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種家庭容易「培養」出同性戀孩子?
說實話,同性戀本身不屬於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自身性別認同障礙者」除外,但是「自身性別認同障礙者」嚴格的說並不屬於同性戀),所以樓主一開始對這方面的諮詢也沒有什麼經驗。但是隨著諮詢量的不斷積累,和相關知識的跟進學習,對這些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到同性戀其實和長期的某種家庭模式或氛圍關係不小。
先普及一些基本常識,考慮有的人會不太了解,儘量不用術語:1.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形成?這一點業界眾說紛紜,現在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兩者都存在。有的是先天就是,有的是後天形成。樓主後面說的,都屬於後天家庭模式對孩子性取向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異性戀夫妻生出的有可能是同性戀孩子,同性戀夫妻生出的可能是異性戀孩子。2.什麼樣子的人算是同性戀者?首先,自己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其次,性取向是同性。比如:一個男人,他認為自己是男人,同時自己確認自己愛的是男人,並且自己確認自己不愛女人。這種情況屬於同性戀者。雙性戀則也在是自己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的前提下,性取向同時是同性和異性。3.什麼樣子的人算是「自身性別認同障礙者」?首先單純的同性戀或雙性戀者,若無其他心理或人格問題,屬於心理正常和精神正常。「自身性別認同障礙者」指自己認為自己的性別和自身的生理性別相反,同時喜歡和自身心理性別相反的人。比如:一個男人,從生理上有完整的男性性特徵和性器官,但是他在心裡認為自己是女生,或他覺得自己是女生會更舒服更自然,所以幻想變成女生。同時他喜歡男人。這類人就是「自身性別認同障礙者」,這類人從心理角度說,喜歡的其實是異性,所以嚴格的說並不屬於同性戀,而是屬於「性心理變態者」。好在這類人在人群中的數量很少。4.同性戀有什麼外在特徵嗎?其實沒有統一的結論。據我所見,各行各業、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是同性戀。有一些衣著出奇,舉止異樣的很好辨認。但是當一個身材高大魁梧、事業成功、談吐得體的男人在我面前訴說自己是同性戀的時候,我其實也是一時接受不了。再次強調,我說的這些家庭不一定就必須產生出同性戀,或者同性戀就必須出自這樣的家庭。別斷章取義!第一,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或父母關係長期冷淡。這類占所有諮詢人數的39%左右。比如,父母離異之後,男孩子從小跟著母親生活,長期缺乏父愛。又比如,父母關係長期冷淡,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不對異性戀情和婚姻抱太大憧憬。再次強調,我說的這些家庭不一定就必須產生出同性戀,或者同性戀就必須出自這樣的家庭。別斷章取義!第二,父母角色區分嚴重失衡。這一類占所有諮詢人數的34%左右。比如,父母之間的婚姻關係和感情關係正常,但是父親長期不在家,或父親與兒子關係長期冷淡,父親角色有缺失。又比如,母親性格強勢,父親軟弱無能,在男孩幼年性別啟蒙過程中,沒有起到很好的男性榜樣力量。第三,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中,女性成員過多。或女性成員陪伴過度。這類占所有諮詢人數的17%左右。比如,男孩子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姐妹年齡相近,從小一起玩兒。又比如,孩子上小學之後還跟母親同床共枕,共同洗澡,甚至還有睡覺的時候撫摸母親胸部的習慣。第四,孩子從小被寵愛嬌縱過度。這一類約占總諮詢人數的7%左右。比如,男孩子從小被當做小公主,小王子來寵愛,從小養成了一種意識就是:我需要被別人寵愛,我需要有個肩膀依靠。沒有養成獨立擔當的意識。此外,還剩下大概3%左右的人。包括:幼年時候被同性性侵,或者所謂的被女生感情傷害過等等。人數過於少,沒有專門分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5124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