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詩巫人不可不知的傳奇人物 ] 從魚販起家的「CCK冷凍大王」 張仕國

wjwong| 2015-07-17| 檢舉

憑藉3.4元馬幣本金的魚檔起家,張仕國傳奇的創業經歷,令他在馬來西亞詩巫被同行讚譽為「小販之父」。

「我常跟小販們講,行行出狀元,小販也可以做大生意,可以成為大小販!但有些時候,你既有本錢,又肯24小時拚命苦幹,為什麼還是不能成功?關鍵在於『不得法』。營運一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一定要有規模計劃、規模管理、規模經濟、規模知識,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備這些條件,就一定有機會成功。」張仕國說。

小魚販的大生意

傳奇,是從菜市場裡的一間小魚檔開始的。

1942年,張仕國出生於馬來西亞詩巫,祖籍福建省閩清縣白中鎮白汀村。在家中9個兄弟姐妹間,他排行第三。貧窮的家境,使他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懂得幫父母分擔家務——除草、耕田、割橡膠,樣樣都在行。因為善於開動腦筋、總結技巧,張仕國的勞動成果在同齡的小夥伴中格外出色,別人一天只能割出5片橡膠,他可以割出7片。

升讀中學後,張仕國努力擠出更多時間放在功課上,卻不想自己與學校的緣分已經進入倒計時。為幫補家用,母親被迫作出痛苦決定,在眾多孩子中選中了當時才上初中一年級的張仕國,要求他輟學跟隨父親在詩巫菜市場的魚檔里當幫手。

那是1956年,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年僅14歲的張仕國沒有抱怨過一句。他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在父親的指導下,肩挑、背扛地從批發商處搬運魚貨到市場擺攤販賣。如此學習經營了一年後,父親被當時所在的製冰廠選中升任經理,決意將魚檔徹底交給張仕國打理。臨走前,他留給兒子3.4元馬幣作為本金,並叮囑他用心經營。

「我十幾歲就當小老闆了!」正式接過父親的魚檔,張仕國心裡既歡喜又緊張,他擔心自己經驗不足無法勝任,然而內心強烈的奮鬥慾望,最終打敗了初出茅廬的忐忑。得益於父親之前積累下的良好營商信譽,張仕國在為魚檔上貨時不需要先行繳付貨款,只要待當天生意打烊後扣除盈利,及時返還本金即可。獨立上陣後的第一個月,就賺了一千多元馬幣。

這是一個令許多同行望塵莫及的數字,為與張仕國的攤位競爭,有人嘗試將市場內的3〜5個魚檔聯合起來,比拼生意規模,但缺乏組織架構的競爭在短期較量中尚可存活,時間久了,仍不敵張仕國親力親為、薄利多銷的口碑和誠意。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在保證魚貨品種對路齊全的同時,他絕對保證魚貨的鮮度,有時還會根據顧客的需求上門服務,並時常幫顧客做買菜的開支預算,童叟無欺。

就這樣,「阿國仔」的口碑在小魚販中越來愈好,生意也越做越旺,後來更開始涉足海產捕撈、魚蝦養殖與批發,不但在擺攤的菜市場「一家獨大」,店鋪還一路從詩巫擴展至砂拉越各地及新加坡。

眼看魚貨生意越發興旺,堅信「小販也可以挑起大買賣」的張仕國,開始不滿足於在菜市場的「小打小鬧」。為進一步擴大事業版圖,他特意前往日本學習先進的冷藏保鮮技術。「新鮮的海產不耐存放,如果沒有先進的冷凍技術,將極大影響海產品的質量,更制約我下一步的發展。」張仕國說。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時日本福岡的日中海產公司,正有意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尋找合作夥伴。收到消息後,張仕國主動與對方接洽,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合作意向,並將良好的合作關係一直維持到今天。

回國後,張仕國馬不停蹄地按原計劃推進,以最快速度在3個月內建起了一間廠房,即後來的「國水海產工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水」),並引進了日方有關保鮮冷凍海產、分級加工、裝盒、造型、速凍、包裝、裝箱、冷藏等一系列先進作業流程,迅速投產,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國水」不僅成為張仕國經營的第一家出口熟蝦到澳大利亞的亞洲公司,更獲得澳洲買方頒發的品質優異金牌榮譽獎。

