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讀,未回,戳穿了人性的最後一層虛偽
某軟體有個功能,如果對方閱讀到了你的留言,會顯示「已讀」,但是,總有些人,已讀之後,是不回信的。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功能挺變態的,戳穿了人性的最後一層虛偽,一點面子也不給。但回頭想一想,也對,已讀了,告訴你,未回復,你得慢慢體會,有些男人,只適合遠遠望著,不值得擁有。
我小時候性格就挺內向的,父親總是批評我,要善於與人交流,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如果不和人相處,讀再多的書也是沒有用的。因為如果走上了社會,你必定要面對很多的人情世故,若交際出現了問題,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愛情,同樣也會讓自己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獨。

那時候我傻,不會才能領悟到這其中的意思,一直到了部隊,新兵集訓之後,我獲得嘉獎獎勵,被分配到了總部,才發現,原來只是干好手頭的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還要根本事情的急緩來處理可以碰撞,當然,還有和領導,和班長,和戰友之間的人際關係也要會處理,不站隊,心懷善意,懂感恩,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認識。
有一次,我給父親寫信,說自己的工作壓力很大,不是因為干不好工作,而是面對吃喝的時候,不懂酒桌上的規矩,有時候會覺得很尷尬,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如果當初在老家時,少一些任性,家裡來了客人多陪陪,也許就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父親回信說,別急,人是需要慢慢成長的,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更何況,你的質樸和善良,才是最優秀的品質,只要干好工作,其餘的都可以慢慢來。
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時間會讓你成長,不會的,經驗會慢慢教你,一切都會了,反倒多了些煩惱。人最美的時光,恰恰就是狗屁都不懂的年齡,那種單純的美好,可能一輩子只會出現在那短短的一段日子。等成熟了,想要再單純,似乎並不那麼容易,面對人情世故,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自保,而自保的最大弊病,就是一不小心就傷害到了別人。

在部隊養成的習慣,好就好在,來電話了要接,第一句話肯定說「你好」,掛電話不要太快,等對方掛了電話才能掛。要守時,不遲到,不早退,提前做好所有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好預案,這才能保證什麼事情都能不出現紕漏。更重要的是,見到人,要熱情主動跟人打招呼,而不能躲避。落後了,不氣餒,要迎頭趕上,成功了,不驕傲,想學會低調沉穩,被誤解了,不要著急解釋,時間會給出你一個滿意的結果。
當然,如果遇到了某軟體上的招呼,同樣的,按照我的性格,肯定是要回復的,絕對不能已讀,不回。
這一點,我自己都過意不去。
認識一位某汽車4S店的創意總監,山東老鄉,也是我在北京見過的,止前為止,跟我19cm不分上下的帝王攻。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一點最可貴的品質,無論你什麼時間給他發簡訊,他都會第一時間回你。在微信還沒有像現在火爆的今天,他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我總講,像這樣的男人,不成功,天理不容。
是的,一個總監,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用這樣一種態度對待人和事,本身就說明了一切,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我們可能對於有利害關係的人,才會保持這樣的態度,但是,如果把這種最質樸的作風帶到生活里,會讓人覺得溫暖而又被尊重。
收到簡訊,就回,是一種品德,當然也是一種尊重,有些事情不是光靠讀書就可以學得來的,這也是一種養成,而養成,體現出來的則是一個人的素質。

我常常在想,若是微信也有了這個功能,已讀,那未回就可能會傷到更多人的自尊。在中國這樣一個禮儀之邦,顯然這種做法,有點不妥,至少會傷到一部分人的情感,尤其是工作中的關係。
所以,這種「已讀」,只適合存在於約pao的軟體里,因為大家想要的就是身體的刺激,肉體的享受,既然這麼浮躁,又何必講什麼情面,看了就看了,不回就說話不合適,再找其他人。
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是科技發達下的當下,人與人關係最鮮活的寫照。
放緩一下自己的腳步,別走的太急,等一等靈魂,已讀了,得空,就回。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