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舉行的第11屆「投資大馬」大會,以及第26屆東協峰會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推銷大馬的良機,但是我們還有甚麼條件能夠招商引資?
首相納吉前一晚在社交媒體預告,會在「投資大馬」大會做出一些宣布,然而令人失望,他並沒有宣布新的投資獎掖和計劃,只是宣布維持公積金局會員年滿55歲可領全額公積金的政策,同時為了回應敦馬哈迪,還表示自己「完全不感到孤單」。
沒有新政策,如何引資、招徠人才?其實,外商選擇投資地點,已經不再過於重視獎掖,還要看整體環境,包括政府的效率、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政策的開放程度、治安以及國內是否有足夠的專才等等。
投資環境的優劣不能用嘴巴說,即使政府強調大馬的財務穩固、經濟成長數據亮麗、轉型計劃超標,外商還是會用眼睛和耳朵來觀察大馬的情況。
最近國內發生的一些事情是不利於招商,比如巫統黨員和居民在教堂前示威,要求拆下十字架,就讓外人覺得大馬的宗教情緒高漲。
大馬伊斯蘭發展局(Jakim)發出新指南,規定男性及女性觀眾在演唱會上需要分開座位、避免引起觀眾「過度的笑聲」,也與社會開放的原則背道而馳。
在民主進程方面,納吉違反了承諾,不只沒有廢除煽動法令,修改後刑罰更加重,一旦罪成就得強制性坐牢至少3年。
外商需要在一定程度自由的國度生活,如果言論、宗教自由受限,他們會失去安全感。
首相也強調,政府相關公司(GLC)正處於成功轉型的正軌上,但政府卻忘了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債務;政府不謹慎理財,又如何兌現降低債務及赤字的承諾?
此外,大馬也逐漸失去政治穩定的優勢,敦馬炮火不斷、要納吉下台,已經引發各種揣測,如果巫統分裂,將造成政治動盪。
外國媒體也報道馬哈迪炮轟納吉的事件,這影響了政府形象。
巫統領導人處於弱勢,社會日益保守,極端份子趁機搞事,也是外商不願意看到的。
投資氛圍的惡化,會使外資減少,最終受害的是人民;外商可以選擇離開,但老百姓卻與這個國家的命運緊緊相繫。
解決爭議、讓國家處於正軌中,外資自然會到來,也將保障人民利益,不幸的是,國家一直在空轉,許多資源浪費在不斷重複的問題中。
舉個例子來說,在發生銀行保安人員刺斃副經理,以及黑幫爭奪地盤放火燒保安亭的案件後,內政部又再一次表示關注保安人員的問題。然而,早在2013年10月23日,當一名印尼籍代工銀行保安員,開鎗打死一名職員,搶走45萬令吉的案件發生時,政府就言之鑿鑿要整頓參差不齊的保安人員。
數年前警方也展開逮捕令行動,上門逮捕未攤還交通罰單者,但是行動虎頭蛇尾,現在又聽說交警將在下個月展開新一輪的「逮捕令行動」。
政府的資源就是耗費在這些沒有效果、周而復始的行動中。國內新聞不斷循環、讓人熟口熟面,足以證明困擾社會的問題並沒有根除,官員很多時候是在窮忙。
官員尾大不掉、決策無法有效執行,國家就一直在兜圈子。政府推出一個接一個的藍圖,數據是很漂亮,自我感覺也美好,但政府公信力和民眾信心卻一路走低。
現在政府又勾畫第11大馬計劃的美景,包含高收入、包容性及可持續性,但國家已被各種問題淹沒,還能相信嗎?
分享來自【星洲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3297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