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對GAY的25個誤解

少帥| 2017-08-14| 檢舉

直男對GAY的25個誤解

誤解1:同性戀是西方傳來的麼?

有些中國人認為,同性戀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腐朽的生活方式,改革開放前中國根本沒有。殊不知,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有關同性戀的典故就已不絕史書。從《商書》、《周書》、《詩經》,到《戰國策》、《漢書》、《北史》等等大批古代典籍中,均可以找到有關同性戀的愛情典故。在古代帝王名士中,同性戀或雙性戀者也為數眾多,包括衛靈公與彌子瑕、齊景公與羽人、魏王與龍陽君、漢高祖與籍孺、漢文帝與鄧通、漢哀帝與董賢、苻堅與慕容沖、明正德帝、鄭板橋、袁枚、楊秀清等等,甚至連家喻戶曉的《紅樓夢》中都有大量描寫同性戀的情節和文字。

總而言之,同性戀是古今中外任何文明中都存在的正常的現象。所以,說同性戀是從西方傳入的童鞋們,該惡補一下中國歷史了!

彈簧夾、啞鈴、沙包$48起萊爾富取貨免運

Sponsored GetSport運動休閒館

誤解2:同性戀者只有男人?

當然不是,這個世界上既有男同性戀者,也有女同性戀者。相比於男同性戀群體,中國女同性戀群體更加隱秘,社會可見度更低。

誤解3:同性之間愛難道不噁心嗎?

性,無論是發生在異性之間,還是同性之間,都不應當是低俗、骯髒、罪惡的代名詞,而應當是美好的、愉悅的和令人滿足的。

如果只要談到性你就覺得噁心,這說明你並沒有以一種正確的、積極的和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性。但如果只有談到同性性行為時你才覺得噁心,那只能說明你仍然不了解同性戀,無法以一種正常的眼光來看待這一現象,或者是因為你對同性戀仍然有偏見,而這種偏見的形成可能跟社會、文化、家庭教育和個人經歷等等相關。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所不提倡的,你可以不支持,但你必須允許和尊重他人和你不同。

這樣想吧,你最愛的食物有可能對你來說很美味,但有的人可能會吐呢!

出國省旅費 國外消費免1.5%交易服務費

Sponsored 玉山銀行

誤解5:同性戀會導致世界滅亡?

有一些人反對同性戀的理由是,如果人人都是同性戀,那人類就絕種了,世界就會滅亡。這種假設的荒謬性在於,它不僅違背了起碼的科學常識,而且是在散布仇恨言論。在古今中外的任何文明中,同性戀都只佔人群的很少一部分,且這一比例是固定不變的。無論一個國家對於同性戀者是嚴苛還是寬容,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ta們,ta們都在你的身邊,不增不減。

同性戀不是疾病,更不會傳染,你大可不必擔心明天早上起來人人都變成了同性戀。另外,人類的性行為早已不是單純以生育為目的的了,更何況同性戀者也可以通過收養或試管嬰兒(醫學上稱為「輔助生殖技術」)延續下一代。目前人類的核彈頭數量夠把地球毀滅好幾次了,這種事才真正值得你擔心吧!

台灣有大半青年的薪資不到3萬,你認為原因是?

Sponsored 聯成電腦

誤解6:跟異性睡覺可以治療同性戀麼?

同性戀的成因至今成謎,但科學界普遍認為是基因和環境等因素共同造成的正常性傾向,不需要治療,更不可能被「糾正」。大多數同性戀者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自己被同性吸引,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和異性交往後,才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的。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跟單親、母親強勢或戀愛失敗等無關。

大部分的異性戀者在發生性關係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性趣在誰身上,同樣地,同性戀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均被同性所吸引,這跟是否發生過性行為無關。換言之,你的性傾向指的是在身體上和情感上吸引你的是誰。況且也有的人不是同性戀或雙性戀,依然可以跟同性發生性行為。所以是否與同性發生性行為並不是判斷同性戀的標準。

如果在看了上述的話,你仍然有所疑問,那麼我們不妨反問:你沒有和同性發生過性關係,你怎麼知道自己是異性戀的?

誤解7:成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是一種選擇嗎?

