節全身

大腦發出的神經都要經過頸部下行, 其中8對脊神經支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

4. 對腦神經調節

血壓、呼吸和胃腸蠕動;交感神經能使人心跳加快、肢體血管收縮、讓人出汗等;副交感神經興奮能使人心跳減慢、變弱。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脖子還是全身經絡的貫穿之處, 脖子後面的風池、風府、大椎穴等穴位, 是養生保健的「要點」。

其中, 頸椎起到支撐脖子裡這些生命要道的作用,

是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一旦受傷, 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除了脖子痛、頭暈等頸椎病常見癥狀外, 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也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

高血壓

頸椎病可能致使血壓忽高忽低, 尤其以血壓升高為多。 這與頸椎增生的骨質刺激椎管內交感神經有關。

這類高血壓有些「特別之處」。 患病初期, 患者的血壓升高或降低, 往往與頸椎病發作同步。 有數據顯示, 這類高血壓多發於40~50歲, 男性多於女性。

胃病

有部分頸椎病患者的頸椎骨刺會刺激內臟神經, 讓大腦誤以為人體進食, 促進胃酸分泌,

出現食慾增強、灼熱燒心、反酸噯氣、飢餓時疼痛等類似胃潰瘍的癥狀。

如果是抑制胃腸分泌和蠕動的神經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 便會出現不思飲食、腹脹不適、打嗝噯氣、上腹隱痛, 甚至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癥狀。

視力障礙

比較嚴重的頸椎病, 可能引起視力下降、視力模糊、眼睛酸脹、怕光、流淚等癥狀。 不少患者頭頸部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姿勢時, 就會出現視力障礙。

乳房脹痛

患者開始會覺得一側乳房或胸大肌間斷隱痛或刺痛, 向一側轉動頭部時最為明顯, 有時疼痛難忍。

頸性乳房脹痛高發人群包括長期伏案工作的女白領,

肩部長期負重的女工人, 以及易遭受外力損傷的女運動員等。

此外,頸椎病還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吞咽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多在頸椎病得到有效治療後減輕甚至消失。因此,如果發現以上癥狀,常規治療不能有效緩解,建議請醫生診斷,看是否有頸椎病。

其實,頸椎病是經年累月出現的,但很多人不注意觀察,忽視了早期警報。有幾個小方法,能幫你自測是否患有頸椎病:

肢體某一部位發生像觸電一樣的放射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如果同時伴有頭暈、噁心、視物旋轉的癥狀,則往往伴有椎動脈型頸椎病。

手指麻木,特別是雙側都麻木,可能是得了頸椎病,導致脊髓重要結構受到壓迫。

手握拳,然後完全伸開,10秒鐘做20次以上才算正常,否則可能有頸椎病。

試圖兩隻腳在一條線上走,頸椎病患者是走不了直線的。

一旦懷疑有頸椎病,應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生活中,大家也應注意護好頸椎。

首先,站立或行走時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前方,切忌低頭弓背;久坐時戴好護頸枕。

其次,需要長期低頭工作者,養成每15分鐘抬頭後仰一次的習慣,適當擴胸、聳肩等。也可適度按壓風池穴(後脖頸兩根比較粗的肌肉的外側)和天柱穴(風池穴左側約一指左右的位置)

再次,選擇合適的枕頭。為了達到支撐頸部的目的,應選擇從側面看呈現類似「6」字狀的枕頭,突起部分相當於自己拳頭的高度,這樣枕上去就比較舒服。

最後,要防止外傷。回頭轉頸不要過急、過猛;開車或坐車系好安全帶,防止急剎車或顛簸時因慣性發生頸部脫位性損傷;不要用脖子夾著電話。

平時大家還可做做頸部操:

支撐頭部:身體前傾,將肘部放在桌子上,用手掌托住額頭,保持3~5分鐘。抬升運動:雙手放到椅子邊緣,支撐身子,腿部向上抬高,保持5秒鐘。

收縮肩部:坐直,伸直脊椎,雙手放到腿上,同時雙肩向後靠攏,保持15秒鐘。「烏龜探頭」:模仿烏龜向前探頭,並保持下巴水準。

轉動頸部:每隔1小時,低頭讓下巴盡量靠近胸部,然後慢慢旋轉頸部。

不知道你看這篇文章時,是不是一直低著頭?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低頭用手機,會增大頸椎壓力。低頭傾斜15度,脊椎壓力增加約12.2公斤;傾斜30度相當於給脊椎增加約18.1公斤的壓力;傾斜45度,脊椎壓力會增加約22.2公斤!所以大家有空的時候請扭扭脖子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151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