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 對於自己是否腎虛都十分的關注, 腎虛出現會讓你體弱多病, 中醫表示:腎乃先天之本, 腎是人體正氣的根源, 只有正氣充足, 身體才有足夠能力抵亢疾病, 所以養生護腎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但是平常人們對腎的認識並不多, 也嚐嚐陷入誤區, 因此想要知道自己是腎虛嗎, 相信下面的腎虛常識會對您有所幫助。
知道腎虛有哪些類型
腎陽虛——畏寒怕冷為主要特徵。 腎陽虛, 會表現出腰部和膝關節酸軟或疼痛, 而且發冷, 怕冷四肢發涼, 下肢尤其嚴重, 面色白而沒有光澤或黑而晦暗, 神疲乏力, 精神萎靡, 頭暈目眩;小便清長, 夜尿增多, 排尿無力, 尿後餘瀝不盡, 或尿少浮腫;或者肚子脹, 容易拉肚子, 拉的大便稀而且有不消化的食物, 有的人表現為每天黎明時拉肚子;或性慾減退, 男子陽痿早洩, 遺精滑精;女子宮寒不孕, 帶下清稀量多。
腎陰虛——上火為主要特徵。 我們將腎陰虛的人稱為「燥熱一族」, 他們在腎虛的同時有熱的徵象。 腎陰虛體質的人, 會出現腰部或膝關節酸軟疼痛, 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形體消瘦;兩手心、腳心和心口發熱, 身體像潮水一樣一陣一陣的發熱, 夜裡睡覺時出汗(盜汗), 面紅顴赤, 口乾咽燥, 大便乾結, 小便短少色黃;男子陽強易舉(陰莖容易勃起), 遺精早洩;女子月經量少, 甚至閉經, 或月經淋漓不盡等表現。
氣陰兩虛證——這類人同時具備陰虛和氣虛的表現。 陰虛就是在腎虛的同時有熱的徵象, 比如手心腳心發熱、心口發熱煩躁、口燥咽乾、小便短黃、大便乾燥、舌體瘦小、舌質紅、舌苔少等。 氣虛的表現如疲乏無力、少氣懶言、自汗(不睡覺的時候不活動而出汗)、小便無力或尿後餘瀝不盡、活動汗出加重等。
留意一下身體的異常
口鹹——無緣無故地感覺口鹹,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中醫裡面鹹味和腎的關係是最密切的, 有鹹味入腎的說法。 腎陰虛的人, 除了口鹹外, 往往還伴有咽乾口燥、頭昏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症狀。
善恐——無緣無故地出現恐懼的感覺,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恐屬腎有兩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說恐能傷腎, 比如我們通常說的「嚇得尿了褲子」, 就是恐傷腎的表現。 另一方面是說恐懼是腎虛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有恐懼的感覺, 往往說明有腎虛的問題。
畏寒——怕冷,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畏寒怕冷是陽虛的表現, 陽虛的根源是腎陽虛, 所以畏寒的根源在腎。
打哈欠——哈欠連連, 經久不止,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打哈欠是生活裡經常遇到的生理現象, 一般在身體疲倦欲睡時, 或者在酣睡中被人叫醒時都會發作, 這些時候打哈欠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必擔心。 但如果不拘時間,
在不疲倦的時候哈欠連連, 經久不止, 可能說明你有腎虛的問題, 應引起足夠重視。
打噴嚏——噴嚏頻頻, 經久不止,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腎氣虛引起的打噴嚏, 往往是噴嚏頻頻, 經久不止, 同時伴有疲乏無力、腰膝酸軟或疼痛、面色無華、怕冷、手足不溫等症狀, 以過敏性鼻炎患者為多。
唾液異常——無論唾液多還是少, 都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正常情況下, 口中的唾液適中, 讓人既不覺得口中乾燥, 也不覺得口水過多, 如果腎陰虛, 腎中的陰液分泌不足, 唾液就會變少;如果腎陽虛, 腎中的陰液分泌過多, 唾液就會變多。 所以, 無論是唾液過多, 還是唾液過少, 都說明可能有腎虛的問題。
面色黧黑——面色發黑且晦暗無光,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中醫將紅、青、黃、白、黑五色與五行相配, 黑色屬水。 黑色屬腎, 黑色的事物也大多與腎有關。
耳輪焦黑——耳輪顏色發黑且晦暗無光, 應考慮腎虛的可能。
耳為「腎之外竅」, 由腎氣所主,所以耳輪發黑並且晦暗無光澤時也提示了腎虛。
牙齒鬆動——凡是牙齒鬆動,都應考慮腎虛的可能。腎主骨,骨靠腎精滋養,腎好骨才好。而齒為骨之餘,骨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牙齒的好壞。所以,腎與牙齒有著密切關係,腎虛則骨失所養,牙齒就會不堅固,出現牙齒鬆動的問題。
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對普通讀者來說,如何通過舌診輔助診斷自己是否有腎虛問題以及是哪種類型的腎虛呢?
(1)舌體比正常舌體瘦小,舌質呈絳紅色,比正常舌質紅,舌面無苔,是腎陰虛的表現。
(2)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態各異的裂紋,是為腎陰虛的表現。
(3)舌面沒有舌苔,光潔如鏡,是腎陰虛損嚴重的表現。
(4)舌質紅,舌苔邊發黑且乾燥,甚至乾裂,或者生芒刺,是熱邪極盛、腎陰枯竭的表現,屬於危重症候。
(5)舌體比正常舌胖大,舌質嬌嫩,比正常舌淡,舌邊有齒印,舌苔白,是腎陽虛的表現。
(6)舌質淡,舌苔黑而滑潤,是腎陽虛衰的表現,屬於危重症候。
總而言之,從我們日常的表現中就可以大概判斷出是否有腎虛,細心的人還可以判斷出是哪一種類型的腎虛以及腎虛的嚴重程度,這樣就能夠及時地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或調整作息時間與生活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0947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