1969年,時年27歲的張仕國,在自己的商業版圖上再下一城,創辦了砂拉越冷藏公司,並於1972年升級經營理念,分別註冊了砂拉越冷藏有限公司、古晉冷藏有限公司及美里冷藏有限公司。

一個日後叱吒東南亞及歐美的「冷凍王國」,雛形初現。

澳洲買方向張仕國頒發「品質優異金牌榮譽獎」

放眼全球 多元並舉

在正式「走出菜市場」創立公司後,張仕國繼續擴大生產,逐漸把水產食品加工廠從詩巫發展到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印尼,並最終拓展至世界各地。為保證產品質量,公司在每個市場的連鎖專賣店,都設有小型冷庫房和零售專賣貨櫃,在絕對保證魚貨鮮度的前提下才投放市場。「目前,專賣店的數量已經拓展至80間左右,我們的目標是開設100間以上。」張仕國說。

與此同時,砂拉越冷藏出品的、擁有符合國際認證的優質「海虹」牌海產品,還大量銷售至日本、美國、歐洲、澳洲、紐西蘭、韓國、中國等地。這不僅改寫了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海產業歷史,更為解決當地就業、增加稅收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尤為令張仕國自豪的是,一次,他趕往美國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竟在一個相當偏遠的小鎮看到自己公司的冷凍產品擺放在市場上銷售,那一刻,他再次提醒自己:小販只要肯努力,也可以成為「大小販」!

在海產業賺得盆滿缽滿後,張仕國將眼光投向了更為多元的商業領域。為迎合國際市場需求,他大力進軍家禽養殖業,以先進的技術完成幼雞的孵化、飼養、宰殺以及深加工,將「一站式」的生意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展開這門生意的初衷,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砂拉越州幅員遼闊,政府無法照顧到每所學校的日常飲食,吃壞肚子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們做海產起家,又熟悉先進的冷凍技術,不如帶頭讓『古晉』先做起來,讓孩子們可以吃到健康、營養均衡的雞肉。」然而,生意的初始狀態並不順利。張仕國說,由於跨入全新行業後人力不足,古晉流水線每天的作業能力僅為300隻雞。不得已,他開始四處尋覓農戶合作。

「我問農戶,假使你們養3000隻雞,可以賺多少錢?對方回答:一隻賺一元,可以賺3000元。我說,你每隻賺5毛,我讓你養3萬隻,這樣你可以賺1萬五千元,好不好?」張仕國的提議,令對方倍感訝異,連連搖頭說本錢不足。「本錢不是問題!你只要有充足的土地就好,我可以給你提供幼雞和飼料,定好收購價錢,你包賺,沒有風險。」張仕國的承諾最終令雙方握手成交。

就這樣,古晉很快走出了流水線生產能力不足的困境,不但憑藉優異的產品品質,拿到砂拉越州唯一允許對外出口的品牌許可資質,更在逐步完善後期加工產業的基礎上,將生意版圖拓展至雅加達和印尼其他地方。不僅如此,自發展養殖業以來,張仕國企業養殖的虎蝦、淡水魚、中華鱉以及各類市場需求的蝦種產品規模都在迅速擴增,其中淡水魚的招牌品種「富貴魚」與「永不老」,更由張仕國本人親自命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而在印尼打力根(Tarakan)飼養的有機老虎蝦,更憑藉「不喂食人工飼料、不使用抗生素」等純天然養殖方式,獲得德國Maturland有機認證機構的有機認證,並成為日本食品市場的特級(Premium)食品。

中央冷藏控股有限公司於1997年成功在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7年,古晉冷藏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央冷藏控股(CCK),在大馬股票交易所上市。對於跨入資本市場的全新發展階段,張仕國信心十足。「上市是公司發展的必經之路,如果跟不上時代,未來就會受到很大衝擊。因此我們決定將肉雞養殖與深加工的業務改組,儀仗農業合作,全面提升養殖技術,引進國際等級的優良雞種,從孵化至雞肉產品深加工,形成一站式的流水線作業,並適時申請上市。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企業內的股東及高級職員,全部有機會參與分紅;另一方面也在強化公平決策的氛圍下,鑄就了企業堅不可摧的凝聚力。」CCK於1997年上市後,業績每年都以雙位數增長。

另一方面,在全速推進水產、肉雞的養殖與冷凍深加工業務之外,張仕國還將投資眼光聚焦於房地產業。與許多地產同行在旺市大展宏圖的做法相反,張仕國選擇進軍的時機,恰恰是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

