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各自解讀 同志團體:勿造成對立
明天就是西洋情人節,拜月老、求姻緣正火熱,同志族群也不例外。挺同婚方今年初即邀同志伴侶,前往以月老名聞遐邇的霞海城隍廟祈福,印證傳統信仰不分性別或性向;各地知名月老廟也歡迎同志族群。由於反方有不少基於宗教而反對,同志團體呼籲,信仰有各自解讀,不應造成對立。
挺同婚方今年初即邀同志伴侶,前往以月老名聞遐邇的霞海城隍廟祈福,印證傳統信仰不分性別或性向。(陳宜加攝)
以愛為名 同志也可以拜月老
除了各地月老廟,傳統宗教的佛教界則有法師釋昭慧力挺同婚,曾以玄奘大學教授身分出席公聽會,以佛學觀點捍衛同婚權益,認為情慾本能、每個生命皆應得到快樂;她也曾為女同志證婚,成為世界第一個公開主持同婚的佛教法師。
宗教界日前發起連署,強調反方援引經典為立論依據,製造不同信仰間對立。鼓勵個人與社會負責看待婚姻家庭,保障寬容、公平與自由,同時正視傳統經典的多元詮釋。
不過,反方代表全國宗教大聯盟也曾集結佛教、一貫道、道教等多個宗教團體,共同聲明反對立場。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新北市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說,中華傳統講求人倫道德,反對爭取個人自由卻傷害固有文化與倫理。
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也屢屢接獲提問,他說,就個人層面是自由,同性或異性都有感情執取,各自負生命因果。但國家事務是管理問題,要符合倫理道德,尊重生態倫理、生命倫理體系,才會永續發揮維護社會秩序的體統。
面對傳統信仰在同婚爭議中扮演角色,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林維尼指出,信仰有各自解讀、尊重各自想像與立場,但不應以信仰反對生而為人平等權利,甚至造成對立。
「想與愛的人結婚,為什麼不可以?」他說,各自信仰理念與價值應與公民權利分開而論,同志族群並不想造成宗教間或社會對立,但希望同婚爭議能夠回歸普世價值討論。
(中時) 陳宜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