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覺得一個人健身太寂寞?那麼就趕緊找個好肌友陪你一起去健身吧,不僅可以給你做保護,還能給你拍照呢!
這麼有愛的好肌友,你遇見過幾對?
ADVERTISEMENT
(一)重新劃分訓練周期
「眾所周知,中國田徑過去大部分都是學習和沿襲了前蘇聯的訓練體系,全年分3個大周期,即準備期、比賽期和休整期。現在這個模式已經被打破,全年都可以安排比賽,高水平運動員全年比賽可達幾十次。比如劉翔,2003年僅大的比賽就超過20次,而且強度密度很大,表明高水平運動員已摒棄過去那種長時間的大周期訓練,而採用新的小周期訓練。」
(二)訓練負荷的變化
「隨著比賽的日益增多,並且已逐步成為訓練的一部分,整個田徑訓練負荷的組成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是質的變化。從目前世界優秀選手來看,在訓練中的變化、特別是訓練負荷方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訓練強度上,而不是訓練量,這是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
ADVERTISEMENT
1.長期大量的低強度訓練容易造成疲勞。特別是神經系統的疲勞,而神經系統和機體的疲勞會造成整個訓練質量的下降,使運動員在很多時候處在失控的狀態下進行機械、被動的訓練,而不是主動的、能夠發揮和調動自己最大能力的訓練,阻礙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
2.低強度的訓練不會對專項形成有效的刺激。低強度的訓練不符合比賽的需要。因為在比賽中,運動員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應該是最高的,肌肉系統的緊張度和內分泌的濃度也應該是最高的。如果平時訓練都是低強度,沒有足夠的刺激,沒有平時的鍛煉和積累,運動員到了比賽中不可能突然一下子達到高的興奮性和緊張度。因此,低負荷、低強度的訓練,不會提高項目所需的專項機能和專項能力,當然也不會符合和滿足比賽的需要。
3.低強度大負荷訓練不利於轉向水平的提高。長期處於低強度訓練狀態,肌肉會產生適應性。人體中處於快肌和慢肌之間、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亞型肌,如果你對它加以快速力量訓練,它就會向快肌方面轉化;反之,它會慢慢向慢肌方面靠。這種肌肉比例的變化,不僅完全和短跨項目所需的肌肉類型背道而馳,而且還會給訓練造成很大的麻煩和負效應,增加阻力。另外,經過長期的低強度大負荷訓練後,肌肉已經適應了慢性收縮、拉長的訓練強度,而短跨項目需要的卻是高強度的快速收縮與拉長。因此,在沒有大強度訓練基礎的情況下突然轉變,容易造成肌肉損傷。
ADVERTISEMENT
4.有一定強度要求的訓練有助於運動員穩定狀態,在比賽中發揮水平。多年的比賽實踐證明,平時的訓練中如果缺乏高強度或者連續大強度的訓練,神經和肌肉系統就無法適應比賽時連續的高強度刺激,這同樣是長期低強度大負荷訓練帶來的後果之一。」
(三)強化專項訓練
「現代訓練方式最講究的就是效應,所有的訓練都要以專項為中心,這也是當今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一個趨勢。這並不是說每天都要練技術才是專項,而是應該著眼於練習手段的目的是不是和專項有關係?是否對促進專項成績有幫助等等。另外,同樣非常重要需要著重考慮的一點就是,所有的訓練都結合運動員自身的特點來考慮。」
(四)重視恢復訓練
「1.準備活動與恢復。現在的準備活動與過去比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過去是布置訓練計劃、慢跑、拉韌帶,而且經常是一邊聊天一邊拉,再接著是專門練習、最後進入專項練習。我們現在先是做1-2圈慢跑,接著就是快跑或者叫大步跑。這個做法的依據是什麼呢?當一個人興奮到一定程度時,才會所做的事情有興趣,才會全力以赴地去完成這個事情,這一點僅靠慢跑是絕對無法達到的。大步跑後,運動員的神經系統會馬上動員起來,達到興奮性提高的程度後,再接下來進行拉肌肉等其它內容。
ADVERTISEMENT
為什麼要把準備活動放到恢復這一塊呢?以前那種準備活動,運動員一般都是慢慢地進入狀態,往往到了興奮性最高點才跑出好成績,而此時訓練也基本上結束了。但運動員的興奮程度卻依然很高,且會持續很長時間,對運動員的恢復、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恢復非常不利。總之,要把每一堂訓練課都視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各項內容環環相扣,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細節都要重視,不僅要考慮高質量完成訓練課,更要為整個訓練工作的可持續進行做好準備和必要的鋪墊。
2.肌肉的拉伸練習。拉肌肉繼是柔韌練習,也是力量練習。在進行這項練習時,要盡力讓運動員有一個主動用力的過程,通過給他一些阻力,把力量訓練融入到其中。在用力往下壓的過程中,盡力將肌肉拉長,同時肌肉也在用力地收縮,從而形成一個對抗練習,即在拉肌肉的同時,進行了力量訓練。另一條支撐腿的腳尖必須儘量地擺正,否則其作用就會大打折扣。這個相互對抗的過程就是一種力量訓練,而且是剛柔並濟。柔韌性練習必須要和力量訓練結合起來,這樣的柔韌練習才會對專項起幫助作用。
ADVERTISEMENT
3.運動員的休息與睡眠。保證運動員休息好和良好的睡眠極為重要,這是從神經系統來加以考慮的。因為一個人在清醒的、有知覺的時候,肌肉會始終處於一種消耗狀態,大強度訓練有大的消耗,小負荷有小的消耗,即使是坐著不動,為了維持正常的坐姿肌肉也要有所消耗。只有在睡眠狀態下消耗最小,此時中樞神經處於抑制狀態,肌肉最為放鬆。所以保證運動員良好的休息對於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五)訓練負荷系統化
「近幾年,我們的訓練負荷安排相對比較穩定和系統。雖然上下有一些波動,但總是圍繞在一個度上。訓練中會有一些調整,但只是半天或一天,不像過去那樣大練大調、大起大落。」

GreatDaily
更多新聞/趣聞,歡迎在下面like facebook 專頁:同志文學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