有些人將同性戀或雙性戀視為一種可以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你可以自主選擇你的性傾向,但同時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你一定是天生的。喜歡同性還是異性,只是你內心深處的感受,僅此而已。為什麼沒有人問異性戀的成因的呢?

【腳臭有救了】上了一整天的班,回到家你脫掉的是襪子還是鹹魚?

Sponsored Footer機能除臭襪

誤解8:同性戀是不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中國文化崇尚對立又相聯的陰陽自然觀,但是世界上很多事情,並非是非黑即白的。同性戀是人類的性的一個自然部分,那些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惡的想法往往是基於文化、傳統或者宗教信仰。

從醫學或精神病學的角度來看,同性戀是一種完全正常的人類性傾向。世界上主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精神病協會和美國心理學協會,都認同這一立場。近年來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同性戀恰恰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人類中有同性戀,很多動物中也有。有記載的同性戀動物已經有3000多種,包括昆蟲、魚類和哺乳動物等,從大象到海豚,從黑熊到水牛,不一而足,你甚至可以觀察到狗狗之間的同性戀哦!

誤解9:同性戀可以被治癒嗎?

同性戀或雙性戀不是疾病,所以根本就不應該被治療。至今我們都沒有科學依據證明一個人可以藉助治療,從同性戀變為異性戀。

誤解10:如果同性戀者結婚了,是不是就證明被「治好」了?

性傾向是無法改變的。同性戀者不會因為某一特定經歷而成為異性戀,就像異性戀不可能變成同性戀一樣。大多數已婚的同性戀者,是在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下不得已和異性結婚,ta們過著被謊言充斥的雙重生活,因為婚姻並不會改變ta們的性傾向,ta們只是在控制和壓抑自己而已。

誤解11:同性之間只有性沒有愛?

兩個性別相同的人陷入愛河,除了ta們的性別相同之外,ta們的感受和異性情侶沒有任何區別。同性之間也有真愛,ta們也會很甜蜜,可能為了愛情而不顧一切;ta們之間也會有爭吵,像任何一對戀愛男女們一樣爭個臉紅脖子粗;ta們如果分道揚鑣,同樣體會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總之,愛情不分年齡,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膚色,同樣,不分性別。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許多悽美的同性愛情故事。比如戰國時,有兩位頗有名望的士人,一個叫潘章,一個叫王仲先。雖然同為男子,卻一見鍾情,不但相依相守,而且果然同生同死。人們雖然對他們的同性戀情各有看法,卻都為他們之間的真情所感動,於是將他們合葬。後來墓上長出了一棵枝葉繁盛的大樹,枝枝相抱,葉葉相對。世人遂將此樹稱為「共枕木」。認為他們之間的情意感動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後人。

在中國當代,2006年《魯豫有約》欄目曾報道過一對四川同性伴侶李倫佐和鞠佳仲,他們相守20餘年,自製「結婚證」發誓一生廝守,他們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同志圈一度被譽為佳話。

誤解12:同性戀是別人家的事兒,跟我沒有關係

同性戀者人口比例目前並無定論,國際上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在2%到5%之間。若我們以中國人口有14億來計算,同性戀者的數量應當在2800萬至7000萬之間。

有一種說法稱,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同性戀者。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但卻形象地說明了,同性戀者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ta們可能是你的子女、父母,甚至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ta們也可能是你的同事、老師、同學和朋友,你之所以感受不到ta們的存在,是因為ta們在你的不知情外,可能有著隱秘的另一面的生活。你所應該做的,就是不應該再繼續對這個群體視而不見,或者以為是別人家的事兒。對「別人家的事兒」抱以尊重和理解,我們的社會就能少些戾氣和不寬容,等這些「事兒」發生在你的家中時,你才能得到同等的禮遇和回應……

誤解13:同性戀是不是道德敗壞?

由於歷史的原因,過去中國的媒體和出版物常常將同性戀與吸毒、賭博等相提並論,視之為一種墮落的生活方式,這種對於同性戀者的污名化,影響了很多50後到80後的中國人。不節制的毒癮和賭癮,已被納入精神病病種之列,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介入。但是,同性戀並不是對同性的一種癮,而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嚮往和慾望,同性戀不是心理疾病,更不需要治療。

任何一種性傾向,都和道德無關。我們總是習慣於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但往往基於什麼道德標準都說不清,更何況這種道德標準本身可能就有問題。如果你是異性戀者,如果你認為同性戀是不道德的話,那麼,你的這種針對另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厭惡、仇恨乃至暴力,就一定是道德的嗎?

