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3天一次,現1天3次還不能滿足她。
30多歲、從事服務業張小姐,與先生結婚多年,育有一子,最近她變得聒噪易怒,睡眠減少,特別是不分日夜要和先生上床求歡,先生帶她就醫,確診張小姐罹患躁鬱症,用藥後病況改善,但最近她又變得「需索無度」,春心盪漾的她,將先生「煩」到夜夜難成眠。
無奈的先生日前半夜將她到急診,才知是因張小姐自行停藥,高張慾火才又被重燃。
收治張小姐的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胡學錦說,張小姐的症狀表現是躁鬱症的躁症症狀,躁症發作時,一般稱為「桃花癲」,除情緒過度高昂易怒,講話滔滔不絕,行為忙碌,睡眠減少外,也有病人出現性慾高張的症狀。
胡學錦醫師(左)提醒有情緒困擾患者應就醫並定回診。
胡學錦說,有時會發現燥鬱症病人性需求異常增加,需索無度,甚至原來內向的個性,突然變得愛交朋友,並發生危險的【性.行.為】,才知道病人擅自停藥, 造成疾病復發,影響判斷力,導致衝動控制不佳,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
胡學錦說,這類躁鬱症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在急性期,藥物治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是臨床上常見的狀況是 : 病人經治療後一但病情好轉,便自行減藥、或立即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像張小姐這種情況,就需馬上重新服藥治療。
藥或停藥之後疾病再復發,就需考慮繼續藥物治療。
確實也躁鬱症患者僅發過一次病,停藥後未再復發的情況,但這是極少數,躁鬱症患者過了急性期,病情穩定之後可視臨床狀況和醫師討論將藥物漸漸減少,嚴謹的醫學研究中發現精神疾病的治療,以藥物合併非藥物治療之效果是最好的。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和美國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躁鬱症病因在於患者大腦中一種蛋白質異常,這一研究或將有助於找到新的躁鬱症治療方法。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因腦功能失調引起的兼有躁狂和抑鬱發作的疾病,表現為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這種情緒波動起伏較大,持續時間長,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生活與生理功能。躁鬱症治療常用藥碳酸鋰對不同患者效果差異較大,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院人員和美國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的同行利用躁鬱症患者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研究發現,患者腦部的腦衰反應調節蛋白-2(CRMP2)的異常與躁鬱症發病相關。在使用碳酸鋰治療有效的躁鬱症患者大腦中,CRMP2蛋白在治療前磷酸化明顯,使用碳酸鋰後,CRMP2蛋白的磷酸化得到有效抑制。
研究人員還在動物實驗中確認了同樣的機制。他們認為這一發現有望幫助開發躁鬱症新療法。
治療原則
1. 綜合治療 應綜合採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治療手段,以提高療效、改善依從性、預防複發和自殺、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2. 長期治療 由於雙相障礙常呈慢性病程,不可避免地具有終生反覆發作的傾向,因此需要長期治療。
藥物治療1. 躁狂發作的藥物治療(1)心境穩定劑A. 鋰鹽 臨床上常用的碳酸鋰,是治療躁狂發作的首選藥物。既可用於急性發作,也
可用於緩解期的維持治療,總體治療有效率高達80%。
B. 抗驚厥葯 主要有丙戊酸鹽和卡馬西平,丙戊酸鹽控制躁狂發作的療效與鋰鹽相當。
(2)抗精神病葯
經典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氟呱啶醇,以及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奎硫平、利培酮及氯氮平等均能有效控制躁狂發作的興奮癥狀和精神病性癥狀,常與心境穩定劑合併使用。2. 抑鬱發作的藥物治療雙相障礙抑鬱發作可單獨使用心境穩定劑治療,急性期可選用鋰鹽或拉莫三嗪等藥物治療。單用心境穩定劑治療的好處在於轉躁風險較小,但其抗抑鬱作用相對較弱,因此可考慮合併抗抑鬱藥物治療,不宜單獨使用抗抑鬱劑治療,否則有轉躁可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電痙攣治療對於急性重症躁狂發作、嚴重的抑鬱發作以及心境穩定劑治療無效者具有良好的療效,一般每週2~3次,8~12次為一療程,治療中及治療後仍需維持藥物治療。疾病預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有好的預後;病程長、複發次數多、有家屬遺傳史、服藥依從性差及社會支持差,則預後不理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8697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