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同家庭成功領養孤兒,又讓我想起了《兩個爸爸》
2013年,台灣曾經播出過一個叫《兩個爸爸》的電視劇,光是劇名就足以讓人想入非非了對不對?
這電視劇這麼gay這麼刺激?!讓人期待地搓手手啊!
雖然追了一半就被它長達73集給嚇趴下了……劇情到後面也稍顯爛尾。
沒錯,這部劇確實講的是兩個漢子共同撫養一個小蘿莉的故事。
一個是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律師爹地,一個是溫柔細膩體貼入微的花店老闆爸比,重要的是,兩個爸爸都很帥!
這兩個黃金單身漢,因為他們共同愛過得女人留下的小女嬰,匆匆忙忙組成了一個家庭。
七年後,在爸爸們的共同撫養下,小女嬰順利長大。
雖然兩個爸爸並不是同性戀,但是他們這種模式卻向大家宣傳著:兩個爸爸,同樣可以養出棒棒的女兒!
泰國在2016年也拍過一部叫《兩個爸爸》的電影。
不過,這就是一部實打實的同志電影了,講述的是一對想要孩子的同性戀人的故事。
最近幾年,世界各地興起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呼聲,這部電影的從選題十分受人關注。
同居13年,兩人領養了一個叫小布的孤兒。
直到孩子上了小學,被一個搞事的小胖子嘲笑說自己沒有媽媽,孩子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
孩子開始追問起:「我的媽媽呢?」
這讓兩個爸爸頭痛不已,關於孩子的爭吵也越來越多。
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同性戀領養的孩子被同學欺負怎麼辦?同性戀領養的孩子,是否會被養父養母們影響性取向?
這部電影雖然拍得一般,卻將這些尖銳的問題都直接擺到了檯面上。
後來,小布被心理保護協會的大媽送到了親生媽媽身邊,體驗一下有媽的感覺。
失去了孩子的爸爸家庭,直接陷入了冷戰,爸爸陷入了對孩子的思念之中。
而在另一個家庭的小布也體會到了,有媽媽的感覺很好,但是還是和爸爸們在一起更開心。
於是他大鬧一番,終於被送了回來。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齊齊整整嘛。(呸!這句話不是用在這裡的!)
愛情從兩個人開始,但是家庭可能就不止兩個人。
曾經在《青年參考》上看過一篇叫《生活在同性戀家庭沒什麼不同》的文章。
講的是美國一個叫扎克·沃爾斯的大學生走紅網絡,因為一段他在眾議院為同性戀爭取權益的視頻。
他站出來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己的兩個母親,以及更多的同性戀者。
在2009年9月報道,研究人員對美國近1400對夫婦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155對同性戀夫婦,結果發現,不論領養者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其性取向都不會對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發展產生影響。
負責這項調查的美國東卡羅來納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佩吉·阿沃萊特表示:「我們發現,兒童的年齡及被領養前受性虐待的經歷,才會對他們的情感產生影響。研究結果對社會工作教育者、領養機構人士及決策者很有啟示,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研究告訴大家,同性戀夫婦與異性戀夫婦一樣適合領養兒童。
節選自《生活在同性戀家庭沒什麼不同》
現如今,國外許多國家都允許了達到標準的同性戀家庭領養孩子。
位於美國鹽湖城的兩個爸爸戴文和羅伯,就經常通過Ins分享他們與兩個孩子的溫馨日常,帳號開通至今已有超過六萬名粉絲關注。
而相對保守許多的亞洲國家,在4月6號,日本大阪市竟也通過了第一個同性戀夫夫領養孩子的申請。
這在日本是首例,在亞洲也是首例啊!!嚇得日本人都在問:「這新聞是發生在日本嗎??」
和一些只生不養只會把孩子送去電一電的父母比較,上崗之前,這對夫夫首先經過了專業的訓練。
兩人均為30歲以上,具有良好的經濟能力,對於孩子的將來也有著穩定保障。
而且他們收養的,是一個被親生父母虐待的孩子。
一時之間反對的人有,贊同的人也不少。
其中最搞笑最符合日本人畫風的還是這個推主:「男同性戀當爸爸!那參加學校運動會的時候不是很強嗎!!」
下面評論各種笑翻,回覆說:「對啊對啊!接物比賽啊障礙比賽啊簡直贏定了!」
對於同性戀是否有權利領養孩子,在中國來說雖然是一個遙遠的話題,畢竟我們還處在「同性戀是心理疾病」這樣的社會觀,但對於中國來說這同樣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看重孩子,看重傳宗接代,不少同妻的悲劇也是因此發生的。
對於反對同性戀領養孩子的人來說,他們也有著許許多多實際的考量,多方面參考這些意見,我覺得才是對完善同性家庭收養規定最好的方法。
如果有生之年中國的同性婚姻可以合法,更多的女人就免於被騙婚,更多的孤兒可以得到家庭的溫暖。
一個充滿愛的同性家庭,和別的家庭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