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附多張茨廠街歷史照】茨廠街到底是屬於華人還是馬來人? 讓歷史真相來告訴你!!是華人請分享~

wjwong| 2015-09-24| 檢舉

茨廠街的便宜與拼回來的歷史!不是撿得來的!【內附多張茨廠街歷史照】

這一片江山是葉亞來打下來的,這一條茨廠街也是。但是,ktc.org.my說:「茨廠街其實不應該稱為唐人街,雖然開埠初期是許多華人鄉賢飄洋過海南來經貿的地方,但在20年代中期便開始出現三大民族在此共同謀生的景象。」

可惜,封塵的感人事跡,漸少人知;甭提1881年大火之後,葉亞來重建吉隆坡的高瞻遠囑。此後,茨廠街連同比鄰的思士街、蘇丹街、諧街、敦李孝式路,成為吉隆坡的心臟:店鋪、妓院、鴉片窟和賭館,盡在這裡。

這一些,不少都是葉亞來經營的心血。歷史記錄:1880年為例,他用5千400元買下賭博、典當和燒酒的餉碼專利。1881年,他以每月1千元下標。1883年,他把投標價碼一口氣提高至5萬1千612元。

那些年,相關黑色和黃色的行業,幾乎全屬於他。到了1884年,檔案顯露:葉亞來手上已有接近300名脂香粉膩,鶯聲嚦嚦的妓女,身在這個角落,「為人民服務」。

厚利在手,葉亞來晉身這個城市的一代首富,也是理所當然的。丘偉田先生曾在〈甲必丹葉亞來產業知多少〉的文章點算統計:遠在1880年,葉亞來已有店屋147間,當中116間位於市中心。

從地理分布來說,吉隆坡當時的每一條大街,皆有葉亞來名下產業:除了茨廠街,還有諧街、、古路街、羅爺街、老巴剎廣場街、吉靈街、哥洛士街、巴剎街和古路巷。

葉亞來且以116間位於市中心的店屋計算,當年屋租收入每月3千237元,建築估值13萬1千850元,土地總值16萬7千569元,建築和土地合值29萬9千419元。經過兩個世紀的變遷,折換今天市價,當以億計了。

想要帶著種族主義的有色眼光,刻意曲解茨廠街顯見的唐人特色,應該要認認真真追溯這一段葉亞來開拓吉隆坡的歷史。每一間店面,每一個檔口,不是天宮賜福的橫財,而是出自葉亞來和那一代先輩的心血。

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操勞和付出,然則,從無而有,白手起家,所經歷的坎坷,必然是一言難盡的,才有了今天的城市面貌。童敏薇的〈吉隆坡開埠之父:葉亞來街的由來〉援引的資料所說,正是佐證:

「他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可以說服大批華人定居下來。由於他的努力,執法如山,使吉隆坡和附近地區治安良好,未曾發生過一件嚴重的罪案。他設有一座磚窯和建屋工地,一共雇用了四千名工人。」

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反之,沒有付出,如何想要把肥田占為己有?由此可見,紅衣人916集會召集人嘉瑪尤諾斯希冀隆市政局重新規劃攤位,轉把茨廠街的一半,分給巫裔商販,以「打破華裔商壟斷茨廠街」云云,當是妙想天開了。

何況,嘉瑪口口聲聲所謂的壟斷,其實純屬子虛烏有。吉隆坡小販商業公會主席洪細弟先生已有明白的說明:位在茨廠街的773個小販執照,10%巫裔持有,印裔也有大約2%。

總體而言,聯邦直轄區內的61萬名小販,華裔29萬人、巫裔23萬人、印裔8萬人;從比率言,「一個馬來西亞」的風景一目了然,迨無異議。嘉瑪何以視而不見,乃至圖想在這裡撿便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6173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