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袖珍小學」:1個老師6個娃一個都不能少
在山東濟南南部山區西營鎮
有這樣一所「袖珍小學」:1個老師6個娃組成了一個班,撐起了一所學校。
趙曉 攝
走進位於藕池村的藕池小學,教學樓正前方印著「學做好人」的宗旨,十分引人注目。樓前有序擺放著滑梯、蹦床、籃球架等休閒設施,安靜地等待著孩子們下課。
趙曉 攝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教室里,6名學生正在一位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讀一年級語文課本。孩子們眸子晶亮,透著天真的童趣和對知識的渴望。
趙曉 攝
今年59歲的孫繼平從教40餘年,是藕池小學唯一固定的授課老師。
他一肩擔起了一年級語文、數學、思想品德、校本等課程。而音樂、體育、美術課則由附近南營小學的「走教」老師按照課表定期來教授。
趙曉 攝
「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雖然學生數量少,但不能讓他們在學習上掉隊」。每天早晨7點孫繼平準時到學校開門,在教室里等著村裡的娃娃來上課,數十年風雨無阻,堅守在這三尺講台上。
在偏遠學校里,老師是孩子們的眼睛,帶孩子認識世界。
今年6歲的范靈雪是藕池小學六個學生中的一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十分積極,她說自己喜歡上學,也很愛老師,跟著老師能學到知識。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和爺奶在家照顧她。問及有什麼新年願望,范靈雪有些害羞地說,「團團圓圓」。
趙曉 攝
與范靈雪同歲的閆興哲是個靦腆的男孩,他爸爸也常年在外打拚。每天早上7點,天未亮透,媽媽便帶他走大約半小時路程到學校讀書,「我最喜歡上語文課,能認識很多字,還能背課文」。每到課間休息,他最愛和同學一起玩老鷹捉小雞。
趙曉 攝
學校只有6名學生,老師熟悉所有孩子,也了解每個孩子家裡的情況。除了教授知識,孫繼平也關心孩子們的生活。每到周末,他會沿著蜿蜒的山路去學生家裡拜訪,看看孩子們完成作業情況、家裡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
村裡有很多家庭,兩代人都是孫繼平的學生。「鄉里鄉親我都熟悉,我留在這裡教學比較合適」,孫繼平說,孩子年齡小,父母又為了生計在外打拚,需要有這樣的學校來照顧和教育他們。
孫繼平談到,藕池小學自上世紀60年代便存在,前後遷址三次。從最初簡陋的教學設施,逐漸改善為如今寬敞明亮的教室、完善的休閒場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等。
趙曉 攝
上世紀80年代學校人數最多,有學生一百餘名、老師七八位。但隨著藕池村學前兒童同打工父母到外地讀書,教育資源整合,藕池小學二年級以上學生被合併到附近南營小學上學。出於安全考慮,一年級學生就近在藕池小學就讀。
「一個也不能少,每個孩子都不能放棄」,孫繼平說,遇到成績落後的學生就單獨補課,不讓他們掉隊。孩子們都很爭氣,整體成績在全鎮小學排名位於上游。之前教過的很多學生現在也有不錯的出路。
濟南南部山區社會事務管理局西營鎮教育辦公室主任段秀倉透露,濟南西營鎮村莊分布較散,且位於山上,年幼的孩子上學不便。鎮上現共有6所這樣的「袖珍小學」,當地管這樣的學校叫「教學點」,藕池小學人數最少。但在辦學質量和設施配備上絲毫不落後。
趙曉 攝
「藕池小學目前有3名留守兒童,學校專門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室,定期聘請專家,從孩子心理、學習方法、生活習慣上加以指導。還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共同學習對留守兒童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段秀倉說,唯一困擾的是,孫繼平老師明年便到退休年齡,缺少年輕老師前來延續教學。
孫繼平在採訪的最後告訴小新,他對這所學校的感情很深,待得時間久了,愈加不想離開。
不管有多少阻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無論學生數量有多少,一個也不能掉隊!(趙曉)
[責任編輯:叢芳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7833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