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孤僻和乖戾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孤僻和乖戾
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又是以地域分類,像這樣的開撕每年都會有一次。不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陣痛,而是人為的視角,刻薄的言語,片面的認識,才讓這樣的開撕變成了朋友圈的大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想法。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之說,出自《論語·子路》,無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孤僻和乖戾。孤僻的時候,感覺整個城市對自己都很冷漠,不是城市排外,而是自己給自己貼上了外地人的標籤。同樣,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很乖戾,在寧靜的夜裡,在煩躁的工作情緒中,都會不經意間的爆發,但無論如何糾結和矛盾,但還是依舊生活在這座城市,未曾離開。

1
你對一座城念念不忘,那一定有屬於你的故事。
是的,生活在一座城市久了,不是喜歡上了這座城市,而是這座城市裝下了太多屬於你的故事。回過頭來看,無論是上學,打工,當兵,或是各種遷移,你可能一開始並不覺得自己會留在這座城市,直到真正在這個城市生活了一年,三年,十年,二十年,才發現,早已離不開這裡。
北京就有屬於我的故事,16歲那一年,當兵入伍,很幸運的就來到了首都。那時候,只是覺得一夜之間到了北京,興奮多過了考慮未來,未來什麼樣,從來都沒有想過,只是覺得,這裡有故宮,有頤和園,有長城,有太多的文化遺產,想去的時候,周末就可以逛一圈。到後來,喜歡上了吃,發現北京不僅可以吃到傳統美味,也可以有全國各地的經典美食,那些招牌式的能夠滿足味蕾的,只要你想吃,就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現如今,大多數時候,會覺得,看場電影,看台話劇,聽場音樂會,觀看一場體育比賽,都會輕而易舉的買到票,還能和世界同步,欣賞到那些在老家從來都不敢想,也沒有機會欣賞到的視聽享受。
這裡有各式各樣的人,也有各種各樣的圈子,當然也會留下屬於你的故事。我一直都認為,城市之所以美,就是有值得你回味的東西,而最美的,當然還是人,和這些人發生過的美好的故事。
帶給我回味無窮的,當然還是在北京的日子,可以近距離的聆聽部隊首長的循循教導,有機會參加高規格的會議,甚至能把自己的文章發表在各大報刊上,並且能夠得到部隊的作家、作詞人的點評,立功,受獎,參加慶功會,那些歷歷在目,又影響到自己人生的最精彩時刻,全都是在北京發生的,這個城市給予我的,是我一輩子都難捨的。
我愛這座城市,就是因為這座城市包容而又容得下我,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我的現在,同樣也我認為,我的未來也會在這裡。
2

生活在大都市,總有一個屬於你留下來的理由。
雖然我們常常抱怨,這個城市太冷漠,很想逃離。雖然有段時間,也出現過逃離「北上廣深」潮流,但是,據我了解的,那些身邊的朋友,逃離之後,過的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想要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但硬體有限,想節省一些開支,但消費水平並不低。所以,這早已不是一線,二線,三線的關係,而是整個社會在發展和進步,差距是有,但也各有各的生存壓力。
生活在北京,總有一個屬於你留下來的理由,而那些天天叫嚷著抱怨著的人,反倒更不願意離開這座城市。
戰友A,轉業之前,找了一位北京女孩,結婚生子後,轉業時,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北京,有北京戶口,但必須自主擇業,二是回到山東,可以安排工作。最終,他選擇了留在北京,自主擇業。雖然自主擇業費還不夠在北京買套房子交個首付,但是,他還是這麼選擇了。現在,專職司機,開了一年多,覺得很辛苦,想要自己創業,但屬於小打小鬧,想要賺錢,也實屬不易,但是,他就是要留在北京。
戰友B,山東老家的媳婦,在北京買了房子,為了孩子上學,同樣也想留在北京,雖然上學很困難,辦證也很費勁,但是,他還是希望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是他留在北京的理由。
戰友C,老婆孩子都在山東,他一個人在北京打工,工資不高,但卻很穩定,老婆曾很多次勸他回老家工作,可能工資也不比在北京低,還可以每天回家照顧孩子,但是,他就是不回。他說,北京生活很便捷,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他早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當兵第二年,我就想要留在這座城市,我當然和戰友們的選擇不同,我選擇先充實自己,就是多讀書,多進步,在別人都逛街、打遊戲、看電視的時候,我都在辦公室里苦讀,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證明,我這招還真的很靈。無論是考學,還是司考,最終自己很輕鬆的通過,無非就是因為努力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早已融入到了這座城市的節奏,這裡的文化氛圍更適合我的性格,同樣,獨立、張揚、個性、自由和滿足,都是我想要的。
3

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城市,不可逆轉也不可回頭。
前幾天看一部電影叫《鄉關何處》,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男主角大學畢業後,懷揣夢想擁入首都北京,奮鬥拼搏七、八年後終歸還是「三無」人員,即「無車無房無老婆」,而且為了夢想負債纍纍。迫於無奈,回到故鄉準備重新創業,卻發現朋友和家人早己物是人非、人情炎涼。
這就是當下「北漂」年輕人的寫照,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家鄉。說是早已融入了這座城市,但自己並沒有在這座城市裡得到提升,反倒一無是處。想要回到家鄉,卻發現,早已和家鄉那些人情世故格格不入。
讓我回到山東老家,我也一樣。
是的,每年都會回趟山東老家,但每次都會覺得,自己早已融入不到那片故土。不是離家的時間太久,而是和那裡的人,早已經因為生活的圈子不同,觀念不同,顯得分道揚鑣,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任何一點點影子。我在變,他們同樣也在變。我變得越來越理智,反倒是他們變得越來越世俗。
我常常在想,城市還是這座城市,只是農村,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農村。
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這座城市,這是不可逆轉的,也是無法回頭的,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那天和一哥們在探討將來死了之後骨灰要不要安葬在老家祖墳的問題,似乎很多新移民,可能,也必然不會和上一代人一樣,有落葉歸根的想法,當然,也保不齊等老了之後,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事實上,你想的,你的下一輩也未必能夠理會。
4

你善待這座城市,那這座城市不會對你太冷漠。
我們總是用特別刻薄的眼神對城市提出來要求,但卻不去善待這座城市,反倒過來,還說城市對我們太冷漠。
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無論是廣州,還是深圳。其實都一樣,繁華的一線城市,總會有著這樣那樣的壓力。就像《歡樂頌》熱播之後,很多會人說,這並不是最真實的上海,因為上海鄰里之間,不會這麼交心。我其實想說的是,北京應該也一樣,廣州也是如此。是的,影視劇所要表達的,無非就是現實所稀缺的,只是希望給我們以啟迪,追求這樣的一種美好。
這,並沒有錯。
就像《我的前半生》一樣,同樣也是地標在上海,同樣也是職場風雲,同樣也是在事業和婚姻面前的抉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但是,歸結起來只有一點,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不是這座城市淘汰了你,而是你自己淘汰掉了自己。
是的,你不努力,就不要怪這座城市冷漠。
即便是你現如今回到農村,也早已不再是你想像中的農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5901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