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風投的明星不是好老闆!盤點娛樂圈明星投資人!
文 | 范琳琳
編輯 |木木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是人家就是要去跨界做投資,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參與到投資領域,真刀真槍的投錢出力,憑藉自身的明星影響力,在投資領域裡混得風生水起。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下在創投圈的大明星吧:
鹿晗:投資界小鮮肉
時下炙手可熱的90後鮮肉——鹿晗,雖然自出道以來就片約、代言不斷,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明星身份,大膽嘗試涉水投資市場,成立投資基金,參投科技公司,和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參與移動電商「達令」的投資。
一開始,達令就以明星效應的姿勢入場:2014年,鹿晗加盟達令,並於12月12日發布了一條只有三個字的微博「嗨,達令」,一夜之間轉發和評論幾十萬,也為達令帶來了用戶量、訂單量、APP下載數據及關注度的爆髮式增長。鹿晗加盟的達令,近4個月兩次獲得融資,總額高達8億元,在堅持自己的演藝事業的同時,不斷為自己積累財富。
胡海泉:從歌手到專業投資人
在7、8年前開始以個人天使身份投資的他,在3年之前成立海泉基金,前後投資項目近30個。從卡牌遊戲《龍之召喚》,到智能環保平衡車納恩博,再到醫療機器人Remebot,背後都有胡海泉的投資參與。
海泉基金成立前,胡海泉就曾以個人天使身份投出今天一家獨角獸公司納恩博科技(Ninebot)。之後,納恩博成功收購行業公認鼻祖Segway,成為全球最大的平衡車研製、銷售企業,估值12億美金,海泉基金也因此獲得數10倍的帳面回報。
這支成立不到3年的年輕基金,現在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旗下設立7支基金,基金管理規模達13億元,投資項目30多個,70%獲得下一輪融資,投資範圍覆蓋消費、智能硬體、醫療器械、環保、智能家居、TMT、泛娛樂等領域。目前,海泉基金投資公司已有2家掛牌新三板,1家正處於IPO審核階段。
雖然是一個早期天使投資機構,但海泉基金努力保持著所投項目的零死亡率。
2015年11月17日,海泉基金和老鷹基金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擬成立「海鷹基金」,重點投資產業鏈上的優質文創企業。老鷹基金作為一支同樣年輕的基金,主要關注TMT投資與新媒體的投資,在價值主張上和海泉基金有許多不謀而合的部分。
同年12月,海泉基金與中科招商合作,將共同出資設立中科海泉影視文化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
黃曉明:商業「霸道總裁」
黃曉明是當之無愧的娛樂教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生意頭腦的人,除了投資自己的本行電影之外,他並沒有選擇明星很熱衷的炒樓或開店,而是分散投資多點開花,勇敢嘗試新興產業。
黃曉明一直對紅酒情有獨鍾,曾找來曾志偉、巫啟賢等好友合夥,籌集了約6000萬元,引進法國拉菲等5大酒莊的紅酒來大陸拍賣,一年就把投資全數收回。他還獨自花100餘萬元買了一批紅酒,囤了8個月後賣掉,凈賺1500萬元。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的時候,黃曉明買了180萬股華誼原始股,後來又增持到360萬股。如果在華誼股價最高90多元時賣出,他將會賺到3個多億。
陳坤:快速崛起的投資明星
陳坤入行稍晚,選擇的行業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影視文化外,餐飲、美妝、化工等均有涉及。陳坤身上的標籤很多:演員、歌手、公益使者、出版家、投資人、設計師……跨界玩的不亦樂乎。
陳坤出資5億和美錦美和、恩貝投資共同成立了一支新基金。投資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國內外優秀的高端裝備製造、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新能源創新技術、大消費等。不到兩年時間,從投資1000萬上升到5億元,陳坤玩的也是夠大。
另外陳坤參與投資的公司共有11家:東申童畫(出資10萬,100%控股)、重慶棒棒堂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出資9萬,持股30%)、北京天天美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48.80萬,占比3.18%)、和和(上海)影業有限公司(出資198萬,占比4.62%)、霍爾果斯智游乾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資100萬,持股100%)、無錫陳坤影視文化工作室(出資500萬,持股100%)、東申(上海)影業有限公司(出資990萬元,持股99%)等。樂視體育的多位明星投資人中也有他的身影。
高圓圓:氣質女神理財有道
女神的投資理財特點和她的氣質一樣,清新、沉穩,不急躁,不過分,一切都是剛剛好的樣子。包括全款買房、投資餐廳、自創女鞋品牌。
旗下明星雲集的唐人影視有高圓圓間接持股。在唐人影視公布的股東名單內,前十名中的公司上海映海,成立於2015年9月6日,高圓圓占股99.9%。唐人影視在古裝電視劇製作方面能力突出,今年推出的《女醫明妃傳》、《青丘狐傳說》等劇大賣,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66億元,稅後凈利潤1.27億元,總資產已達到7.29億元。胡歌、劉詩詩、古力娜扎等均為唐人影視的明星股東。
姚明:聰明的巨人
早在球員時期,姚明就以聰明而著稱,他的品牌經營和慈善活動也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這也讓他的成功並不限於籃球。在籃球之外取得了更多社會影響力的同時,他也不忘在商界一展拳腳。甚至很多人評價說,姚明在商業上的天賦與他的籃球天賦同樣出色。
姚明旗下還掌控著黃杉和弘遠兩隻基金。前者於2011年成立,主要投資體育產業,後者的前身是億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後被姚明接手。
回顧姚明的閃光時代,自2002年姚明加入NBA,9年職業生涯為姚明帶來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凈收入。據《胡潤百富榜》2016年統計數據,姚明的身價達到了30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51464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