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世界‧印尼欲成全球經濟十強
在近現代歷史上,印尼是反帝反殖鬥爭的一面旗幟,是發展中國家尋求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者。印尼「獨立之父」、首任總統蘇加諾不僅領導該國實現了民族國家的獨立,在國際外交領域也十分活躍。
1955年4月,蘇加諾聯合中國、印度、緬甸等國,在萬隆召開了影響深遠的第一次亞非會議,使印尼以「新興力量」的姿態登上世界舞台。
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和世界排 名第四的人口大國,在經歷了十幾年的轉型陣痛後,印尼重現發展活力,正全力減少貧困、發展基礎設施,著力打造海洋強國,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全球經濟十 強印尼是東南亞地位舉足輕重的發展中大國。作為在二戰後才實現獨立的新興民族國家,60多年來,印尼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經曆數十載滄海桑 田,印尼逐漸變成了一個具有現代化基礎的地區大國。雖然面臨減少貧困等艱巨任務,但印尼的未來值得期待。
「小虎」曲折轉型
元氣逐漸恢復
印尼素有「赤道翡翠」和「千島之國」的美譽。其國土由分布於赤道附近的約1.75萬個大小島嶼 組成,陸海總面積約507.06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90萬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總數達到2.38億。就領土而言,印尼是世界第七大國;從人 口規模而論,印尼已成為世界第四大國。它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100多個民族,其中88%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地處 亞、澳大陸之間,北接馬來西亞,南鄰澳洲,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印尼遼闊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等資源,這使其 在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近現代歷史上,印尼是反帝反殖鬥爭的一面旗幟,是發展中國家尋求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者。印尼「獨立之父」、首任總統蘇加諾不僅領導該國實現了民族國家的獨立,在國際外交領域也十分活躍。
1955年4月,蘇加諾聯合中國、印度、緬甸等國,在萬隆召開了影響深遠的第一次亞非會議,使印尼以「新興力量」的姿態登上世界舞台。1961年成立不結盟運動和1967年成立東協時,印尼也是重要發起國和領導者,這些傑出的外交成就為印尼贏得了國際聲譽。
20世紀60年代末,印尼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1970至1996年間,年均經濟增速達到 6%,躋身中等收入國家,成為「亞洲四小虎」一員。但由於貪腐現象愈演愈烈等問題的存在,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經濟嚴重衰退,貨幣大幅貶 值。以此為契機,印尼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曲折轉型之路。1999年底,印尼經濟開始緩慢復甦。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外資、發展基礎設施、整頓金融體系、支 援中小企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印尼汲取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經驗教訓,展現出良好的「免疫力」 和抗壓力,政府出台了多項經濟措施來化解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六大經濟走廊,推動農業和製造業發展,出台一攬子稅收減免政策 等。這些措施讓印尼保持了較穩定增長勢頭,成為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應該說,歷經10多年恢複式成長,印尼已逐漸恢復元氣。
著力減少貧困
發展前景可期
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印尼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有利的自然條件和巨大的增長潛力。印尼擁有 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煤、錫等礦產資源,礦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豐富的土地、漁業等資源,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和富有競爭力的工作力市場, 這些都為其提供了相對於其他東協國家的較大競爭優勢。經濟發展長期保持在東南亞諸國前列,這也堅定了印尼引領東南亞的信心和雄心。
2010—2012年,印尼經濟增長率連續3年都在6%以上。根據時任總統蘇西洛在2011年 5月宣布的未來15年國民經濟建設規劃,印尼爭取在2025年進入世界經濟十強,2050年至少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強國。據世界銀行去年12月16日發布 的2013年GDP總量排行報告,印尼目前排在世界第十六位。
然而,同東南亞不少國家一樣,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制約印尼經濟增長的瓶頸。從全國範圍看,印尼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而依靠政府本身財力和建設能力難以滿足需要。與此同時,以資源和工作力密集型產品為主體的出口經濟,正受到越南、孟加拉國等擁有更廉價工作力國家的挑戰。