時值1978年,由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價格戰,最終演變為一場席捲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的金融危機,馬來西亞亦受到嚴重衝擊,許多企業經營者叫苦連天。張仕國卻乘借經濟不景氣的有利時機,大舉買進許多低價地皮,當經濟復甦後,利用這些地皮發展房屋建築業,賺得相當可觀的利潤。

80年代中期,經濟危機捲土重來,房地產業飽受衝擊。張仕國再一次動用大筆資金,「抄底」購入了一大批便宜的土地,並趕在1998年第三輪經濟危機來襲之前,成功賣掉超過90%的物業。

目前,張仕國領率的地產業務團隊,已經在古晉、民都魯、詩巫、泗里街、美里、亞庇各地建造了款式新穎的豪華半獨立式房屋、排屋、多層商店、工業店、超級大型購物中心等。其中相當重磅的、在沙巴亞庇承建的城中城(City Mall)現代化購物商場已經完工。商場包括8萬方尺的超級市場、1.3萬方尺的熟食中心、4000方尺的娛樂中心以及1萬方尺的書局,並配備有24小時安保管理和地下及露天停車位。除此之外,張仕國的地產企業,還在柔佛大量建造海景式豪華公寓、商場以及工廠,並在沙巴的保佛(Beaufort)建造了大量的高級公寓。

撐造船工業 樹華商品牌

在不斷縱深探索企業多元業務的過程中,張仕國的另一個「大動作」,是入股掌控了馬來西亞南昌造船廠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約有45年歷史的老牌造船企業。20世紀90年代末,南昌造船廠基於自身發展需求,希望擴充資金實力,但彼時高昂的銀行貸款利率,令公司股東望而卻步。早對船舶工業躍躍欲試的張仕國,主動聯絡各位股東,而後通過逐步向企業注資增股,漸漸成為享有控制權的大股東。

但幾乎在同一時間,張仕國除了打理已有的生意,還擔任包括詩巫福州公會主席、砂拉越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會長、馬來西亞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會長,以及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會長等管理要職,分身乏術。於是,前期他根據馬來西亞頒布的新經濟制度條例,遵循「企業必須保持30%馬來土著股權」的要求,指派了一位土著進入南昌造船廠擔任董事會主席,後因對方身體原因退任後,親自走馬上任擔任董事長,但卻依舊因為無暇打理具體業務,便將管理職權移交給一班董事經理。

直到2005年,張仕國的多項鄉會、社團職務陸續任期將盡,為將更多精力投放在船舶業務領域,他一一推辭了連任邀請,著手梳理南昌造船廠的經營現狀。彼時,情況並不樂觀,由於企業行政管理不對症,造船廠業務遲遲未上軌道。張仕國經過深思熟慮後,大刀闊斧進行業務改組。第一步,從修船做起。「理由很簡單,衣服破損,必須找地方修補,如果能修得跟原來一樣,一定可以在行業內立足。絕大多數用於深海捕撈的漁船,每隔5年都需要經歷一次大修,這便是南昌造船廠的業務契機,我們承諾,由南昌造船廠修補的船隻,質量在同行業者中遙遙領先,確保客戶不會因船隻的質量問題半路返航而浪費不必要的經費。」張仕國說。

南昌造船廠有限公司(美里)獲得馬來西亞政府頒發的2008-2009年度全國船運工業「特優獎」

張仕國榮獲馬來西亞福建聯合會「福建傑出獎」

修船業務果然把南昌造船廠激活了,相關營收不僅可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更一掃團隊內部的低迷士氣。2006年,張仕國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正式投資市場潛力極大的造船業。在擇定合作夥伴時,他想到了家鄉福建。

同年,張仕國與福建東南造船廠簽訂了1.7億美元的造船訂單合同,在當時,創下了福建省造船業50年來的單筆訂單額紀錄。2008年,張仕國帶領南昌造船廠再度與福建省冠海造船工業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建造了配備有世界領先的DP2定位系統的SK101海洋油台工程船,該船具有自控駕駛和在狂風駭浪中自動定位、自動安全靠泊碼頭的功能,在福建造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此項創舉令南昌造船廠獲得馬來西亞政府頒發的2008-2009年度全國船運工業「特優獎」,也讓張仕國榮獲馬來西亞福建工會頒發的全國傑出與楷模人物獎。

