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唱衰的年代,如何讓年輕人開始讀報紙?日本每日新聞突發奇想將報紙做成了礦泉水的包裝,結果一家超市一個月就賣出去3000瓶礦泉水!
這是由日本每日新聞社在2013年在日本市場為讓更多年輕人發現紙質報紙的價值而展開的營銷戰役。
每日新聞社將新聞報紙與瓶裝水結合在一起,形成「NewsBottle」,即將新聞報導作為瓶裝水的包裝。
其目的是為了在紙質報紙的銷售量逐年遞減的今天,讓年輕人更多地接觸報紙,激發他們對於紙質報紙的閱讀興趣。
官方將每天的主要新聞做成瓶裝水的外包裝,每天一更新,以此來建立起年輕人與每日新聞的互動。
起初,該創意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主編認為,可口可樂都把歌詞和網絡流行語印到可樂瓶上了,我們把報紙印到礦泉水瓶上又有何不可呢?最終在主編的堅持下,該創意得到了執行。
擔心年輕人不買賬,官方還利用AR技術,讓人們能通過移動端看到更多的時事新聞。不僅如此,由於瓶裝水的外包裝上印有報紙廣告,使得每瓶瓶裝水的價格由120日元下降到58日元。
沒想到,報紙瓶非常受年輕人的歡迎,與每日新聞合作的超市和餐館,平均每家每個月都會賣出3000瓶礦泉水。
每日新聞社通過365天持續更新瓶裝水的外包裝,使人們每天都能在瓶裝水上讀到最新熱點頭條新聞,以此來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建立起年輕人與每日新聞的互動,最終得到年輕人們的自願持續關注。
人們認為它不僅為茶餘飯後的聊天提供了談資,也創造了一種新的媒介形式。於是每日新聞的創舉開始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受此啟發,每日新聞又趁熱打鐵,推出了募捐瓶,即在礦泉水包裝上印上不同主題的慈善項目,比如菲律賓颱風受災救濟基金、柬埔寨愛滋病治療基金、富士山環境保護基金等:
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購買特定主題的礦泉水,其利潤將被捐獻給相應的慈善組織。
據了解,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後,表示大力支持,隨即便將募捐水定為政府性活動的專用水。結果,募捐瓶礦泉水一個月便賣出去30000瓶。
每日新聞表示,傳統媒體應該做出改變,讓報紙不僅僅是新聞的載體,也要鼓勵人們行動起來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才是新聞真正的價值所在。
還真是一則化腐朽成神奇的創意營銷案例!小小一瓶「新聞瓶裝水」裡,竟是機關重重如許。
其一,跨界嫁接。
風馬牛不相及的報紙與瓶裝水,居然能將聯繫起來,每日新聞還真是夠天馬行空的!原來,所謂創新,並不一定要創造出一個完全不存在的東西,有時將兩個十分稀鬆平常的東西結合到一起便成為大家眼裡的神奇。湯姆·凱利(Tom Kelly)與喬納森·利特曼在《創新的10個面孔》(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一書提出了10種創新策略,其中第三種即為「嫁接能手」。
其二,醒目設計。
想法雖好,可是如何才能實現足夠的影響力呢?AIDS理論,首要的便是要吸引註意力(Attention)。再好的創意,若是無人問津,亦只得徒嘆無奈。將新聞印在拼裝水上,瓶身360度裹挾的報紙包裝,不單給了新聞以新的傳播載體,也給瓶裝水包裝設計提供了新的創意方向,頗具新意。每日新聞更是每日推出一種,依次排開,擺滿貨架,蔚為壯觀,遠遠望去亦是十分醒目。不知可有人專門買來收藏的?筆者倒是動了心。
其三,瘋狂折扣。
價格(Price)之所以名列「4P」之中,經久不衰,自然有其道理。既然為推廣報紙,欲要擴大影響範圍,銷量自然是越高越好。而「新聞水」的銷售量之所以如此之高,與其定價策略密不可分。唯有接觸了,才有可能施加影響。近半價的折扣力度,讓那些即便未能心動的消費者也願意捎上一瓶。
當然,每日新聞可不是獨自買單,畢竟一味的貼補終難持久。其實,它早已在包裝上新聞裡嵌入了廣告,並且還是放在顯眼的報頭下面。如此一來,瓶裝水上印報紙儼然成了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哩。
其四,暗度陳倉。
紙媒窮途末路,再拯救亦是頹勢,將年輕讀者吸引到自家的網絡媒體上才是正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或許才是今日新聞本次活動的根本目的所在。瓶身上印有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在手機端讀到《每日新聞》最新內容。每日新聞社還創造性運用了增強現實(AR)技術,讓人期待。
其五,精神昇華。
再好的創意,也需要點睛之筆。好的營銷創意,最後總少不了將品牌做一次昇華。推出「募捐瓶裝水」,令每日新聞的逼格滿滿。商業令人畏懼,公益讓人親近。緊跟社會熱點,製造熱門話題,既為公益,亦為營銷。稍加延伸,便不再只關每日新聞一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社會公益的大事,收穫了滿滿的愛。
好營銷,就該這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