1990年以來,印尼基尼係數一路攀升,2013年達到0.41,貧富差距擴大已成為越來越嚴 重的社會問題。「許多印尼百姓並未從經濟增長中得到實惠。」印尼帕加加蘭大學經濟學系研究員阿里夫表示。以首都雅加達為例,摩天大樓組成的中央商務圈旁就 是破舊黑暗的貧民窩棚,名貴的跑車後面隨時可見沿路乞討、衣衫襤褸的窮人,這種「一個印尼,兩種世界」的景象往往讓初到印尼的人觸目驚心。
政府縮小貧富差距的方法是提供減貧方案,由國家減貧署分發社會保障卡、糧食補貼、貧困學生補 助、社會臨時直接援助及針對貧困人口的醫保計劃等。與此同時,採取擴大就業和加強能力建設等中長期措施,努力解決結構性貧困問題。據印尼國家統計局資 料,2009年以來國內貧困人口減少425萬人至2828萬人,貧困率約為11%。2013年,印尼失業率為6.25%。
然而,印尼發展速度仍難令國人滿意。
「貪污腐敗導致善款遭到挪用,管理機構執行力弱導致減貧方案無法有效落實,都是拖慢減貧步伐的 原因。」阿里夫認為,新政府需要大力創造就業機會、科學分配國家預算,在助推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民生,才能實現包容性、可持續增長。而且,政府對打擊貪腐 決不能手軟,要努力保持法治、秩序和穩定。
「印尼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來打破發展的藩籬。」印尼公務員莫哈表達了他的心愿。無疑,新總 統佐科威上任以來的成績讓人們看到新希望。2014年11月17日晚,佐科威通過全國電視廣播正式宣布調升燃油補貼價格的門檻,此舉預計將為國家財政節省 120萬億盾,這些資金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清廉、節約、高效也將是政府著力塑造的新形象。有消息稱,在2015年國家預算修正案中,公務差旅費將 從2014年的41萬億盾削減至25萬億盾,節省下來的資金將分配給各省為其他建設專案所用。
以東協為依託
推行平衡外交
隨著經濟逐步走出轉型的動盪期,印尼外交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進取姿態和全球視野,提升了印尼的 國際地位。首先,東協是印尼外交戰略的基石,獲得東協的主導權是印尼外交政策的優先任務。在東協一體化進程中,印尼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以東協為依 托,積極推行全方位的平衡外交,全面加強了與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等國的關係。迄今為止,印尼幾乎與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大國都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
印尼積極尋求發展與中國的投資貿易合作,2005年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4年建立全面 戰略夥伴關係。兩國簽署有投資保護、海運、避免雙重徵稅等協定。2009年,兩國央行簽署總額為1千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定。2013年10月,兩 國簽署經貿合作5年發展規劃,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定。2013年,中國和印尼貿易額為683億5千500萬美元。
「印尼擁有發展的一切要素,資金、市場、能源等,同時還擁有輝煌的歷史,它是東協的創始國之一、不結盟運動的宣導者之一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應當成為該地區的領導者。」莫哈表示。
佐科威時代印尼的外交政策會有什麼新方向?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東協「領頭羊」,印尼將繼續把外交重點放在建立互信、妥處糾紛上,建立東協共同體、探討制定東協發展目標、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重要課題上。隨著經濟實力增強,印尼外交將日益強調全球主義。
「印尼夢」可以從佐科威提出的「九大改革議程」中窺出一二。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姝伶認為,新政府希望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強大的民主國家。其中最顯著的是「全球海洋軸心國家」的倡議。這個設想將充分開發印尼長期以來被忽略的群島 特色,進一步加強印尼中等強國的地位。
現階段,印尼首要議程是增強東協凝聚力,促使其在地區事務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因此,佐科威領導 下的印尼可能會推動東協「向內轉」,在處理地區糾紛上,印尼將堅持對話,以外交而非武力解決爭端。在這一點上,佐科威提出推動「中等強國外交」的思想值得 注意,他強調南南合作以及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協作。
在地區政治、外交和安全領域,由於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湧現,美國實施重返亞太 戰略及大國關係的調整,地區政治安全形勢在變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不穩定因素。在新時期,如何繼續奉行大國平衡戰略,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是印尼外交戰略 需要重新審視和思考的關鍵。(中新網)24-1-15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52946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