2011年,意識到時機成熟的張仕國,主導南昌集團通過反向收購新加坡上市中資企業鷹牌控股借殼上市,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獲得資本市場助力後,南昌集團繼續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憑藉高度透明的財務體系以及與投資者的良好溝通關係,於2013年榮獲新加坡最具透明度上市企業獎,更在具體的造船業務及品牌建設方面碩果纍纍。

2012年6月21日,在首屆「福船友誼獎」頒獎暨新船建造合同簽約儀式現場,張仕國代表南昌造船廠與福建船舶工業集團下屬的廈船重工和馬尾造船廠,分別簽訂了項目總額為7200萬美元以及1.1億美元的造船訂單。同時作為「福船友誼獎」的獲獎代表,他手握銀質「福船」模型獎盃致辭說:「這個榮譽特別有意義,它不僅代表了友誼,更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與福州的血脈鄉情將地久天長。」

2012年6月21日,張仕國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的福建省首屆「福船友誼獎」,圖為福建省副省長鴻捷序向張仕國頒獎

此言不虛。悉數雙方的歷次合作,自2006年至今,南昌造船廠與福建船舶工業集團已累計簽訂了上百艘高科技、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的合同,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已經成功交付使用。2013年,僅福建東南造船廠就交船16艘,這些海工船包括為鑽井石油平台服務的三用工程船、海洋供應船、300人居住舶、高科技多功能搭載DP2定位系統的200人工程船、170人居住舶等大型海洋工程船舶,造價從1000多萬至3000多萬美元不等。

此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張仕國帶領南昌造船廠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行業前沿水準的「重磅」船隻。當中包括聯手福建造船方投產的一系列具有世界頂級船建公司Wartsila Design提供繪圖的、配備有DP2定位系統的各類型號海洋工程船;以及在馬來西亞首次引進的、勞斯萊斯公司繪製且提供頂級配備的型號為UT755CD的高端系列船(該系列船已聯合福建造船方批量生產)。除此之外,南昌造船廠還於2007年首開先河、成功投產了馬來西亞首艘搭載高科技動力定位系統的鑽油台岸外支援船;並在2008年與福建造船方合作,完成了福建省首艘擁有DP2動力定位系統的高科技鑽油台工程船。

而在此基礎上更受業界矚目的作品,當屬2012年建成的、由Wartsila Design提供繪圖的馬來西亞首艘柴油及電動混合高科技鑽油台支援船。這艘船配備有可探入海底的「深海吊」等一系列頂尖裝備,而當中的最大亮點,是搭載了目前業界極為高端的水下機器人(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技術人員可以通過遙控裝置,操作這種水下機器人在深海完成十分精密的探測及水下作業任務。目前,該船已完成下水禮並正式交付使用。

除不斷打造高水準船隻外,南昌造船廠還在近年來嘗試與外國造船公司合作,改良並租賃先進的工作船給有需要的油田公司進行海上探油。「這是南昌造船廠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張仕國表示,通過這種與國際接軌的合作,南昌造船廠可以獲得更豐富、更前沿的行業資訊,並參與更深層次的全球化競爭。

當問及張仕國為何一路走來,會把南昌造船廠和福建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回說,血脈相連的情感原本就無可分割。「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一直叮囑我不要忘記自己的家鄉,假使今後有機會發展事業,一定要選擇福州,回家鄉儘自己所能作點貢獻。1986年,我第一次回到家鄉,隨行的還有兩位助手。那裡的水土和鄉親們都令我倍感親切,特別是友善的海關,絲毫沒有為難我攜帶大量西藥品入境。然而,家鄉當時的落後狀況也讓我分外揪心,我希望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海產養殖業,脫貧致富,而且我的平台都是現成的,營商風險已經被拉至最低。但遺憾的是,受制於當時中國尚未明朗的出口政策,計劃被迫擱淺。這是我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個結,現在有機會通過船舶工業拉動家鄉的經濟增長及製造水平,我當然會毫不遲疑。」

2013年9月27日,為表彰張仕國長期以來心系福建,為福建省船舶工業和福建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以及為增進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友好關係做出的努力,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第八屆福建省「友誼獎」。該獎項設立於1999年,每兩年評選一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為福建省經濟建設和科教、文化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友人和外國專家的榮譽獎項,2013年總計有15位獲得者。考慮到頒獎當天正值張仕國71歲生日宴會,其本人無法蒞臨頒獎現場,福建省人民政府還特地委託前往馬來西亞賀壽的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謝榮興為張仕國在生日宴會現場頒發了「友誼獎」獎章和證書。

