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戀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心的恐懼感男同性戀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心的恐懼感
男同性戀在生存方面最大的問題在於「自我內心的恐懼感」,因為社會的歧視,周圍人的唾罵,讓我們感覺到看不見未來,沒有希望的人生當然讓人感覺到恐懼,這是目前中國男同性戀最大的問題所在。那麼如何讓自己消除這種恐懼感呢?小編認為只需要兩個步驟,這兩個步驟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非常難。
第一:首先必須讓自己變得堅強起來,不去看,不去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天塌下來又如何?有很多人陪著呢!過好每一天!
第二:必須有一個很好的人生規劃,包括事業和生活,並且很好地去實現它。每個人的理想都不一樣,有些人想當官,有些人想成名,有些人只想做一名清潔工,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就OK,並且為自己的目標付出實際行動,小編相信,真心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只有當我們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看得見未來,內心才不會感覺到茫然,才不會無所適從,才能產生安定感!只有這些都具備了,才能真正消除我們內心的「恐懼感」!!
小編喜歡大家留言,歡迎說出你的想法!
總之,每個男人必須通過同性社會關係來「贏得」 其男性氣質,而他投身同性社會關係的意義和輸贏成果都會在其男性氣質上彰顯。麥可·S。基梅爾在論文《作為恐同症的男性氣質:性別身份建構中的畏懼、羞恥與沉默》的第五部分「作為同社會規約的男性氣質」中專門論述了二者的關係,並得出了和塞吉維克一致的結論,可以作為佐證:「男人需要證實自己的男性身份,而男性身份的證實需要獲得別的男人認可。這種同社會規約與性別歧視是互為因果的。當男人在男性社會等級中往上爬的時候,他把女人僅僅當作一種流通工具,別的男人的評價才是關鍵。」基梅爾接著說,「男性氣質是一種同社會規約。我們考驗我們自己,建立英勇的偉績,挑戰極大的風險,只因為我們指望別的男人承認我們的男性身份。」

由於「同性戀」和「恐同」這一對名詞在其任何化身之下都是歷史構建,由於它們很可能強烈相互關注,採取互聯的或相互反映的形式,由於它們的鬥爭戲碼很可能是心靈內部的、制度內部的乃至公共的。所以,有時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男性恐同者中的一些人,他們的恐同心理恰恰是壓抑自身對同性渴望的結果。——20年前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一起恐同仇殺案可作為這一論點的佐證:法官後來的調查發現,恐同的施害者中有一些人就存在潛藏的同性戀欲情結,有罪犯坦承說,他是為了向異性戀男性同伴證明自己的異性戀身份或男性氣質進而將同性戀者作為攻擊對象。
美國最大的「反同性戀」團體主席錢伯斯高舉10多年反同性戀大旗後,錢伯斯終於演不下去了,他於對外坦承自己一直愛的是男人,這些年來從未變過,同性戀治療根本沒用,同性戀權利團體讚揚他「勇於認錯、面對自我,這才是真男人」但昔日戰友反同性戀宗教團體卻酸酸地說:「感謝上帝的慈悲,『猶大』終於露出真面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5926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