誤解14:同性戀者是不是越來越多?

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趕時髦的生活方式,會引導青少年「步入歧途」。近20年來,隨著中國社會不斷走向改革開放,再加上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使同性戀議題越來越多地進入公共視野,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敢於現身說法,以至於給有些人造成同性戀者越來越多的假象,同性戀也被視為一種新潮和時髦的象徵。

但是,迄今為止,全球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社會和媒體的寬容會增加同性戀者的比例,或引發青少年的大規模效仿。無論在一個極端保守的社會,還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國度,同性戀者的人群比例都相對固定。唯一的區別在於,在前者的社會中,大多數同性戀者都會隱瞞自己的性傾向,而在後者的國度中,大多數同性戀者可以生活得更加輕鬆。

誤解15:是不是那些偽娘和假小子都是同性戀者?

和異性戀一樣,不是所有的同性戀者都長一個樣、行為舉止都相同。有的同性戀者可能會符合一些性別模式,但還有很多人並不符合。同性戀存在於各類人群之中——不論年齡、種族、國籍、職業、社會經濟地位等。

然而另一方面,據說有的同性戀者對於辨別他人是不是同類有著超強的直覺,他們會注意到一些非常微妙的信號——這種雷達般的能力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同志雷達」,當然,「同志雷達」是否真的管用,就要因人而異了!但我們該做到的,是不應再以條條框框似的性別模式來看待身邊的人。

誤解16:跟同性戀者做朋友會不會被「掰彎」?

你不可能被「掰彎」,就像你不能「掰直」一個同性戀一樣。而且,就算可以被「掰彎」,同性戀者又不是傳銷人員,不會發展你成為「下線」的!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是異性戀者,你也不可能每見到一位異性就會有非分之想,同性戀者同樣如此,所以不要再自作多情啦!

當然,有些同性戀者說,他們正是通過某個特定的人或某次特別的經歷才確切地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的。然而,這也不意味著這些人或事就把他們「掰」成了同性戀,而可能只是激發了他們潛藏已久的同性情慾罷了。大部分的同性戀者都說他們是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的性傾向。

誤解17: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是戀童癖?

同性戀和戀童癖無關。戀童癖者當中既有同性戀者,也有異性戀者。

誤解18: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有愛滋病?

在世界各地,任何有過無保護的性行為的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或別的什麼性別的人,無論同性性傾向者、雙性性傾向者或異性性傾向者,都有可能感染HIV或患上愛滋病。雖然男同性戀者是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但並不代表每個愛滋病毒感染者都是同性戀者,或簡單地將愛滋病和同性戀劃等號。

據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達43.4萬,性傳播已成為絕對主要途徑。在同年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人群中,異性性行為傳播佔69.1%,同性性行為傳播佔20.8%。可見,異性戀者才是感染和傳播愛滋病毒的主要人群。但無論是異性戀者、同性戀者還是雙性戀者,都應杜絕不安全的性行為。

誤解19:同性戀者是不是都很淫亂?

如果判斷所謂「淫亂」的標準是指性伴侶數量的話,那麼迄今為止,中國並沒有權威科學調查能夠表明,同性戀者的性伴侶數量一定超過異性戀者。在國外,多數調查報告顯示,雖然男同性戀者的性伴侶數量的平均數超過男異性戀者,但中位數(中位數是指一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排列,處在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它能反映一組數的一般情況,特點是不易受極端值的影響)與異性戀者的相差無幾。

通俗地講,就是雖然一小部分男同性戀者的性夥伴數量可能極端地高,但是大多數男同性戀者的性夥伴數量和異性戀者沒有什麼區別。另有研究表明,男同性戀者和男異性戀者的性慾強度相當,性伴侶數量平均數的差異的一個可能原因在於,男人通常比女人更喜歡隨意的性關係。所以,所謂的「淫亂」既可能發生在異性戀者中,也可能發生在同性戀者中。同性戀者並非如外界所傳言的那樣,一定有很多的艷遇。的確,有一部分男同性戀者的性伴侶數量很高,但他們並不能代表同性戀者的全貌,不要相信某些媒體的負面渲染,更切莫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誤解20:同性戀者是不是都愛易裝?

