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非當事人
內褲上老是莫名其妙出現灰白色的帶狀異物,廈門的李女士原本沒在意,突然有一天,她發現異物會動,嚇得差點暈過去。經過醫院確診,李女士是感染了牛帶絛蟲病。經過中藥驅蟲後,她竟排出一條長約2.5米的絛蟲。日前,李女士已經痊癒。
5月29日上午,三十齣頭的李女士神色緊張地走進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她手裡拿著一個小瓶子,裡面裝著一小段(1~2cm)灰白色的物體。李女士告訴醫生,她發現自己的內褲上有一個活動的灰白色異物,「我差點暈倒,快被嚇死了」。
醫生看到標本後,懷疑是絛蟲的節片。在與李女士詳細交流後,醫生得知,今年1月份,李女士到東南亞旅遊,吃了帶血絲的牛排。隨後,醫生詳細檢查了李女士帶來的標本,從中發現典型的帶絛蟲卵,第二天糞便檢查,也檢出了典型的帶絛蟲卵,最終確認李女士患上了牛帶絛蟲病。5月31日,李女士排出整條絛蟲,長約2.5米。
醫生介紹,李女士患絛蟲病,跟她在東南亞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蟲的牛肉有關。
牛帶絳蟲病
牛帶絳蟲病是由牛帶絳蟲成蟲寄生人體小腸引起的一種腸絳蟲病,又稱牛肉絳蟲病、肥胖帶絳蟲病。任何年齡均可患牛帶絳蟲病,最低年齡為10個月,最高年齡為86歲,但以21~40歲青壯年居多,一般男性多於女性。胃腸道症狀中以腹痛最為常見,見於半數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臍周或無固定位置;可為鈍痛、隱痛、刺痛、咬痛或燒灼感,少數患者可有腸絞痛。
病因
1.傳染源
牛帶絳蟲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習慣的地區和民族中流行廣泛,一般地區僅有散在感染。我國20多個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帶絳蟲病患者,但在若干少數民族地區,如新疆、內蒙、西藏、雲南、寧夏、四川的藏族地區、廣西的苗族地區、貴州的苗族、侗族地區,以及台灣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區有地方性流行。感染率高。牛帶絳蟲病的病原體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帶絳蟲病的主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
主要與當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在流行區,農牧民常在牧場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糞污染牧場、水源和地面。牛帶絳蟲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時,牛很容易吃到蟲卵或孕節而感染。喜歡吃生或是半生牛肉的人群也容易感染
吃牛肉還是要小心一些,別吃到不熟的牛肉,否則會染上牛帶絳蟲病。請幫忙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一起提高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5022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