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安徽省近年來新興一個工作,民眾在夏季會在白楊樹一公尺高的地方貼上一層膠布,隔天就能大賺一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原來這些民眾捕抓的,是當地夏季美食「夏蟬」的幼蟲,當把膠布貼在樹上時,因為膠布太光滑,幼蟲無法繼續往上爬,就可以捕抓到許多的幼蟲,而這些幼蟲可是價值不菲呢!估計一個晚上可以捕捉到的蟬大概有五到八斤,每斤賣給路上的小攤販能賣170塊台幣左右,有時候也會賣給飯店,每一位抓蟬的村民在整個夏季大概能賺到台幣五萬塊以上。
小攤販通常是將蟬清洗乾淨後油炸,但由於豐富的蛋白質和保健功效,現在這道佳肴的價格還在不斷飆升,新鮮的幼蟬在當晚就能賣個精光,而除了中國安徽省外,在東亞、東南亞也都有很多國家吃起了昆蟲,常見的例如蝗蟲、蚱蜢、蟋蟀等等,只是養殖還不盛行,大部分的昆蟲都會有些土味,所以通常都是以油炸處理。
而除了亞洲地區,其實「吃昆蟲」這件事也漸漸成為了一種世界趨勢,許多國際組織都不斷推廣吃昆蟲的好處,希望能改善未來「糧食缺乏」的問題!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表示,到2050年時,全球人口估計將達到九十億人,因為人口快速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量將增加70%,照目前糧食生產率,人類糧食未來可能會短缺。並且,人類對攝取肉類的需求大,但生產肉類對地球會造成巨大影響,生產肉類的碳排放量非常高,導致全球暖化日益嚴重。
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開始在世界大力推廣食用昆蟲,他們強調昆蟲是「環保又永續」的糧食,昆蟲含高蛋白質、維他命和胺基酸,假使要產生相同含量的蛋白質,蟋蟀僅需牛的六分之一、綿羊的四分之一、豬或雞的二分之一的食物量即可生產相同數量的蛋白質。
此外,昆蟲可將兩公斤飼料輕易轉換為一公斤的體重,牛則需要八公斤的飼料才能轉換成一公斤體重。並且,昆蟲對飼料要求低,只需要餵食廚餘、堆肥等,就能產生優質蛋白質,因此自2003年開始,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著手有關於食用昆蟲的課題,希望人們能漸漸接受吃昆蟲這件事!
其實昆蟲只是看起來有些可怕,料理過後還蠻美味的呢!下次如果有機會,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喔!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8521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