可能你曾經在同性戀酒吧或國外的同性戀大遊行中,看到一些外表誇張的「變裝皇后」和「變裝國王」。Ta們易裝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或者是想效法展示異性之美,有些只是為了吸引目光。其實,易裝現象既存在於同性戀群體中,同樣也存在於異性戀群體中。雖然ta們均是通過穿異性的衣服和打扮來展現風采,但ta們的性別認同均為出生性別,即男人認為自己的真實性別是男性,女人亦然。

易裝戀者和變性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易裝戀者指的是習慣性地穿著另一個性別服裝的人;而變性人則指通過性別重置手術改變出生性別的人,但ta們均可以統稱為跨性別者。並非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愛易裝,就像並非所有的異性戀者都愛易裝一樣。

誤解21:同性伴侶間是不是也有「老公」和「老婆」之分?

中國人一談到戀愛或婚姻,就自然想到「男耕女織」或「男主外、女主內」等各負其責卻又相互互補的性別模式,這是傳統觀念中對於男女性別的角色分工。但如果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相處,情況又會怎樣?這個要因人而異,有些同性戀者會根據發生性行為時的主動和被動的角色稱呼對方為「老公」和「老婆」,有的則是根據性格的強勢或弱勢而定,也有的互稱對方為「老公」和「老婆」,還有人根本不喜歡這種角色的分工,不一而足。

總之,這些性別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也會隨著雙方關係的波動而發生變化。

誤解22:同性戀會不會遺傳?

雖然同性戀的成因至今尚無完整的證據證明,但大多數科學家均認為性傾向的形成是天生的,但並非可遺傳的。很多人反對同性戀者收養或代孕,因為他們認為同性戀者的小孩也一定是同性戀性傾向,但迄今同樣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同性戀者的後代比異性戀者的後代成為同性戀者的機率更低或更高。這意味著,跟異性戀者一樣,同性戀者生育的後代,有可能是同性戀者,也有可能是異性戀者。

誤解23:同性戀者是否具備撫養兒童的能力?

一些人認為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兒童出生和成長的最佳環境,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代社會的家庭模式已逐漸走向多元。同性戀者除了性傾向和異性戀者不同外,在撫養孩子的能力方面差別不大。國外甚至已有研究表明,同性戀家庭的孩子的健康指數和家庭親密感指數比異性戀家庭的孩子更高。

誤解24:同性戀者這麼高調,TA們到底想要什麼?

對於有些同性戀者來說,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找到另一半,就是ta們理想的生活。另外一些同性戀者,期待能夠通過行動改變社會,呼籲民眾能夠給予同性戀者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並賦予ta們與異性戀者等同的權利和福利,比如結婚權、收養權、繼承權以及病危簽字權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其實,ta們要求的並非額外的安排或過多的權利,只不過是可以與異性戀者一樣,自由、平等和有尊嚴地活著。這是ta們應得應有的公民權。你之所以會認為ta們過分高調,是因為你尚沒有意識到ta們的權利缺失。一個良性的社會,理應給予少數人發聲的機會。

誤解25: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和重視同性戀議題?

有些人可能會想:「同性戀是少數人的事,跟我沒有關係,我為什麼要關心?」

事實上,同性戀議題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關乎到每個公民福祉的公共話題。對於同性戀人群來說,社會對於同性戀議題的正面關注,可促進科學信息的有效傳播,消減對同性戀者的偏見、仇恨這種社會壓力,為同性戀者營造寬鬆的生存環境,增加同性戀者的社會可見度,降低同性戀者的自殺率,改善整個群體的精神面貌,並提高同性戀者的幸福指數等。

對於全體公民來說,社會對於同性戀議題的正面關注,可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激發社會的多元活力,挖掘同性戀文化背後的潛在商機(粉紅經濟),遏制愛滋病傳播,並減少「同妻」或「同夫」(同性戀者的異性戀伴侶)現象造成的悲劇等。同性戀議題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關注LGBT人群的權益,同樣是現代公民的社會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6020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