接過榮譽的那一刻,張仕國感慨良多。他說:「目前,南昌造船廠聯手福建製造的海工船,正航行在全馬來西亞以及中東、印度、巴西、墨西哥、越南、泰國、中國、印尼、非洲、澳洲、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域上。未來,我希望整個世界有海水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們的船隻!」展望未來,張仕國表示,下一步除可能會大力發展海上鑽油台業務之外,也會開始著意打造南昌造船廠的自有品牌。「目前,南昌已經邁出第一步,獨立繪圖並研發了一種64.8米長、搭載DP2定位系統的高科技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第一批20艘正在加緊建造中。這是南昌造船廠發展史上的新紀元,未來,我們將加大自有品牌的研發力度,希望推出更多元化用途與型號的船隻。而在研發與製造的過程中,我們也承諾以綠色健康工業模式為導向,不破壞環境,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

2012年,南昌造船廠有限公司(美里)成功建造馬來西亞首艘柴油及電動混合鑽油支援船

情系桑梓 回饋社會

創業至今,張仕國集團已經發展成為集水產養殖業、冷凍鮮蝦產品加工業、多元化食品加工業、貿易代理、建築業、建材製造業、運輸業及造船業為核心業務的全球化企業集團,並已躍升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海產養殖及冷凍加工企業,張仕國本人亦因此被稱為當地的「冷凍大王」。

統率如此龐大的商業王國,張仕國一直非常關顧員工的心裡感受並重視員工的心理建設能力。在他的企業內部,凡中級以上的幹部,都會帶領自身團隊組成「工作坊」,由聘請的顧問老師牽頭指導,從學習自我肯定開始,逐步深入到激發潛能、自訂解決困難的方法和步驟等階段,以類似心理諮詢的技巧協助參與者不斷開發自身能力,並將心得逐步應用於實際工作。

與此同時,張仕國善待員工的舉措,也令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對公司抱有強烈的歸屬感。比如20世紀90年代末期,一場猛烈的金融風暴席捲整個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所受衝擊極為嚴重,貨幣大幅貶值。為幫助當地員工規避通貨膨脹帶來的巨大生存壓力,張仕國果斷將薪酬轉換為「硬通貨幣」美元發放給大家。不僅如此,在張仕國企業中供職的許多資深員工,都擁有了自己的住宅和小轎車,個別暫時沒有買到房子的,也可以在公司發展新建房屋計劃時優先選擇住房,不但可以按成本價成交,還會得到相應的貸款幫助。

制定所有這些人性化策略的初衷,都源於張仕國有關企業發展的獨到個人見解。「『企』字去掉『人』就剩下『止』,因此人才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籌碼。懂得傾聽,懂得授權,是把企業發揚光大的關鍵。」

正是基於秉持這樣的理念,目前,張仕國除擔任張仕國集團總裁、中央冷藏控股集團執行董事主席、南昌集團執行董事主席之外,已將公司的其他領導權責逐步移交給子女。與太太黃拔妃結婚後,張仕國夫婦一共育有三男一女,個個都是留洋歸來的商科高材生,目前都已成家立業,並已經深入到企業運營的各個關鍵部門。「孩子們留洋歸來,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未來的管理決策,除了要繼續將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考慮之外,也應當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施展平台。」

充分放權的張仕國,也得以有更多時間投入到自己關心的公益事業與社團宗親事務中去。近年來,他與太太不停奔走,到處設立獎學金與助學金,其本人不僅同時擔任詩巫衛理小學董事長、詩巫育德小學董事長、詩巫南江小學董事長等職務,為下一代的教育事業出錢出力,更在2013年9月設立了「張仕國基金會」,以1000萬馬幣基金為本金,幫助有需要的組織或個人。

張仕國榮獲「2008-2009年度福州市熱心公益事業茉莉花獎」

與此同時,自創業伊始,張仕國就勇挑鄉會組織的領導重擔。他從擔任詩巫福州公會主席開始建立聲望,逐步受託起領導大任,之後陸續成為砂拉越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會長、馬來西亞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會長以及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會長,也是歷史上首位同時擔任4個鄉會首領的福州人。

