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不忙,倒是沒有了更新的情趣,喝喝茶,看看書,把一切都放空,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讀書可以緩解壓力,也可以撫平心傷,同樣也可以慰藉心靈。說陶冶情操怕是沒人愛聽,畢竟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唯有性和欲才是一切,其他都是浮雲和裝X。
電視劇《白鹿原》追完了,看到最後把自己看哭了。雖然結局把原著改的一塌糊塗,但並不影響到整部劇的品質。畢竟,小說也是人創作的,電視劇只是二度創作,不管怎麼改,其實都是把精品打造的更加精細,既符合當下人的世界觀,也要符合上層建築。
改,無可厚非。
曾在人藝看過宋丹丹演的話劇,那個田小娥更有特色,再配上郭達飾演的鹿子霖,詮釋出別樣的味道。舞台劇當然也是對原著有所改動的,這是藝術的再創作,可以理解。
所以,有時候挺討厭原著黨的,拼了命的刷屏,既然你那麼愛看原著,何必又要跑到電視劇里掃大家的興。
不同的改變,都有自己的亮點,看老戲骨們飆戲,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更何況,故事對歷史有獨特的見解,本身也適合讀一讀。
所以,有時候,一言不合,我就建議多讀書,多讀各種不同說法、不同角度看歷史的書。讀的書越多,對事物的鑑別力就會越高,至少會變得不那麼盲從,知道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說話,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觀點,不那麼容易輕信。
有兄弟催我,爺們兒,該更新了。
恩,謝謝欣賞和鼓勵。
感謝網絡,讓我們認識,從一單網店的交易,最終變成了朋友。今天收到一份禮物,非常符合本人的氣質,於是發了朋友圈,被愛真好,什麼都不用怕。
我常常在想,愛和喜歡,雖然是兩個概念,但都是同一種表達。
只是輕重的問題。
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活出自己的模樣,喜歡一個人,就是給他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你想要的東西得到了,卻覺得不過如此,那麼想得到其實就是你的慾望,相反,得到以後你依然愛不釋手,那麼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愛也不過如此。
所以,我覺得那些天天上手機軟體,並且把標準和要求寫出一大堆的,都不值得打招呼和回復。
這樣的人很虛偽。
因為,所有的BF都是從419開始的,你又何必裝X似的說自己不419。
不419,我在想,你的朋友是怎麼認識的?
我從來都不拒絕419,但是很少想到會和419的人處BF。
歲月冗長,各自安好。做一個自由的人兒,就挺好。
那天有哥們兒說,看你的閱讀量下來了,我替你高興,因為留下來的都是精華,我就是要陪你走到最後的人。
一句話,說的我挺感動。
有人正退出你的朋友圈,那些曾經親密後來疏遠甚至消失的朋友,我們不必相互責怪對方,有了新夥伴也不必惋惜友情轉瞬即逝,有些事情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人生的路有很長,很多人都只能陪伴其中一段,能夠在適合的時候相聚在一起,開心過,痛快過,就已經很好了。
我一直都這麼理解友情和陪伴。
上中學時,我最要好的同學,曾一起吃飯,一起飛機,一起夜讀,一起麥田裡撒野,但是,我們讀了不同的高中,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一直到他結婚通知我,我開車2個小時跑到天津參加他的婚禮,這時候才發現,物是人非,想要找回那年的感覺,是不可能了。
記得佛有四句話: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2、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沒有應該,不應該。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4、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已發生的事情,體驗了,收穫了,就是這件事的意義,無需反覆糾結,最好是放下,持續前進。
是的,所以,同學,戰友,同事,甚至很多曾親密無間的朋友。會因為工作,生活,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天各一方,但只要曾經擁有過美好,就夠了,何必要為那些不再回來,或者說永不再來的曾經而難過。
記住,不可以讓任何人影響你原有的灑脫,絕對不行。
當歲月在悠悠然然的鐘聲里消失,一切將幻化成空氣中的那份寧靜,淡然。所以,人應該順其自然,知足常樂!
對友情如此,對419也是一樣。
如果只是滿足身體的需要,你就去做,趁自己還年輕。
未來什麼樣,誰也無法講的清,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才是關鍵。老了,自然有老了的狀態,何必現在去發愁老了以後。
因為我總覺得,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錢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會發愁。
愁有什麼用?愁也不能改變即將發生的事,愁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功名成就,愁更不可能讓時間停留,愁也不會讓失去的東西失而復得。遇事樂觀一些,愁不起來;得失看淡一些,愁不起來;功利看輕一些,愁不起來;與人少計較一些,愁不起來;時光多珍惜一些,愁不起來。
所有的抑鬱都是因來不能活出理想中的自我所致。
單身不過寂寞,將就卻是折磨。
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太在乎別人的感受,等於為別人活著,你照顧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你只會讓自己不好受。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生活得更好,是為了自己。其實,人生最值得欣慰的事莫過於父母健全,知己兩三,其他都是次要,別太在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5615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