在擔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會長期間,張仕國力主在家鄉福州舉辦懇親大會,並費盡心血組織年輕的海外鄉親前往家鄉考察,促成投資興業,共贏互利。2000年初冬,由160多人組成的馬來西亞詩巫福州墾場100周年巡拜十邑訪問團,專程到福州十邑故土追尋祖輩足跡,感念先祖恩澤。2007年,張仕國還倡導設立了「世界福州人之窗」網站,旨在宣傳福州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同時還可以聯絡海外鄉親,獲悉世界各地福州人的動態信息。

在張仕國心中,鄉情永遠血濃於水。「福州人有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我們的先輩是靠『三把刀』(廚刀、剪刀、理髮刀)漂洋過海的,來到馬來西亞發家致富。現在詩巫已經成為新福州,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將福州本地的文化發揚光大。」除經常呼籲年輕一代同鄉要多講福州話之外,凡是對家鄉有益的事,張仕國總是不遺餘力,傾盡所能。

1991年他捐款12萬元人民幣籌建了福建白中鎮白汀村幼兒園,隨後,又捐資給家鄉籌建黃乃裳紀念館、建僑聯會、華僑大廈和張氏公會等。同時,張仕國還帶領世福總會十邑巡訪團成員向「海西春雨行動」捐贈了130萬元人民幣。2009年,為響應福州市人民政府重建福州鎮海樓的行動,張仕國個人捐獻人民幣50萬元;同年,他捐資百萬元支持福州市政府推動的「榕商聯村」扶貧計劃。2010年,他支持閩北抗洪救災;同年,在家鄉白中中學捐資興建白中中學教育大樓並設立「獎學獎教扶困教育基金」。為表彰張仕國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的行動,福州市政府特別授予他「茉莉花」銀質獎章。

如今,已陸續卸任鄉會一線領導職務的張仕國,仍然被海外同鄉尊奉為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永久名譽會長、世界福州十邑文物館發起人兼聯合創館單位暨領導人、馬來西亞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永久名譽會長、砂拉越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永久名譽會長、詩巫福州公會永久名譽主席。與此同時,他亦積極效力於宗親事務,同時擔任海內外張氏文物館創辦人、永久名譽顧問兼管理委員會主席、世界張氏總會永久榮譽主席兼創會人、馬來西亞張氏聯合總會名譽主席、砂拉越張氏公會會長等職務。

除心系鄉會社團、宗親事務外,張仕國於1997年至2002年間,還擔任詩巫中華工商總會總會長一職。在任期間,他頗有代表性的建樹包括:1997年4月10日,於總會第十五屆就職典禮上捐獻30萬馬幣設立「大專教育獎助學金」;1997年8月倡議成立旨在「促進砂拉越中區多元化經濟成長」的華商經濟結構;1997年11月正式推展總會官方網站,奠定商業發展新視窗;自1997年起多次帶領會員商家組織商業考察團出訪汶萊、緬甸以及中國內地、台灣地區等,引領華商放眼世界市場;1998年7月31日,推動成立太極氣功十八式健身班;1999年出資購買與總會大廈毗鄰的三間房舍,打通後進行聯合性全面裝修,於2001年全新亮相投入使用;1998年8月改革林子明文化館;1998年10月7日出任砂拉越中華工商聯合會會長;2001年9月,推動成立「途商統一行政管理中心」;2002年4月推動成立助理婚姻註冊服務中心;2002年9月成立柏理思學院,教授電腦維修技術課程……

一路走來,張仕國累積的卓越社會名望與地位,使他屢次獲得馬來西亞政府的特別嘉獎。1987年,他獲砂拉越州州長頒賜PBS勛銜;2000年,獲最高元首頒賜JSM勛銜;2001年,獲最高元首頒賜PJN勛銜;同年獲最高元首頒賜「拿督」稱號,夫人黃拔妃亦獲封「拿汀」稱號。此外,張仕國還曾被委任為馬來西亞國家經濟諮詢委員會(MAPEN Ⅱ)成員,並在2009年當選為「2009·中華十大財智人物」,親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參加頒獎典禮。而基於其對福建省經濟發展的推動性貢獻,張仕國還特別被委任為福州市政協海外特邀委員。

站在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商角度,張仕國分外珍惜當下巫、華、印三大民族和諧相處的社會氛圍。「目前馬來西亞的首席官員,都非常重視民族融合的問題。加上這裡是一片潛力極大的投資樂土,未來我希望可以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引進及落地生根貢獻一份力量,盡我所能,維繫馬中友好關係。」張仕國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4559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